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一碗粉只卖两块五!湖南这家店坚持25年不涨价,三代人都是回头客

湖南人的一天

从嗦一碗米粉开始

在湖南各地的街巷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粉店

每家食客满盈的粉店

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家配方


你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碗米粉要多少钱吗?在湖南邵阳大祥区,只要在一家“凯阳餐馆”嗦过粉的居民就都记得。


不是他们记性太好,是这家粉店坚持25年不涨价,一碗米粉最低只卖两块五。


一碗粉只卖两块五!湖南这家店坚持25年不涨价,三代人都是回头客


二十多年老食客:


以前带着儿子,现在带着孙女来吃


凯阳餐馆不大,只有50多平方米,店内刚好能摆下五张桌子,向外的空间,还能摆下八张桌,每天早上6点50分,老板林生丽每天将码料、米粉提前准备好,开门不到十分钟,小店内外就坐满了人。


小店早餐码料不算丰富,只有4种“臊子”:豆腐、木耳、排骨、牛肉。豆腐木耳小碗2.5元,中碗3元,大碗3.5元,特大碗4元。中餐只需6元,能吃到十种不同的炒菜,外加免费提供的豆腐乳和盐菜汤。


“二十多年的老口味,一直没变过。以前是我带着孩子来吃,现在带着孙女来吃。”食客们基本都是小店的回头客,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个。王先生说,吃的就是这份熟悉的味道。


25年前,林生丽自筹资金,开了这家餐馆。做饭的手艺源自父亲,由于手艺好,物美价廉,凯阳餐馆的生意一直不错。但随着物价上涨,周边的饭店、粉店都调整了价格,而凯阳小店的两块五米粉早餐,却一直卖到了现在。


“便宜不说,关键还能干净。”常来小店吃粉的周女士表示,小店虽然不大,但卫生环境很好,从来没发生过拉肚子之类的事。


25年坚持不调价


通过控制成本达到盈利


林生丽粗略算过,生意好的时候,米面能卖出200多碗,中餐80多份。收支和经营成本核算下来,刚好能赚到3000到5000多元,这样的收入,对于一家老店来说,并不算多。


“我能通过其他方式,控制好成本。”食客们也提议过,表示适当涨几元价格,大家都能接受,但这个建议被林生丽拒绝了。


一碗粉只卖两块五!湖南这家店坚持25年不涨价,三代人都是回头客


“以前店里还有水饺和馄饨,现在肉价涨了就不卖了。” 林生丽告诉记者,和25年前相比,物价有了很大的差别,如何在坚持低价原则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也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开店用的是自家的房子,一个月的水电约在500多元左右,除了林生丽,店内还有两名员工,一个负责收银,一个负责做饭。


为了控制好成本,林生丽只能在人力成本上下功夫,她一个人就身兼数职。


“门口停的电摩托就是我买菜用的。”凌晨四点,林生丽就得起床炒料,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左右才能稍微休息,由于还需要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往往要忙到下午五六点才有空。


坚持光盘行动


看到食客浪费会生气


熟悉林生丽的食客们都知道,在凯阳餐馆能吃到物美价廉的饭,但不能浪费。


“一个杯子五分钱,你如果多用几个,成本就高了。”林生丽在餐具使用上的 “苛刻”,与她在价位上的 " 慷慨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凯阳餐馆有些不成文的 “规定”,杯子一次只能用一个,抽纸能抽两次,饭碗里不许剩饭剩菜。


现在,林生丽已物色外甥女婿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除了坚持干净卫生外,坚持不涨价也是其中的一项要求。


曾有五保户来小店吃饭,林生丽得知对方在住院,她只收了成本价,后来,对于持有五保户证件的顾客,都是这样收费。


“我希望开一家人人都能吃得起的小店,‘凯阳’的招牌,要一代代传下去。”林生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