03.31 一個文科生的《三體》讀後感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花了大半個月,才看完了三部完整的《三體》,這部90萬字的長篇科幻小說,以其宏達的紀元式寫法,在中國科幻小說界絕對是史詩級的作品。

一個文科生的《三體》讀後感

評論《三體》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一是角度太多了,可說的內容也太多了,而結果卻是不知從何講起,這兩年各界大佬都在解讀《三體》,互聯網電商的,區塊的,大劉無意,讀者有心,所以倒是萬事皆可三體了。

還是一個原因是我是個文科生,我高中時選擇文科的唯一理由就是物理極差,基本上停留在初中水平,而這部硬科幻的綺麗瑰異就是建立在文中長篇累牘的物理學描寫和想象上的。

所以我也僅是一知半解的讀過此書。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對本書的喜愛。過去的十幾天裡,我曾因為這本書深陷進悲涼的情緒之中,總覺得宇宙浩淼,人生太過渺小,就正如三體人所說:我們都是蟲子。

這個故事起源於文革,結束於宇宙毀滅之前,悲愴之感貫穿整部小說。

書的前部分是講一個因文革受到創傷的女人葉文潔,通過太陽向宇宙發送了消息,企圖吸引更高水平的文明開對地球文明進行改造,而這剛好吸引到了被三個無規律太陽折磨著的三體文明。三體的宇宙艦隊開始出征,為了確保四百年後到達的艦隊能夠在技術層面壓制的地球。三體向地球發射了智子—一種能夠擾亂物理規律的東西,這會導致基礎物理學科難以發展,人類科技全面停滯無法發展。

人類通過截獲地球三體組織的通信記錄,知道了這件事。在接下來的四百年裡,為了對抗三體,人類開始進入一個全新又絕望的時代。

對於三體世界,惡劣的生存環境讓他們變得冷漠無情,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恐懼、悲傷、幸福、美感等等,都是三體文明所極力避免和消除的,因為它們會導致個體和社會在精神上的脆弱,不利於在這個世界惡劣的環境中生存。

但是人類不同。人類從誕生到現在經歷過技術大爆炸,也經歷過文藝復興。人類很容易感知到很多細微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也會擊垮很多人,人們在絕望和恐懼中墮落、崩潰。

這部小說裡,沒有絕對的主角,無論是前期的葉文潔,汪淼,丁儀還是羅輯,他們只是一個給故事提供了一個視角。大劉的這些人物,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高知分子,他們無一例外深知人類必將一敗塗地,卻又無可奈何。

在這些精英分子中,有一個特別的角色是我特別喜歡的—大史,一個粗野、沒讀過什麼書的普通警察,卻靠著敏感的本能截獲了三體人的情報。三體人說地球人是蟲子,大史開車帶著丁儀和汪淼去看真正的蝗蟲,告訴這些高知分子:蟲子從來就沒有真正被戰勝過。

在整部小說陰暗無力的基調裡,我很多次從大史這裡看見了希望。

但是人類卻以為一點點技術進步就可以將三體世界打敗,這就造成了末日戰役的慘烈結果,三體憑藉一個小小的水滴就摧毀了整個地球太空艦隊。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在書的後半段,面壁人羅輯以一人之力對決三體世界,用葉文潔留下的兩條線索悟出的宇宙社會學中的“黑暗森林”法則為人類社會迎來了喘息的機會。而人類又開始懼怕起羅輯來,置換了已成為執劍人的羅輯。而在置換後的那一刻,三體就向人類社會發起了攻擊和屠殺。而在太空中流浪的萬有引力號開啟了宇宙廣播,三體世界被毀,人類也在滅亡倒計時中。最終銀河系被神級文明的歌者二向化,剩餘逃亡的萬有引力號和程心將見證宇宙末日。

這就不得不提人類公選的新執劍人—程心。這位年輕美麗責任心強又富有愛心的女孩兒,因為三次錯誤讓讀者對她深惡痛絕。

第一次,因為不忍心將地球作為賭注,放棄了執劍人的權利,導致三體人毀壞了宇宙廣播裝置,人類大失敗後智子將人類圈禁在澳大利亞,準備開始大清洗。

第二次,因為不願意看見傷亡衝突,要求維德放棄光速飛船研究向聯合國投降,而這導致人類在整個銀河系被二維化時無可奈何,而維德光速飛船和黑域原本是人類的唯一一條生路。

第三次,因為想要讓人類文化延續到宇宙歸零後的田園時代,將五公斤記憶就在了小宇宙,而因為大宇宙中質量的流失(私藏在小宇宙中),宇宙很可能因為這五公斤而徹底毀滅。

相比於被三體人忌憚的羅輯和維德,程心才是普世的價值觀,她揹負著責任和情感—而這往往都凌駕於生存之上,三次選擇她不過是人類意志的具象。

所以與其說她是禍端,倒不如說是人類作繭自縛。

人類就像是搖籃中的嬰兒,不願意離開賴以生存的故土,懼怕浩淼的宇宙星空,無論是逃離計劃還是研製光速飛船,都被群眾以高呼聲禁止,甚至冠以反人類罪,而這原本就是人類的唯一生路。

當然,人類文化也自有它偉大之處,不應自輕。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抬頭仰望星空很重要,低頭看看土地更重要,生命再怎麼渺小,好好活一輩子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