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职场丑闻",暴力裁员的背后,叫:你不值

最近,各大"社畜圈"中弥漫着紧张兮兮的氛围,接二连三的职场丑闻折磨的大家身心俱疲,前有"网易暴力裁员",后有华为前员工身陷关押门"。

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公司如此动荡不安?频频热搜?


原因,很简单——"寒冬来袭,寸草不生"!

近日,有应聘者在职场社交应用脉脉上留言表示:阿里已全面缩减headcount(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包括技术。

同时,京东也传出"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发出"等言论。

这是继知乎、IBM等公司之后的又一次缩招,也是继暴力裁员之后的另一类裁员。

和裁员相对的,便是今年秋季校招形势颇为严峻。

数据显示,2019届应届毕业生有860万人,评为历年之最,但是企业却大规模缩招、停招、裁员,人才市场入不敷出,竞争日趋激烈。

互联网行业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经济呈现了断崖式下跌,但今年的严冬不仅仅在互联网行业,房地产万科集团在全国只招88人,整个北京只招10个人;与此同时,国考招录1.45万人,比去年减少近一半;金融业因证券下跌,很多券商今年直接停止招聘。

如果说缩招、停止招聘是跟应届生最之间的关系,那公司的大量裁员无疑和新入职场的"社畜"息息相关。

裁员倾巢,安有完卵


滴滴宣布将裁员15%,涉及员工超2000人;


美团被爆出3分钟签字画押滚蛋,根本没有反应机会;


人人车裁员掀起大风波,被裁员工上门维权,公司还被传出"宣布破产""关闭所有站点""资金链断裂"等消息;


《财经》报道,网易有一轮较大幅度的裁员,严选裁员30%—40%,味央裁员近50%,公关部裁员40%……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3%。


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期已过,资本浪潮退去,泡沫一点点破裂,互联网公司只能抱紧抵抗寒流,生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那么,当缩招遇上了裁员,作为应届生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互联网环境+人才泡沫=价值不匹配

前几天,有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脉脉上感慨:参加了京东和腾讯两家产品公司的群面,两场都是12个人全挂,学历分布基本上是美国前20+清北复交,每个人自我介绍都是有过BAT、美团、滴滴实习经历,找工作可真不容易。

BAT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头企业,是不少职场人的理想之地,其中又以阿里巴巴与百度的薪酬体系和期权奖励最为突出。但对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来说,BAT等公司的门槛不断升高,这个梦想可能难上加难。

其实每年到了第四季度,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裁员手段,来减少企业开支,所以仔细看下来,往年也存在这种情形,只不过今年的形式显得格外严峻。

爆发式增长配上了断崖式下跌,行内人看了都直摇头,更何况还未涉世的应届生们呢?


互联网焦虑来自"你不值"

前段时间爆火的奇葩说有一道题很有意思:"喜欢的工作996,我要不要886(拜拜了)",


薛兆丰老师的一句:"你有多大的议价权?"一语中的。


在一个企业里,面对老板,作为应届生,我们有多大的议价能力?有多大的议价权?


议价权就是在别的地方你还有没有机会,如果你在别处有的是机会,你可以辞职,可以要求提高工资,但每个人要想清楚自己在别处有没有机会。

作为19届刚毕业的职场菜鸟,听到越来越多的裁员消息,危机感从每天一睁眼就摆在眼前,真正才明白现在并没有真正稳定的"铁饭碗",唯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议价能力),拥抱这个讯息万变的时代,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当然,小编针对互联网寒冬和裁员大潮,有以下建议:

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有两种:"专才"和"全才"。


成为"专才"这条路往往困难重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抗住时间的压力,在一遍遍的自我怀疑中,成为"行业大师";


而"全才"这条路在开始的时候,会较为轻松一些,竞争力极高,作为应届生的起点,较容易被企业接纳,不够后续仍然要面临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然"职场煮青蛙",很容易被新晋职场人取代。

团队协作≠团队协调:

互联网公司高速迭代,高效沟通尤为重要。


之前某头部公司校招有这么一个题目:团队协作和团队协调哪个更重要?


这个题目作为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出现的特别合宜,但是连续几场群面都全军覆没,很简单,大家都没真正理解什么是"协作、协调",什么是"团队"。


小编想说的是:互联网公司,讲究整体团队的协调配合程度,如果应届生没有作为职场人的思维转变,任然以学生思维"单打独斗",很难获得公司面试官的青睐。或许你会因为突出了自己的能力而沾沾自喜,但实际上得不偿失。

最后,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职场不变的话题,无论是应届生求职还是职场新人渡过新手期,都是不断要为止奋斗的事情,而团队问题,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也是跟裁员挂钩的影响因素,故而,在此跟大家强调一番。


以上就是小编的整理与分享,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根据应届生该何去何从?展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