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吉首市創新“五進小區”完善基層治理

社區治理的“吉首模式”

——吉首市創新“五進小區”完善基層治理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通過資源調配,鎮溪街道砂子坳社區工作人員入駐改造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乾州街道小溪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辦公、一門式服務”,告別了過去居民“上下樓辦事”的困境。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錦繡香江小區的黨員業主代表與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在黨建工作站協調小區環境整治事宜。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錦繡香江小區的便民自助誠信攤點,解決了附近居民“賣菜難”和“買菜難”兩大問題。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鎮溪街道馬坡嶺社區工作人員在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慶生。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鎮溪街道胡麻井社區“四點半課堂”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吉首市创新“五进小区”完善基层治理

世紀山水小區鳥瞰。

■ 李 俊 田思思

從乾州古城的青石上蜿蜒而來,在矮寨問天台的眺望中逶迤而去,遙遠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同步在時代的節奏裡。

初冬的山城,瀰漫的卻是春的氣息。吉首市創新和完善社區治理模式,推動“五進小區”——黨建進小區、“微改造”進小區、網格化管理進小區、物業管理進小區、文明創建進小區。這一創新之舉,激活了城市架構的最小細胞,完善著社會基層的自我治理,被外界稱為社區治理的“吉首模式”。通過州市共建、街區共治,吉首,實現著居民共享。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國同構,個人的幸福與國家的福祉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州市共建的每一步,都反映在吉首市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老城區有效提質、新城區有序生長,在文明的層面,大美湘西正噴薄而出。

共建 政策、資源下沉

“過去,我們一直‘蝸居’在狹小、偏僻、老舊的居民樓裡,有些居民起初連社區辦公地點都無法找到。多來幾個居民辦事,就挪不開身了。”站在寬敞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石家衝街道榮昌坪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勇邊微笑著介紹情況,邊與前來辦事的社區居民熱情地打著招呼。

因機構改革和主體遷移,原湘西州教育科學研究院位於榮昌坪社區範圍內的辦公場所閒置下來。經向州委、州政府請求“舊樓新用”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專程前往社區,協調解決了這一難題。

走進今天的榮昌坪社區,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黨建工作室、會議室、警務室、調解室、網格室、圖書室、愛心超市等設施齊備、功能齊全,極大地滿足了社區群眾的各項需求。

得以解決的,不只是榮昌坪社區。

為了妥善解決基層社區的陣地建設,吉首市提出了配套、置換、調配、新建、擴建、改造、購買、租賃等八種舉措,保障基層需要。隨之,乾州街道小溪橋社區、獅子社區、蔬菜社區,鎮溪街道砂子坳社區,石家衝街道石家衝社區等黨群服務中心紛紛為居民打開了大門。

一座巨大的電子顯示屏,跟蹤著社區的管理,響應著市民的需求。在吉首市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指揮中心,整合了“綜治9+x”、“掃黑除惡”、“案件受理”、“12345政府服務熱線”、“雪亮工程”、“智慧社區”、“綜合信息系統”等10大功能模塊。與公安、信訪、城管、經信、公用、環保、住建、國土、人社、教體等42個職能部門建立了交辦機制,完善了“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的大服務格局。

格局的形成,在於政策和資源的下沉。

配套“五進小區”,吉首市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制”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吉首市全面完成城市社區陣地建設達標升級任務實施方案》,持續推進社區和小區治理。

如果市級資源和條件有限怎麼辦?湘西州委、州政府也出臺了《關於加強州府吉首城市社區共建共治的實施意見》,給出了明確、響亮的回答。

11名州級領導、33個州直單位、19名市級領導、67個市直單位組團結對29個城市社區。以州市聯動、組織聯建、場所聯享、服務聯辦、治理聯抓為推手,全面推動了共商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育先進文化、共推基層治理、共同服務群眾的共建工程。

為了無縫對接基層治理,吉首市實現了社區共建共治網格化,科學設置網格246個,配備網格員424名,運用GPS、電子監控、移動終端等“智慧吉首”平臺技術,建立了“發現上報、指揮派遣、處置反饋、任務核查、考核評級、事件歸檔”的處理流程,做到了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變化,讓每一位吉首市民看得見、摸得著。

在加大陣地建設的同時,各社區基礎設施的“微改造”全面鋪開。鎮溪街道累計投入330萬元,完成背街小巷護欄維修、圍牆修復、路面整修、下水道疏通清理120餘處。其中,砂子坳社區2處水井得以改造,胡麻井社區好吃街路面得以提質,科技園社區房屋漏水得以修復……

小溪橋社區也先後實施了黨群服務中心、便民停車場、汙水及燃氣管網鋪設規劃等“微改造”,17個商住小區實現物業管理公司入駐,29個小區網格員全部配備到位。完成了轄區內黨員摸排登記,開展了治安巡邏、文明教育引導、社區義診等志願活動,轄區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大幅提升。

把“五進小區”工作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抓好“硬環境”建設,統籌推進轄區硬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基層陣地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同時,著力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持續改善了社區服務“軟環境”。

全面加強基層建設,還在於激勵引導人才紮根基層、服務基層。探索出臺的《吉首市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對專職工作人員實行員額管理,並從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上為其提振鬥志,得到了社區的一致好評。

“去年全市面向社會招聘了一批城市社區黨建專幹,今年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管理更加規範,街道社區各方面建設進步很明顯,居民評價更高了。”鎮溪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彭勤提起這兩年的變化,臉上漾開了笑意。

共治 業主、物業互融

百家宴、千人席,2019年元旦,峒河街道新橋社區錦繡香江小區的業主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坐到了同一桌酒席上。觥籌交錯之際,業主們無不感嘆:確實不一樣了。

畫面稍稍回放,此前的錦繡香江小區基礎設施破損、治安管理不善,漏水、漏電、水池堵塞、違規停放現象嚴重,派出所年均收到報案20起。物業不作為,業主不願繳納管理費,提起這個小區,街道和社區無不感到頭疼。

隨著“五進小區”的整體推進,湘西自治州君天物業管理公司進駐後,提出“先投入後收益”管理理念。在還未收到物管費的情況下預先墊資16萬啟動改造監控系統、道閘系統、門禁系統。自籌資金3萬多元,建成了摩托車集中停放和充電場所。投資23萬元,對地下停車場進行升級改造。

物業公司投入5萬擺起的“百家宴”,使得業主500餘戶1000餘人和公司有了“親密接觸”,業主當場繳納物業管理費近50萬。物業也感嘆:業主們也不一樣了。

一份《關於對物業服務企業監督管理考核的規定》,將物業的利益與業主的利益緊緊聯繫到了一起。實施“紅黑名單”制度,被列入黑名單的物業管理公司,兩年內不得參與吉首市所有物業項目招投標。全市93個小區已建立62個業委會,引入86家物業公司,形成了合力同心的良好機制。

新的氣象,在更多的小區呈現:世紀山水小區開展景觀共治,盛世豪庭小區、湖南湘西菸草公司小區、金陵國際小區試點垃圾分類,旅遊之家、九龍山莊、半山公館、古韻中央城等小區內部矛盾糾紛逐個排解……

社區牽頭,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攜手的機制形成了喜人的局面。在錦繡香江小區,由一名社區網格員擔任小區網格專員,一名樓棟長擔任小區小網格負責人,一名物業員工擔任物業聯絡員的格局形成,通過“網格員—樓棟長—物業聯絡員”的服務體系,將小區的事務處理得更加微化、細化、實化。小區居民反映的摩托車隨意擺放、下班買菜不便等10多個問題,在小區黨建工作站的協調下,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聯手進行了妥善解決。

如何破解場地受限造成的居民健身的障礙?如何拆除鋼筋水泥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隔牆?答案,在吉首市的諸多小區一一呈現。

為加強居民身體素質,促進小區業主健康交流,錦繡香江小區業主委員會主動作為,協商物業公司和開發商騰出一部分閒置物業場地,引進體育商品公司改造出了一所健身房,配備了瑜伽房、拳擊室、電動單車、跑步機、划船機等器材或空間。業主每年每戶只需交上200元,一家大小都能享受到家門口的健身服務。

世紀山水小區攜手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街道社區與廣大業主共同開展景觀共治等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在小區內設置“十里園林”種植區、彩繪DIY活動區,不同家庭的成員在此互相交流,鄰里感情不斷濃厚。

服務,還在向縱深推進。

因父母都在企業上班,放學後,小學三年級的侯昊林以往都是獨自待在家裡,久而久之性格慢慢變得也孤僻起來。

現在,侯昊林的父母終於放心了。胡麻井社區開設的“四點半課堂”,成為了和侯昊林一樣的孩子的另一個“家”。每天有志願者進行課業的輔導,六點後媽媽再來社區接他回家。一個學期下來,侯昊林變得開朗了許多,成績也得到了提高。侯昊林的媽媽陳雲丹感激地說:“社區為我們家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四點半課堂”是社區與吉首大學志願者免費為適齡學生提供的校外、課外輔導場所,開設有書法、繪畫及科普知識,安全教育等課程。孩子們在這裡不僅能夠完成作業,還能夠增強人際互動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填補了雙職工家庭家長的上班時間與學校作息時間孩子們的管理真空,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作用,充分利用社區、學校的資源,為廣大市民提供著更多樣化、更全面的服務。

春江水暖鴨先知。“五進小區”的引領、帶動與推進,改變的不僅僅是小區的小環境。隨著基層社風民風持續向上向好,吉首市正大步向平安社區、文明社區、美麗社區、幸福社區邁進。

共享 黨建、創建提質

由於小區離菜場較遠,造成了居民生活的不便。錦繡香江小區嘗試著在小區主幹道旁的閒置場地開闢了十多個便民自助誠信攤點。小區附近的菜農早上在攤點添換蔬菜並標好價,居民只要按標價將零錢投入小木箱或掃碼支付,就可以“淘寶”回家。

“無人”菜市運行半年多來,買主和賣主竟然沒有產生一起糾紛。這樣的常態,展示著吉首市在“五進小區”的薰陶中,文明、和諧、誠信風氣的日漸養成。

風氣的養成,在於以黨建促創建。

作為兼職委員,湘西州委常委、吉首市委書記劉珍瑜自去年接受乾州街道小溪橋社區黨總支的聘書後,每季度都會列席黨總支委員會議,與黨員一起討論決定社區重大事項。

在他的帶領下,吉首市委常委會其他成員和104名熱心黨員,也陸續被聘為街道或社區黨組織的兼職委員。峒河街道“大工委”兼職委員王源孝是張家界車務段吉首站區退休職工,帶領成立了“博愛家園志願服務站”。石家衝街道石家衝社區兼職委員石建寧組織其工作單位愛爾眼科公司專業人員,不定期為居民開展眼部健康免費檢查。

目前全市城區3400餘名在職黨員在常住小區報到登記,他們在政策宣傳、治安巡邏、衛生督導、調解糾紛等方面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黨建引領,創建跟進。通過深入小區“望”徵兆、走訪基層“聞”民聲、集思廣義“問”藥方、對症下藥“切”病灶,吉首市不斷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社區黨建圍繞“幫民困、解民憂、平民憤、除民害、暖民心”五項重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線,緊盯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通過召開群眾大會、開展文藝活動、評比星級文明家庭、建設愛心慈善超市等,全力打造幸福社區,努力實現居民共享。

佔道設攤、亂堆亂放、佔道停車的城市頑疾,如今在吉首市翻了篇。經過創建的洗禮,市民曾經多有詬病的峒河社區州軍幹所巷子、大田社區香園路、五里牌社區魚塘巷、光明社區火車站涵洞、小溪橋社區仁和路等“腸梗阻”得到了疏通。

共建共治為共享、互聯互動為互促,“五進小區”的整體推進,使得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面貌不斷刷新。

鎮溪街道胡麻井社區設立了吉首首個“媽咪學堂”,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

峒河街道新橋社區結對共建單位,啟動“點亮微心願·凝聚正能量”活動,點對點幫助解決了居民的困難和訴求。

“初心永在,放歌祖國”、“不忘初心跟黨走、老有所為顯本色”等一系列活動中,州市機關事業單位、社區居民歡聚一堂,共享文明成果。

城市,應該讓生活更美好。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汽車保有量逐年遞增,城區停車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車難”問題也一度成為吉首市民的關注熱點。

吉首市政府已在城區建設公共停車場45個、停車位8125個,正在通過劃定夜間停靠點、運用智慧停車管理平臺等措施,精細化破解“停車難”問題,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

加快啟用智慧停車系統,實現“地上、地下”、“路內、路外”一網管理,車位資源查詢、預訂、導航、收費一體服務,真正做到規劃引領“一張圖”,智慧停車“一張網”。

有序引導單位院落停車設施對外開放,實行有償使用、錯時共享。在依託國有平臺公司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停車場的基礎上,鼓勵多種投資主體和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設施建設與管理。

堅持文明執法、規範執法、人性化執法,做到“力度”與“溫度”並存,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不斷提升城市停車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停車難”這個民生痛點,正被吉首市一一破解。

這是一座邊城,也是一座山城,但更是一座新城。

它的新,在於人與城市的精神與風貌。在於以“五進小區”為抓手,全面、透徹地激活城市基礎細胞,從而發生的化學反應。

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神秘湘西到大美湘西的憧憬,正在吉首一幀一幀地展開現實。

(本版圖片由吉首市委組織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