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品讀戰國之:蘇秦滅齊之戰國版的“潛伏”

隨著《潛伏》的熱播,《潛伏》裡的主角餘則成,一個以頭腦代替手腳、任何情景都能對信息加以智慧性分析的優秀間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話說,歷史進入戰國時期,老牌諸侯齊國進入政權易姓(田氏代齊),經過齊威王之治,再度成為東方經濟富庶、人口眾多、文化先進的泱泱大國,是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然而齊威王打造的強盛國家,最終卻敗壞在一個叫蘇秦的說客手中。蘇秦滅齊可以稱得上為戰國版的“潛伏”,潛伏齊國期間,蘇秦的智慧、勇氣,事件的複雜性及最終取得效果等,相對於《潛伏》都過之而無不及。

品讀戰國之:蘇秦滅齊之戰國版的“潛伏”

蘇秦懸樑刺股研讀《太公陰符經》

相知與燕昭王

公元前314年,燕王噲將王位禪讓與燕相子之,燕太子平與子之爭奪王位,致使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則趁火打劫,藉口平定燕國內亂,出兵伐燕,僅用50天就攻下了燕都薊城(今北京市西南),殺死了燕王噲與子之,企圖滅亡燕國。

燕昭王即位後,力圖報齊之仇。為此愛賢敬賢,此時,處處不得志的蘇秦受到了燕昭王賞識及重用。

蘇秦定策

蘇秦為燕昭王定策時說:“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陽可取。”(《燕策一》十四章)。蘇秦在給燕昭王的書信說:“臣之計曰:齊必為燕大患,臣循用於齊,大者可以使齊毋謀燕,次可以惡齊趙之交,以便王之大事,是王之所與臣期也。”(《戰國縱橫家書》四)。蘇秦之策既是使齊國攻打宋國,使其國力勞減,惡化齊趙關係,同時借秦趙之力滅齊。

弱齊政策的實施

公元前294年左右,齊、趙、秦三國都想奪宋地(宋國相對於其他國家一塊肥肉,都想吞併),蘇秦在此時作為間諜兩次“潛伏”齊國,入齊國為相。當時齊湣王要滅宋,蘇秦入齊後,極力勸說齊王攻宋。表面是處處站在齊國的角度,但其居心一是保全燕國,一是借刀殺人,即攻打宋國引起各國公憤滅齊。齊緡王完全相信了蘇秦。

五國攻齊

公元前288年,秦相魏冉入齊致送“東帝”稱號,此時蘇秦主張取消帝號“倍(背)約擯秦”(秦齊關係惡化)。齊王很是讚許,於是出現了《蘇秦列傳》所說六國合縱,並相六國攻秦(齊在此間隙攻打宋國,《齊策四》《田世家》記載)。公元前288年,齊攻打宋國。秦國發難了,於是齊王和蘇秦商議聯合燕,趙,魏,韓抵抗秦國。齊王委託蘇秦具體辦理此事(齊王仍不知道蘇秦為臥底)。公元前287年,蘇秦先回燕國,燕國當然同意。蘇秦設計第一站是燕國,目的是作秀,主要表演給魏國,趙國看,意思是燕國已經同意了,另是表演給齊國看,讓齊國知道誰是最積極的支持者。蘇秦的第二站是魏國,魏國當政者是孟嘗君。許諾滅宋後將平陵送給孟嘗君。蘇秦的第三站是趙國,趙國的當政者是李兌,李兌的特點是膽大妄為,權傾朝野。蘇秦也是採取賄賂的辦法,許諾把陽這個地方給李兌,同時請李兌做聯軍統帥。蘇秦的第四站是韓國。在重功利的戰國時代,以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驚人才華,在矛盾中實現了五國抗秦的局面。

身亡而齊弱

齊國“三覆宋,宋遂舉”(《燕策二》)經過多次進攻,齊終於攻下宋。但是從公元前285年開始,齊的厄運也就來了。秦昭王與楚頃襄王在宛相會,與趙惠王在中陽相會,同時燕昭王也在次年參與了。樂毅就成為趙燕的“共相”。當秦將蒙驁大舉進齊河東時,五國合縱攻齊的形式也形成了。樂毅率軍破齊之時,齊緡王突然明白了,自己處境之所以如此,核心問題是宋國,反思一下,恍然大悟,原來蘇秦是萬惡之源。於是蘇秦就被齊王以反間之罪車裂於市。齊緡王死的也很慘,吊在廟樑上抽筋而死。蘇秦為齊相時,一直將齊外交活動彙報給燕昭王,《戰國縱橫家書》中蘇秦給燕昭王的書信中就有這種性質。

這之後,秦成為唯一的強國,沒有了限制,雖然後來齊將田單復國,卻一直國力大損,不是秦的對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