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上一年級,總說他沒有朋友,交不到朋友,是怎麼回事?

熊貓國旅


孩子上一年級了,總說沒有朋友,交不到朋友,你問:應該怎麼辦?

  • 如果是我的孩子,偶然間地給我說出這句話,我肯定是這樣應對:
首先,抱抱他。表示認同、理解、感受到了他的情緒。然後再問他怎麼啦?因為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說出這句話的。一定是事出有因。
  • 可是,我注意到你敘述問題的過程中有一個“總”字,總說沒有朋友,交不到朋友。


就是這句話他不是第一次說了,已經說了很多次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重視這件事情了。

  • 這是孩子發出自己的心聲,向你們求救的信號。他心裡一定很痛苦很久了。要不然他不會一直重複這句話的。
  • 孩子之前為什麼沒有說出這樣的話,為什麼他最近總說這樣的話呢?你要好好想想。
這說明,孩子上一年級了,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還沒有適應過來

其實,孩子從家庭慢慢走向學校,走向社會,一定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的。他會發現自己不再是人群圈子的中心,不是所有人都圍繞著他轉,不是所有人都會像家人那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甚至他會發現,有些人,即使是他付出了很多代價,也不一定會得到同樣的回饋。

  • 這個時候,他會失落,會孤獨,甚至會傷心。這些都是合理化的情緒反應。
  • 這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了。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一方面是好事兒,一方面也是父母親的麻煩事。就是孩子會有他自己的小秘密了。


  • 這裡,首先要明白一點:情緒化狀態下的語言描述和事實真相會有很大差距。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給你舉個例子。
神鵰俠侶裡面有這樣一段情節:楊過一個人跑到華山之巔,在那裡大喊大叫,要自殺。他說一個人活著,太痛苦了。沒有人疼沒有人愛,有什麼意思呢?唯一愛他的姑姑,現在不知道身在何處,其他人,根本沒有真心愛他的。

你看,情緒過激狀態下,人說出的話,和事實真相,有很大差別。

  • 其實實他只是遇到了郭芙大武小武等人之後,在他們那裡受了點挫。和他們對比一下,自己現在的水平有差距,有點自卑而已。並不是真沒有人愛他。愛他的人還是有很多的,郭靖夫婦,郭芙,還有剛剛遇到的程英、陸無雙他們,還有接下來遇到的北丐洪七公,都是愛他的。


只是他一時被情緒矇蔽了雙眼,沒有意識到而已。

你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我推測孩子最近總說這樣的話:交不到朋友,沒有朋友。並不是說他真的沒有朋友,只是他在意的那個朋友,沒有同樣在意他,讓他很受傷而已。      

  • 有可能這個朋友是異性朋友。他對異性好奇心的初起,心生愛慕。做了很多獻殷勤的事情,可是別人沒有給他同樣的回饋。也有可能這個朋友是同性朋友,只是沒有收穫與他付出的對等公平而已。  

        

他情緒化狀態下,說出的過激的話,並不是事實真相。      

你們現在就是要認同他的情緒,想辦法打開他的心扉,讓他說出真相。      

  • 我做教育這麼多年了,經常聽到父母親說這樣的話:我跟他說什麼話他都不聽的,我早就提醒過他了,我早就告訴過他了,可是他根本充耳不聞的。      
  • 我就笑笑,心裡想:就算是你的孩子,你養他這麼多年,可是你真正瞭解他嗎?你有耐心地聽過他講話多少次,多長時間呢?你有放下身段,和他真正地心與心的交流過嗎?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孩子有今天這樣的反應,完全是由你們過去的行為一手造成的。

  • 好了,不講大道理,繼續說今天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

注意,你們此刻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這會決定他接下來的反應。



     

首先,你們需接納他的情緒,表明你們的態度:你們會一直愛他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們總是願意與他站在一起的。      

孩子感受到愛了,才會願意把心打開,從情緒中解脫出來。這個時候你們的對話,才真正開始。      

  • 你可以試試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兒,讓他說出真相。有可能他會告訴你,有可能會支支吾吾糊弄過去。有些人從小的時候,就特別擅長隱藏自己真實的心聲,不讓別人發現。尤其是這些他在意和敏感的情緒,他是不會隨便讓別人發現的。即使是他的父母親。      

  • 這都是正常的。是由他的覺醒的自我意識和之前你們建立的親子關係親密度決定的。  
  • 孩子如果願意說出這件事情背後的真相,說出自己的心聲,那就耐心聽他說,不評判,不打擾,不急躁,耐心聽他說完;      

如果他不願意說,那也沒有關係。那就等著他,等著他哪天願意說了再說。  
  

記住,在瞭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給方法,給建議。除非打開心扉的交流後,不然說這些都是沒有用的。      

  • 如果他說出來真相之後,那就很好辦了。   
  • 畢竟不是什麼大事兒,即使他在一個人那裡真的受傷了,又有什麼要緊呢?畢竟可愛的人,還有很多。      

不能因為一片落葉,就看不到整個春天啊!

只需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緒引導到其他方向上,問題其實就已經解決了。孩子是很聰明的,你們說的那些方法,他早就知道了!!! (楊老師)


終將長大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下原因:

1. 孩子內向性格,不愛說話,不湊群,總是躲到角落裡自己玩,不被人注意;

2.有些孩子缺少群體生活經驗,不遵守遊戲規則、亂動別人的東西等;

3. 有些孩子自已我為中心慣了,不太尊重別人,瞧不起周圍不如自己的同學;

4.家長太注重孩子交朋友的質量,要求孩子一定要交到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朋友。對孩子的交友加以限制;

5.有個別老師因為某同學比較頑劣或成績差,孤立這個孩子,讓同學們都不跟他玩;

找到原因後,根據不同原因對症下藥。

下面給家長一些建議:

1. 教孩子學會向他人學習。要讓孩子明白向別人學習的必要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給孩子學會從別人身上學習自己所不具備的優點。

2. 主動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溫習功課。有些家長的觀念是,幫同學溫習功課太浪費孩子學習時間,不如自己多學點,不讓孩子做這種事。但是我認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是自己把知識重新整理再輸出的過程,這樣可以把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並且還能收穫情感上的愉悅,正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3. 教給孩子主動參與,如果想和同學們一起玩,就勇敢地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不要默默的等待,不要怕被拒絕,只有你努力去做了,才會被他們接受。

4. 教給孩子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在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熱情的雙手;在同學不舒服的時候,送上一句關切的問候;在同學取得成績的時候,給出你真誠的讚美和掌聲。


容媽愛閱讀


遇到問題,先分析,找到原因,再解決問題!

1、先從家長自身考慮。自醒、自知是最重要的方法!您自身在教育孩子或者溝通方面是否有問題?您每年能學習教育、溝通方面的書籍或者音視頻有多少?您學習和運用過科學合理的過溝通嗎?您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您是否有吼孩子、否定孩子、扼殺孩子天賦的行為或者潛在行為?如果您的教育方式不合理,就需要學習了。

2、孩子是否有輕度自閉?如果有,多帶孩子參觀科學博物館、探索世界,多帶孩子旅遊,遠離孩子的舒適區。多和孩子傳遞正能量的教育和心理暗示!多陪伴孩子。

3、家長養成正能量的生活態度,才能影響孩子和教育孩子!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4、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最好的饋贈,他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他屬於宇宙、自然、社會,多讓孩子親近自然、多帶接觸社會!

5、孩子的認知是由渾濁到清晰的過程!溝通只是認知的一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認知力、專注力、培訓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6、增加孩子的試錯經歷!讓他接觸更廣的圈子!

希望能幫助到您!


博修商道


你好,我是青欖君,一個擁有百萬粉絲教育公眾號的作者,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見解:


人際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相互瞭解的基礎之上的。剛入學,同學們相互之間還不太熟悉,可能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作為家長,我們要向孩子傳授人際技能。比如:


a. 交友的“就近”原則。


建議孩子從自己座位附近開始交友,逐漸擴大範圍。坐的位置靠近,接觸的頻率多,自然就不那麼羞澀;或者週末找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同學一起活動。當孩子有了少數相對親密的同伴後,就更有勇氣結識更多的朋友。



b. 交友的“互惠”原則。


引導孩子覺察他人的需求,當同學遇到困難時,大方地向他/她提供幫助、釋放善意(當然這裡要避免的誤區是為了交上朋友而一味刻意討好對方)。引導孩子在集體中多展示自己的優點、特長、價值,讓大家注意並欣賞她。一般來說樂於助人、性格活潑、有長處的孩子,更能夠得到同伴的接納。家長還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給予孩子關注,比如上課多讓她回答問題、適時當眾表揚。對於小學生,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會極大地影響同伴對她的評價。


c. 家長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和示範。


比如在假日裡和自己朋友的家庭聯誼、參加社會上的公益活動等,讓孩子習慣與陌生人打交道,同時也學到交往的具體技能。



很多孩子在群體中退縮、不自信,被同伴排斥,根源其實是在父母身上。如果父母一貫的教養風格是高壓型的(如給予孩子很高的要求、處處約束孩子的自主行為、只批評不鼓勵),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受到損害,他們總是被一種羞恥感所籠罩,處處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在群體中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自然會被忽視。


因此建議家長反思自己的教養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點鼓勵、少點斥責。



青欖教育


學校生活佔據了孩子最美好的青春記憶,所以讓孩子能在學校裡快樂的成長非常重要!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他們的心理。他們的成長不僅是知識的成長,更有心靈的成長!

若孩子說他交不到朋友,我想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坐下來和他好好聊聊,我們要站在他(她)的角度,和他(她)感同身受,我們才可以走進今天的談話角色!我們要了解,是他不主動,還是他的某些行為不合群,讓別人有反感!如果是他不主動的話,我們要引導他,孩子們最喜歡和充滿陽光自信的小朋友玩,你要相信自己是很棒的,如,你懂事,勇敢,你樂於助人……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充滿自信!也可多帶他去參加實踐活動,打開他的心靈,讓他找到自我價值!如果是他的某些行為不合群,我們要正確引導,給他豎立榜樣,而我們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樣,我們平時要注意我們的一言一行,給他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能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就是感恩教育,若孩子的心中充滿愛,那他的生活一定充滿正能量!

孩子的心靈這像一張潔白的紙,願我們幫助他們,讓他們畫上最美好的風景!


心靈的淨水機


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瞭解到的就是人際交往,他有一些不良心理,這些不良心理會促使我們沒有朋友,同時也會慢慢的讓我們產生各種新型疾病,對於孩子來講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家長要仔細分析一下自己孩子是否有一些缺點,這些缺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現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非常容易養成他們自私的心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想著索取,不想奉獻,爭名奪利,這是真理對於兒童的影響,比較危害,他實施策劃對別人造成的傷害,這樣的人可能會沒有朋友,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和自私的人做朋友。

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孩子的家庭地位中看出來,有些孩子非常自豪,主要的形象就是唯我獨尊,天下老子第一趾高氣揚看不起別人,嘲笑別人侮辱別人,聽不進去別人的任何意見,認為自己的想法最聰明最高明,所以說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孩子的交友心情。

第三個最常見的就是猜忌心特別明顯,常常用一些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別人,覺得別人說悄悄話就是說自己壞話,猜忌心特別嚴重,對於自己有百害無一利,他是兒童交往朋友最大的敵人。

第四個就是互利心理,有些兒童在交朋友的時候,他們的目的可能是互相利用,雖然說兒童的互相利用,不像成年人那樣他們可能是一些玩具,一些知識,一些作業方面互相利用。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心理,比如說冷漠,極度自卑,這些心理對於兒童的交友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應當主動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些心理,如果有這些心理的話,我們就慢慢的校正孩子的心理就可以了。

交朋友的方法很多,只要是能夠與人為善和睦相處,基本上都是可以交的朋友,特別是小孩子們。他們沒有成人世界的爾虞我詐和互相利用的心態。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義誠老師


學校對我我們而言,不再是那麼陌生,因為我們的人生有五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渡過。而且學校留給我們的回憶都是非常美好的,這裡麵包括同學之間的友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情。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日後想起還是非常的懷念。可惜歲月不饒人,時間不等人,這些美好我們已經不能再次去體驗了。

至於孩子說在學校交不到朋友,沒人願意和他玩。我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點、性格內向,不願溝通。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性格過於內向,不願意與人溝通。那麼即使你本身非常優秀,也很難交到朋友。整天一聲不吭,就像一個悶油瓶一樣,沒有人願意和你呆在一起。

第二點、性格過於暴躁,過於強勢。這類人也很難交得到朋友,因為老是欺負別人,別人看到你躲避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會願意和你做朋友呢!

對於以上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多與他人溝通,鍛鍊自己的膽量。不要害羞,也不要逃避。脾氣暴躁的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動不動就發火。與人相處一定要和善心平氣和。

總結:既然交不到朋友,一定要學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有做的不對的一定要去改正,做不到的儘量去做。


辛勤的工程師


一年級孩子這麼說,原因如下:1.不善言辭,下課後一個人,不知道跟小朋友一起玩;2.小朋友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但他怕受傷,別人碰了他一下也要告訴老師,漸漸的小朋友不跟他玩了;3.喜歡獨來獨往,不主動接近小朋友。家長怎麼應對呢?第一個辦法是讓他每天告訴你一個小朋友的名字,他主動問別人了,別人也會跟他說話,玩。第二個辦法是每天回家不要問他,誰欺負你了,這樣誘導只會讓他越來越奇怪,每天到學校專注於誰欺負他了,而不是學習知識。第三個辦法是找幾位家長週末一起玩一玩,孩子熟悉了,玩得痛快了,還怕下課不一起玩嗎?

所以啊,家長要做有心的家長,及時找原因,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小江無忌


如果你的孩子覺得在班級上沒有什麼朋友,這可能是與女孩子的性格有關係,孩子性格內向,自卑,不合群,跟不上同學的節奏,表達能力比較差。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沒有什麼朋友。
父母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同學們對她友好善意的,不和她玩兒耍,是因為她沒有自信。要讓孩子知道,同學們喜歡和陽光、快樂的孩子玩兒耍,更喜歡,和認真學習的三好學生一起玩兒。要讓孩子知道,優秀與榮譽是友誼的橋樑。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在孩子遇到一些心理問題,能及時的正確引導孩子。


嚴冬硬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首先作為家長先要仔細審視自己平時的言行,哪裡有影響到孩子。其次,再仔細觀察孩子平時的言行,有哪裡不妥的地方,然後及時告誡。告訴孩子要想交到朋友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 對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和好人好事要學會讚揚,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我們要學著和別人的優點相處。

2. 別人忘記帶東西了,可以主動出借,主動的幫助他人,比如橡皮,鉛筆等物件,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大度之心,讓人覺得這孩子很大方

3. 多參與集體活動,培養團隊精神,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集體責任感。

以上需要長期告誡,家長也要努力做到,給孩子做個榜樣,爭取做到言傳身教,相信堅持下來,會有成效的,以上拙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