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自古變法多流血,為何李悝卻能得以善終?

變法從來都是伴隨著流血的,而變法者十有八九都不能得到善終。縱觀戰國時期的變法者,不難發現變法者只是在最開始效命的君主時期大刀闊斧的改革著,而一旦新的君主繼位,基本上歇菜了,落得個悽慘結局,不得善終。商鞅被車裂、吳起被射死,反而是開啟中國變法之始的李悝,得魏國兩任君主的重用信任,得以善終。

自古變法多流血,為何李悝卻能得以善終?

李悝

先看李悝變法的內容,政治上主張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度,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提出了“盡地力””和“善平糴”的“重農政策”。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佈,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自古變法多流血,為何李悝卻能得以善終?

李悝和《法經》

李悝的變法是魏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全方位的改制,對魏國貴族勢力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使魏國上下都煥發著新生。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力的不斷增強,魏國成為了戰國初期第一個強國。

自古變法多流血,為何李悝卻能得以善終?

戰國魏國鼎盛時期形勢圖

那麼李悝為何能打破“變法者不得善終”的慣例,個人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魏文侯任李悝為相國實行變法時,魏氏剛通過三家分晉,從卿大夫上位到諸侯不久。對於國內的貴族階層一直抱有警惕性,擔心國內舊貴族仿效自己,聯合幾家一起分魏。所以魏文侯才會支持李悝廢除魏國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度,消弱貴族階層的實力,以保持自家的統治地位。而且魏文侯在古時是少有的長壽之人,壽高七十六,在位達五十年之久,這就很好的為李悝保駕護航了。等到魏文侯過世,魏武侯繼位之時,李悝的變法也基本在文侯時代完成,此時的李悝已是花甲之人,對武侯沒有威脅,所以李悝得以壽終而亡。

自古變法多流血,為何李悝卻能得以善終?

魏文侯

第二、李悝變法之時,魏國尚在建國之初,很多方面並沒有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存在。魏國的貴族積累有限,沒有形成強大的實力,對李悝變法的阻力不強,所以貴族階層的利益動了也就動了,不至於要鬧到翻天。而且李悝對貴族的利益涉及還是比較有分寸的,力求穩中求進,用法規範。同時李悝也認識到,對貴族的過度壓迫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導致變法的失敗。所以李悝以相對溫和的手段進行變,主要還是在於開闢上升通道,以及法治國家上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