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品读战国之:苏秦灭齐之战国版的“潜伏”

随着《潜伏》的热播,《潜伏》里的主角余则成,一个以头脑代替手脚、任何情景都能对信息加以智慧性分析的优秀间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话说,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老牌诸侯齐国进入政权易姓(田氏代齐),经过齐威王之治,再度成为东方经济富庶、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的泱泱大国,是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然而齐威王打造的强盛国家,最终却败坏在一个叫苏秦的说客手中。苏秦灭齐可以称得上为战国版的“潜伏”,潜伏齐国期间,苏秦的智慧、勇气,事件的复杂性及最终取得效果等,相对于《潜伏》都过之而无不及。

品读战国之:苏秦灭齐之战国版的“潜伏”

苏秦悬梁刺股研读《太公阴符经》

相知与燕昭王

公元前314年,燕王哙将王位禅让与燕相子之,燕太子平与子之争夺王位,致使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则趁火打劫,借口平定燕国内乱,出兵伐燕,仅用50天就攻下了燕都蓟城(今北京市西南),杀死了燕王哙与子之,企图灭亡燕国。

燕昭王即位后,力图报齐之仇。为此爱贤敬贤,此时,处处不得志的苏秦受到了燕昭王赏识及重用。

苏秦定策

苏秦为燕昭王定策时说:“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阳可取。”(《燕策一》十四章)。苏秦在给燕昭王的书信说:“臣之计曰:齐必为燕大患,臣循用于齐,大者可以使齐毋谋燕,次可以恶齐赵之交,以便王之大事,是王之所与臣期也。”(《战国纵横家书》四)。苏秦之策既是使齐国攻打宋国,使其国力劳减,恶化齐赵关系,同时借秦赵之力灭齐。

弱齐政策的实施

公元前294年左右,齐、赵、秦三国都想夺宋地(宋国相对于其他国家一块肥肉,都想吞并),苏秦在此时作为间谍两次“潜伏”齐国,入齐国为相。当时齐湣王要灭宋,苏秦入齐后,极力劝说齐王攻宋。表面是处处站在齐国的角度,但其居心一是保全燕国,一是借刀杀人,即攻打宋国引起各国公愤灭齐。齐缗王完全相信了苏秦。

五国攻齐

公元前288年,秦相魏冉入齐致送“东帝”称号,此时苏秦主张取消帝号“倍(背)约摈秦”(秦齐关系恶化)。齐王很是赞许,于是出现了《苏秦列传》所说六国合纵,并相六国攻秦(齐在此间隙攻打宋国,《齐策四》《田世家》记载)。公元前288年,齐攻打宋国。秦国发难了,于是齐王和苏秦商议联合燕,赵,魏,韩抵抗秦国。齐王委托苏秦具体办理此事(齐王仍不知道苏秦为卧底)。公元前287年,苏秦先回燕国,燕国当然同意。苏秦设计第一站是燕国,目的是作秀,主要表演给魏国,赵国看,意思是燕国已经同意了,另是表演给齐国看,让齐国知道谁是最积极的支持者。苏秦的第二站是魏国,魏国当政者是孟尝君。许诺灭宋后将平陵送给孟尝君。苏秦的第三站是赵国,赵国的当政者是李兑,李兑的特点是胆大妄为,权倾朝野。苏秦也是采取贿赂的办法,许诺把阳这个地方给李兑,同时请李兑做联军统帅。苏秦的第四站是韩国。在重功利的战国时代,以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惊人才华,在矛盾中实现了五国抗秦的局面。

身亡而齐弱

齐国“三覆宋,宋遂举”(《燕策二》)经过多次进攻,齐终于攻下宋。但是从公元前285年开始,齐的厄运也就来了。秦昭王与楚顷襄王在宛相会,与赵惠王在中阳相会,同时燕昭王也在次年参与了。乐毅就成为赵燕的“共相”。当秦将蒙骜大举进齐河东时,五国合纵攻齐的形式也形成了。乐毅率军破齐之时,齐缗王突然明白了,自己处境之所以如此,核心问题是宋国,反思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苏秦是万恶之源。于是苏秦就被齐王以反间之罪车裂于市。齐缗王死的也很惨,吊在庙梁上抽筋而死。苏秦为齐相时,一直将齐外交活动汇报给燕昭王,《战国纵横家书》中苏秦给燕昭王的书信中就有这种性质。

这之后,秦成为唯一的强国,没有了限制,虽然后来齐将田单复国,却一直国力大损,不是秦的对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