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部分二本毕业的大学生混的怎么样?

用户67463714843


关于大部分二本毕业生混的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是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圈子,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下面我将借助数据和经验,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之前曾对国内各阶段学历人才占比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截止到2018年全国总人口为13.95亿,其中16-59岁的劳动人口规模为90199万,专科生占劳动人口比重约为5.54%,本科生占劳动人口比重约为5.54%,硕士生占劳动人口比重0.09%。由此可见,二本毕业生(本科生包括一本、二本、三本)实际上是处于人才的一个顶部位置。

如果社会对于人才的回馈依据是根据人才的学历程度,比如目前的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基本上是学校层次越高,可应聘、可被录取的公司、单位越好,二本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将会仅次于博士、硕士、一本毕业生。这种情况是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好的学历能够给予你追求更好生活的舞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名二本大学毕业生究竟混的如何,是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毕竟尽管目前二本毕业生属于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但面对相对有限的就业机会、相对功利的社会氛围,什么才算混的好,又是一个问题。

依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二本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占比很少,选择继续深造并且成功的,此类学生成功跻身于一流名校(现在的社会招聘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好的单位和企业招聘起点是985、211),所以未来就职名企、待遇不错的事业单位概率很大,绝大部分都会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生活。第二种是绝大多数,按部就班的依据自身专业,去专业相对应的企事业单位就职,所做的岗位多数是基层岗位,能否混的风生水起,需要个人的能力和运气。第三种是少部分,这类学生属于专业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的,很多学生不得不选择做销售、送外卖、送快递、进工厂做普工等等。



关于二本学生混的如何?你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学习源动力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

我想用我自己本人以及我身边朋友的经历来论证一下问题。

我只能说:混的很不好。

先说下我本人:

河南省某二本毕业,广告学,毕业后做了教育行业的新媒体,最开始工资3000,不到一年翻到6000,感觉再没有上升的空间。

后在郑州跳来跳去之后,感觉没什么意思,准备过了年去上海看看。

上班一年之后:最大的后悔就是没有考研,学历的差距真是很大。

首先是工作内容和工作思维上,有些事情可能你觉得很简单,但是没有那个思维层面,你就是没法提出来,或者是提出来了,没有那么的完善,工资与机会的差距就在这里。

然后我高中的饭友

之前一块吃饭的。

没有谁特别差,也没有谁特别优秀,高考分数相差也不到10分。

高中毕业后,我去河南省内某二本大学,而他去了河南大学,学的是二本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当时我还觉得忒没有意思。

如今四年过后,我在郑州市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人家,已经保研至四川大学。

想象一下,读了研,再读个博士,人生好完美,去高校当个老师不爽吗?

最后是我的一个兄弟

他跟我一样,也是河南省某二本大学毕业生。

毕业后签了江苏县里一家化工厂。

干了一年,挣了有十来万。

但总觉得生活太没有意思,自己像温水煮青蛙那样没有干劲。

其实之前挺好的,每天很悠闲,没有加班。

但这不是年轻人该过的生活。

勇于跳出来,告别以往的生活,去了海尔集团,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与环境。

开始自己另外的人生。

总结一下

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二本学生混的都不太好,由于北上广深接触的并不多,所以不做什么评论,但在二线、新一线城市,确实都不太好,高不成低不就吧,只能说。

不过生活就是生活,1万有1万的活法,四五千也有四五千的活法。

对于广大二本同胞来说,还是考个研最好。


家里蹲大学毕业生


那如果我说二本的有些比一本的混的好你相信吗?一本二本我的观念就是学费高低的问题,大学都是自学。老师基本看不到,只要你在二本学校肯吃苦,成绩一样好,就像高中初中都是同一类教材,只不过重点学校老师讲课要好点。大学就是我说的自学,还有就是进入社会的磨练懂得察言观色,很多社会工作不是说你一本人家就用你,让你见个客户,语言交流都不行还谈什么生意呢!对吧哪怕你是个初中生呢,只要有业绩照样用你。


杨老幺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出来时的想法就已经包含了对二本院校的鄙视之情。在这个问题中,提出者认为二本的学生是没什么出息了(如若伤害到提出者请见谅)。别的不说,先来看看一些数据,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了。据调查,全国大学生占总人口8.86%,本科生也就占4%左右,哪怕在大学生中的比例也就26%左右,其中包括了一本,二本和三本的学生。虽说人必须向上看,但是能够考到二本的学生已经是有一定能力了,不知道要淘汰多少人才能达到这个高度,他们本身就是胜利者,怎么今天似乎被自媒体说的连狗都不如?倘若是一本占比,占大学生人数不过12%左右,全国多少学生啊,才几个一本学生。至于媒体大v们天天说的985和211学生,在900多万的毕业生中只有50万左右,除去部分不太知名的学校毕业生,估计只有20多万,已经是金字塔顶端的人了。因此,不必问二本的学生混得怎么样,在我知道的人中,很多人做着一般公司的工作,有些过得一般般,有些过得挺不错,成为一个小公司的主管级别的也大有人在,多数人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见得过得多差。那些金字塔顶端的人我不知道,他们肯定过得比较好,因为他们的能力强于普通毕业生,可是大部分人只能是普通人,绝对不会遍地是总裁的。(那些举出极端例子的人我很想知道,你的同学究竟是什么人?)我只想说每个阶层有自己的活法,二本学生很好,如果他们都不好,恐怕全国一半的人已经活不下去了。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有人能上清北,有人只能上普通院校,并非一定是不努力造成的,而是有太多的因素影响成功了。最后,本人借用晋惠帝的一句话反问那些大v们,汝何不食肉糜?天天鼓吹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却不会体会普通学生的心酸,不了解他们努力求之而不得的痛苦。一句话,各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二本三本甚至于专科学生也一样!!!


吉吉国王215


符合人才规律,正态分布曲线!少部分优秀的毕业生出国、读博、自己当个小老板,这部分人在二本毕业生人群里,估计不超过10%。大部分都是市场一般职员,假如大学毕业十年,混到部门经理、科长级别的应该有50~60%吧!进入公务员系列特别是在二线三线城市的公务员基本都来自二本三本。自然会有少部分过的比较差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估计。


京都老客41118


家庭年收入不容易超过20W


温和派l


一般的话都在老家体制内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你我都走散了99


问问马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