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消費分期細化場景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在國人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作為驅動居民消費力的一大重要方式,消費信貸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消費金融行業去年 9 月貸款餘額就已突破 460 億,信貸規模複合增長率維持在 20% 以上,而消費分期的發展隨著多元企業主體的介入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如何平衡各類公司或金融機構在這個市場的權益分配,如何確定此類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這都是消費金融公司、跨界金融公司以及傳統金融機構關心的重點。

消費分期細化場景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而經過去年的發展,消費分期領域可能往哪些方面發展:

數據將成為重要可變現資產

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 數據+模型 " 都是繪製貸款人群 " 臉譜 " 的唯一模式。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推進,有效數據呈爆發式的增長,能否有效獲取數據,並將數據的真正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成為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的核心。

艾瑞諮詢研報指出,互聯網在消費金融領域中的快速滲透帶來了新的技術形式和風險管理模式,而基於數據而形成的大數據風險控制模式是核心的發展方向,而數據資產則成為在金融商業模式下可變現的重要資產。

徵信渠道走出多元化趨勢

消費分期業務的推廣,離不開良好的風控。而風控的核心有兩點,一為徵信數據,二為數據分析能力。除了企業本身從各個角落抓的自有數據外,徵信渠道的多元化發展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另一種獲取數據的有效途徑。

特定人群、特定場景

中國報告大廳報告指出," 我國傳統金融受到政府過度保護,導致我國傳統金融機構業務模式較為僵化,不能有效覆蓋中小企業、大學生、藍領等新興群體,使得這些有實際信貸需求的群體無法獲得貸款。2010 年後,我國信貸運用增速驟然下降,傳統金融遭遇發展瓶頸。但從 2010 年至今的這一段時間,正是互聯網消費金融騰飛的階段。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鑑別這部分空白人群的信用水平,填補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空白市場,推動了消費金融產業的異軍突起。"

由於銀行的數據過於龐大,在一些細分數據領域,銀行往往抓大放小,而這就留給了互聯網金融公司極大的發展空間。 比如“車險分期王”這款 APP,它依託於車險這個場景,通過分期服務連接優質的車主人群,這個數據就屬於相對細化但也很有商業價值的數據。這種特定人群、特定場景數據的深度挖掘就能形成不少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