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科技評論作者潘亂:展望2020,現狀、趨勢及變量|WISE x 新效率時代峰會

3月3日,36氪聯合飛書共同舉辦了「馭勢而上 高效驅動生長」WISE x 新效率時代峰會,首次嘗試以大型線上直播的形式, 邀請行業頭部企業代表、獨角獸公司CEO、知名投資人及行業媒體人,從不同角度分享行業趨勢和管理秘籍,共同探討行業高效轉型、企業高效成長的可行路徑,幫助企業更好地梳理當下面臨的問題,尋找突破難關的解決方案。

科技评论作者潘乱:展望2020,现状、趋势及变量|WISE x 新效率时代峰会

在2020年,所有企業都應該在當下考慮遠程辦公的高效溝通方式,以渡過難關。此次疫情成為企業服務市場在中國發展的拐點,讓很多企業重新去看待不同辦公習慣和管理方式。

從付費意願和付費規模上看,中國SaaS和企業服務市場一直落後於歐美,而疫情成為企服市場培養用戶習慣的窗口期。使用線上辦公工具,並不是短期需求,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提高信息化、數字化水平,進行精細化的運營管理,才是企業未來的致勝之道。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經36氪編輯整理:

主持人:這次疫情對各行各業的線上辦公都是一次認知教育,也促進了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發展。但是對比美國這樣更成熟的市場,中國市場還是有些落後。這次疫情過後,中美市場會有差距上的變化嗎?中國企服市場的現狀和未來是怎樣的?

潘亂:我認為中美主要的差別是客戶的復購意願,中國很多中小企業都是能省則省,企業服務的購買意願不強。比如具體到企業生產力、工具,我覺得企業服務市場需要一個拐點,這兩個月的疫情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拐點。

從歷史來看,視頻會議是2003年非典之後才發展起來,會議室一臺設備、網真系統售價十幾萬,在當時想買都買不到。這次疫情對中國的企業協同軟件來說,也是一次非常大的增長機會。現在終端的計算能力強很多,手機電腦都能支持。

這次疫情也會倒逼大家嘗試SaaS服務,嘗試完後,如果企業覺得用戶體驗還不錯,就可能產生付費意願。

而對在線教育來說,這次疫情打開了一個非常大的窗口期。比如目前頭部的教育公司,去年他們也做了音視頻直播產品,銷售跑了一整年,只簽到幾百家,結果這段時期爆發式增長,一個月內,新增機構用戶超過10萬家。

行業裡的協同辦公產品也在這個特殊時期切中了市場需求,不管是單一的解決方案產品還是平臺產品,在這個階段都在快速地產品迭代,讓產品更貼近用戶,試圖解決多場景下的企業遠程辦公問題。如果一個平臺產品能夠一站式解決儘可能多的辦公協作問題,也是在形態上的突破。像飛書前段時間的徹底免費也是一大改變,飛書就是想做一站式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次疫情是非常重要的拐點。

主持人:您之前的文章裡講,很多公司都選擇最優秀的人去做工具類產品,越優秀的企業往往越重視工具的力量,這個觀點還挺新穎的。有沒有這方面的案例給我們簡單分享一下?

潘亂:不是很多公司,這句話是特指硅谷。在中國,如果從現在行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最優的人才都在做增長變現業務,沒有往工具投入,這兩年才逐漸發生變化。

工具開放的好處,我認為有兩點:第一,可以拓展業務,有更多的收入;第二,業務是對外服務時,也會對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把公司內部的產品工具、應用重新架構變成可以出售的外部服務。這套公司的經營理念,最成功的案例是亞馬遜。它的創始人貝索斯對公司治理有一個很有趣的思考,怎麼防止大公司病。

一旦公司缺少外部競爭,整個組織就變得臃腫,當公司試圖引入外部競爭時,譬如讓大家一起競標,或者自己控制成本時,就會發現公司內部的官僚主義嚴重。他們的解決方案是,把自己的產品開放出來,讓市場倒逼做得更優秀。把公司的一部分機能擴大到平臺,接受群眾、用戶的監督,讓產品保持迭代,對抗公司內部日漸低效和技術發展停滯的問題。

國內這兩年具備更先進理念的公司和產品,才剛剛秉持這樣的思路。他們也是從服務公司一步步打磨產品,然後一步步向外推廣。譬如,剛才謝欣(字節跳動副總裁)在分享實際案例時也強調工具作用,他認為工具就是重塑工作方式和組織績效的核心。當然飛書也是在實踐這種理念的產品。

國內很多公司對於工具人才沒那麼重視,相較於to C,to B的人才標準沒那麼高。市場最貴的那些工程師、產品經理,是做商業化。很少看到公司內部做工具的人,在招聘市場有非常高的薪酬。

但實際上,這些工具對組織的作用力非常大,硅谷公司的做法就是選最優秀的人去做工具和產品。事實上,越優秀的公司,越會重視工具的力量。像字節跳動的工具團隊,它的人才標準和配置也非常高。他們團隊的很多核心項目,就有硅谷背景的人才,來自Facebook或者微軟。當然也希望飛書能夠給行業帶來組織效率的轉變。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亞馬遜是在效率方面有動力且做得比較好的公司,但是對於很多初創公司來講,他們認為小團隊間面對面溝通其實是更高效的,不需要太多工具。您覺得初創公司什麼時間點引入管理效率工具是最合適的?

潘亂:企業服務市場,在美國有個說法,dog food,叫狗糧產業,因為狗吃的糧食是主人幫它買的,而在公司裡最終使用企業服務產品的人不是購買服務的人。要引入這些管理和效率工具,還是要看老闆的理念。工具本身為改善生產力服務,最好就是從開始就用。

在我看來,團隊如果超過20、30個人,就要開始準備團隊協同工作的工具。企業的協同辦公產品有云盤、知識庫等,還可以把日曆日程同步給團隊夥伴。比如日曆,假如HR想要找你做面試,或者團隊想找你開會,就不用每天問你明天下午有沒有空,後天下午有沒有空,直接看日曆上哪個時間點有空就可以。很多公司在這方面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互相可以看到日曆和通訊錄,很多時間都可以節省下來。

另外,團隊如果超過30人,大概率就要頻繁地與內部外部開會,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工具做好日程管理。如果團隊到100人以上,就肯定需要了。

我認為之前的原因是生產力沒進步。大家改一份文檔都在word上面寫,現在很多公司還是如此。我在word上面寫,這是1.0版本,郵件發給你,修改一下後變成1.1版本。很多CEO注重工具,但注重的是能夠看見明顯產出的工具,譬如會特別重視工程師開發的工具,配備最好的蘋果電腦,買昂貴的人體工程學的椅子。但沒有注意到不少工程師們,很多開發的時間都浪費在報銷、開會、定會議室等瑣事上。這些瑣事累積起來,整體上降低公司的效率。

這就需要更好的基礎設施來推動公司更快地新陳代謝。如果你公司只有10個人,直接溝通還好,但如果有100個人,銷售部門去找售後部門就很難,都不知道這件事找誰。現在的協同辦公軟件裡,能夠很方便地看到一個公司的組織架構圖,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正確的人。

尤其是在疫情過後成立的這批新公司裡,我特別推薦大家在一開始就選用協同類、管理類和效率類的工具。之前這些產品發展理念在中國沒有普及,這些產品本身也是這兩年才發展起來,市場也動態發展。今年過後,初創的公司都知道飛書這些產品,他們也會對比看看市場上都在用什麼,什麼產品最先進。

我覺得大公司也會一步步往這方面轉變。因為隨著經濟增速變緩,勞動力成本變高,很多公司在疫情之前,都在做減員增效的事,問管理要效率成為很多CEO的新課題,這就會刺激CIO、CTO們。因為成本上升,就需要讓每個人變得更有效率,更有產出。

主持人:好的,如果像IM在線文檔、日曆效率工具,企業一開始就用,未來的組織管理就會打破物理空間,信息就會成為更核心的資產。在這裡我有個問題,如果圍繞著信息來構建企業的核心資產,您覺得在產品設計和驅動組織上,現在有沒有什麼好的案例,比如是不是有一些企業已經有了最佳實踐?

潘亂:這行當最有名的那句話,就是要把公司當成一個產品來做,是張一鳴所說。如果把公司當成一個產品來做,CEO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經理,因為CEO是一家公司所有新業務的彙總點和路由器。怎麼設計公司這個產品?怎麼讓它的運轉效率最高?CE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人、錢、事,怎麼讓他們更有效地組織在一起。

如果把公司本身當作一個生命體來看,越高級的動物,新陳代謝效率越高,也就意味著公司內部的信息流通速率要越高才行。像現在每天都用各種工具,如果每件工具提升5%的效率,不管哪家公司,乘以公司人數都是一個巨大數字。如果日常每天開會省出10分鐘,不是修改word而是一起在線協同,這些累積起來,都會對公司的效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於管理者來說,想要支持企業內的發展,就應該選用對應的工具和平臺。

就信息分發而言,是從兩個邏輯來看,一個是從上到下,另外一個是從下到上。不管是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在公司內部的信息傳遞,都有非常高的折損。員工的意見經過一層層反饋,很難到達CEO,到CEO時聲音都沒了。很多公司一方面是CEO看不到一線,另一方面大家也都提倡,讓聽到一線炮火的人去打仗。怎樣才能夠讓CEO的狀態保持在一線,或者說怎麼讓公司內部的信息上通下達?

內部信息上通下達,OKR工具不錯。比如張一鳴今年工作重點是哪幾塊,是國際化,還是企業服務、在線教育,他下面的各個高管就會去分拆他的OKR,員工們都能看到目標是怎麼來的,我的任務與公司的大目標是怎樣的對齊情況。

我們做事都特別強調要知道上下文和背後邏輯。對於每個人而言,所掌握的信息越多對理解和做事就越有效。帶著上下文就可以根據環境變化來做這件事,因為清楚大目標,清楚公司為什麼做這件事情,每個人更有頭腦地執行,而不是僵硬地執行。

信息從下到上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案例工具。因為企業到今天,大部分工具還是為領導服務。譬如各種產品都會統計員工的登錄情況、活躍度,還會看回復速度,CEO能非常快地盤點出,晚上員工加沒加班,工作狀態好不好,軟件打開時間長不長。但對基層意見向上傳遞這件事,到目前仍是一個大難題。比如非典後國家重金建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在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就沒發揮應有的作用。疫情情報在湖北在武漢就沒了,聲音在一開始就消失了。

主持人:

最後還有一個辯證的討論,比如在效率問題上,是人重要還是工具更重要?工具會不會在某些場景中,起到關鍵性的決定作用?

潘亂:儘管是個辯證問題,但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是人重要,工具應該只是輔助性的東西。雖然都是同樣的工具和流程,但背後使用的人不一樣。像今天我們這些人參會,都是用飛書來做分享。大家在36氪,在抖音,在西瓜,在各種地方看直播,如果覺得誰講的好,肯定不是認為工具好,而是分享者本身內容好。

人和工具也是相輔相成的,應該是有一個遞進增長的。有時候員工的整體素質沒有到那個階段,有些工具就用不了。也有可能企業員工水平很高,但工具跟不上,這兩種情況都有。

高效的辦公工具,工程師、產品經理會特別喜歡,但公司內部銷售、運營、市場可能就沒那麼喜歡,大家更在意的還是使用是不是習慣和順手,而不是協同工具有什麼好處。

其實最終工具買回來了,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譬如駕校,他們會使用一些辦公協同產品,但到最後可能只是用來考勤和打卡。大家還是回到微信群聊天,協同文檔用過幾次大家還是用郵件發Word,這些用戶習慣還是很難轉變。

要讓員工認同新引入的工具,還是需要時間來替代和適應。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在一開始,在他剛入職的時候,就把最先進的工具擺在他面前。

主持人:謝謝潘亂老師的分享,我今天也收穫了很多企業服務領域的知識,也希望在線觀眾從他的觀察中收穫一些新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