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人们嘴边常提起的俗语很多都是根据历史故事流传而来,但很多人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男生喜欢说的“为兄弟两肋插刀”,就是从故事中由来的。而这故事的主角,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秦琼。

据说当年秦琼,在去救自己的兄弟程咬金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毕竟,面对生死,谁都想选择平安。但他已经做下了决定,他染颜涂须假装自己是去登州的响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但是,当他路过了两肋庄的时候,他犹豫了,面对着三个岔路口他踌躇不决,一条路通往自己的家,有母亲妻儿等着自己,一条路是营救兄弟的生死道,一条是去汝南庄。他在这条路上,最终还是被自己的仗义豪情打败了,他踏上了去登州救兄弟的路,这路凶险,他担心着家母妻儿,可是情义重于天。

他在两肋庄的这个决定,又被后世称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这个短语,又被一代一代作为兄弟情义的箴言,变为“两肋插刀”。

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又如何不会有战功傍身?他英勇潇洒,他武艺超凡,他在战场上是屠戮无数的不败将军,更是国民心中的战神,与尉迟恭被尊为人间的门神。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他后来跟着志同道合的程咬金一同投奔了正主秦王李世民,如此傲才没有泯灭,他成为李世民手下一员大将,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了功绩无数。这样一个传奇男子,却在凌霄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末端,这却是很奇怪的事情。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如要说处人待事,秦琼是习武之人,极重情义,礼贤下士重待兄友,若论战绩,秦琼更是万军之中诛灭敌首,此人两肋庄犹豫,是千古豪情侠士的标榜,为家人犹豫,为兄弟搏命。

这原因要提到这凌霄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列规则,这规则和当时官员将军的职位有关。职位越高,名次越靠前。

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是历代左武侯大将军,兼任数职,同时也还是国舅,封赵国公,这样的身份,自然不同凡响,别人比不过也是正常的。李孝恭,杜如晦与长孙无忌位列三公,而秦琼是左武卫大将军,位列正三品,比不上正二品的官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公侯伯,这是我们熟知的官员分级,除了最简单的一品二品三品之类的,直接从称呼上就可以开出来,公为其首,其次是侯爵,然后是伯爵,一般将军都有侯爵的头衔,有时候官员品级不高,但是有爵位的,依然是皇亲国戚,在周代就有公侯伯子男爵位之分。

而秦琼位列凌霄阁二十四功臣之末,就是因为他的官位是最低的,三品。可他明明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功绩也都是可圈可点甚至千古留名的,而他官位不高,其实还有另外的原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这个原因就是秦琼的身体不好,他年轻时就已经开始征战沙场,身上的伤痕不计其数,就仿佛我们如今的运动员,少时辉煌,可到老了却是因为过度的训练让身体落下了诸多病根,秦琼也是如此,他是大将军,在刀光剑影中背负血光行走,他的所有成就,都是自己一枪一刀的搏命而来。

这样的男人,是将自己的情怀和生命寄托给了家国大义,从他奔赴了一个岔路口,就再没有了安逸,所以他后来,身体状况频出,不得已就早早退出了朝堂纷争,之后便不再上战场了,他的战功后来自然比不上身体康健的其他人,他们依然为皇帝率军边远。

即便秦琼后来不再带兵作战,但是他早已成为了普通百姓眼中的战神,他的显赫战功,让他和尉迟恭作为门神被人们供奉,被习武之人敬拜,秦琼一生最后的时光,也终于是因为病骨支离而不得不委身与家中,那些伤痕病痛给了他光宗耀祖的荣誉,却也给了他晚年每况愈下的体格,实在惋惜。

这样的事情想必秦琼也早也明了,但他依然愿意在战场上尸骨林立中挥剑,他心中有为了这一片战场献身的信念,有为了这样一位君主为了这样的伙伴而不顾自己的性命,有这样的觉悟,他哪怕是在之后漫长历史中也是极具英雄气概的人。

虽然排行凌霄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可他绝不是这种身外之物便可以动摇的人,是为了封狼居胥,是为了统一河山。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为何是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名也要考虑现实

另外,也有人认为秦琼的排名这么低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在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时给出了怀疑态度,使得他的排名畸低,但从秦琼最终还是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史料记载来看,这个原因应该不是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