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總有人說別人用單反拍的照片,不如自己手機拍的好看?

蘇州三憶影像


這種情況其實我也遇到過,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吧,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主觀原因:拍攝水平不同

拿單反的也有菜鳥,拿手機的也有高手,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攝影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綜合性藝術,而器材只是實現手段。如果對光線、色彩、構圖等沒有基本概念,給個哈蘇機器也白搭:




反過來說,如果拍攝者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拍攝經驗,用手機一樣能出好片:



二、客觀原因

1、單反和手機定位不同



單反定位專業拍攝工具,最開始的應用領域主要是商業攝影,要求出片包含豐富的色彩、亮度、細節等信息,後期處理空間大,靈活性也大。之所以單反直接出片有時候顯得“灰濛濛”的,就是這個原因:



手機定位通用快速拍攝,主要對象是沒有專業攝影理論基礎的普通消費者,他們即沒有足夠經驗和技巧、也沒有時間和興趣去進行復雜專業的圖片後期,而是要求直出就“好看”,所以手機直出會預先進行對比度、飽和度、暗部提亮等快速潤飾,讓出片符合大眾審美觀點:



2、手機攝影正在快速變強

近年手機攝影的發展速度遠超單反,特別是智能算法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手機的硬件不足:




現在新出的手機都普遍擁有兩個或以上的攝像頭,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再結合軟件算法就可以實現很多不錯的效果。比如模擬淺景深的人像攝影模式:




再比如暗光環境下的專業夜景模式,下圖為網友分享的手機全景夜景作品: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手機攝影還會越來越好,一部分使用單反的普通用戶,很可能放棄沉重的單反和複雜的圖片後期,加入到手機攝影的陣營中: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內容,大家可以關注小k後私信下圖中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象”,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為什麼總有人說別人用單反拍的照片,不如自己手機拍的好看?

這種情況我在拍攝的時候還真遇到過。記得有一次在蘇州金雞湖拍夕陽。我用了三腳架加裝了漸變鏡,用raw格式記錄,向右曝光加了兩檔。拍攝的時候,有一位阿姨專門跑過來看我拍攝的照片。那位阿姨問我:“你們用這麼專業的設備拍出來的照片,為什麼還沒有我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好看?”說著她得意的把她的手機照片給我看。確實對於這種情況你根本就沒法跟她解釋,不如順便鼓勵她誇讚幾句。




前幾天我還和一個攝影朋友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自認為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強於別人用單反拍攝照片的無外乎兩種人,一種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老攝影人,以前用相機,現在改用手機了;另外一種就是無知者無畏的攝影門外漢。我比較贊同他的這種說法,我相信持這種觀點的人大部分應該都是屬於後者。





其實攝影也是一門比較複雜的技術學科。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攝影師,需要學習掌握很多的攝影基礎理論以及眾多的攝影技法。掌握了這些,僅僅只代表你能拍,離真正的會拍還有一定的距離。





我經常說攝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攝影師理論與技法的展現,裡面也包含了攝影師對大千世界的感知以及對生活的領悟。攝影作品是一個攝影師綜合素質的體現。






隨著智能拍照手機的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攝影的行列。智能拍照手機從最初的單攝像頭髮展到現在的三攝像頭,甚至四攝像頭,可以說在攝影硬件上發展非常迅猛。軟件上隨著AI技術的不斷提升,攝影軟件的算法也越來越智能,越來越省事。毫不誇張的說,現在上到七八十歲的老太太,下到兩三歲的小屁孩兒都會用智能手機拍照。






之所以手機拍照變得如此簡單,還得依賴於智能技術的強大算法。比如就拿現在的多攝像頭拍照手機為例。拍照的時候,每個攝像頭其實都是在獨立工作的,有的負責記錄場景信息,有的負責記錄景深信息,有的負責記錄細節信息等等。當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其實相當於多部相機同時記錄,再通過軟件的合成算法最終得到一張成片。整個過程其實相當於有一個看不見的攝影團隊在共同協作完成。拍攝者需要做的只是構圖和按下快門。






所以這種純粹依賴於手機算法而進行的拍攝,沒有任何技術可言,更不值得炫耀。這種拍照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攝影。我認為真正的攝影應該一種通過攝影理論與技法去拍攝心中所想的記錄形式。拍出的照片裡應該包含了攝影者的思想與感悟。





當然這種完全靠軟件算法合成的手機照片,乍一看確實很好看,唬唬外行還可以, 在內行人看來,就是一無是處。首先合成後的照片細節損失非常嚴重,特別是暗部細節的處理非常粗糙噪點明顯,大光圈虛化的合成更是一塌糊塗,一眼就能看出塗抹的痕跡,極不自然。





再來看看專業相機的拍攝特點。專業相機不像智能手機那樣智能化程度那麼高。專業相機還是秉承著追求極致畫質的宗旨。攝影師之所以選擇用專業相機進行拍攝,主要還是因為在創作作品的時候,每一個步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定義參數。也就是說,在拍攝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自己控制。這樣不管是在前期拍攝中還是後期處理中都可以很好的融入攝影師個性化的想法。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才是真正意義上攝影師內心想表達出來的東西。



比如文中開頭提到的那位阿姨看到我用raw格式拍攝的照片發灰,對比度也不夠,而且顏色還不鮮豔,其實她不明白我這樣做是為了能記錄下更多的照片原始數據信息,以方便後期處理的時候能更大限度的還原出現場的情形。也就是說,她看到的其實就是一個半成品。





瞭解了這些以後,相信那些嘲笑專業攝影師照片不如自己手機照片的人應該再也不會自不量力的去和別人比試了吧。






關於這個話題就聊到這裡。大家還有更好的看法與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對大多數人來講。首先是解決能不能拍到的問題。其次才是拍的好不好的問題。有單反的出來說說。多久沒有揹著單反相機出來創作了。前些日子被打臉。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很多年前的協會的會員。已經很多年沒有參加過攝影協會的月賽了。器材攢了很多。前兩天才發現其中一個單反相機的電池因為長時間不使用放壞了。和老婆出去拍西溝冰掛。揹著一系機身掛著紅圈鏡頭帶著Rt閃光燈和舊舊的略顯滄桑的國家地理揹包。一身專業防水透氣戶外服飾。在冬日豔陽照耀的山溝溝裡沒什麼卵用。而且奧索卡防寒帽搞的滿腦袋是汗。唯一比較有用的是走過冰凍斜坡northface的大底確實很柔軟防滑。而且在趟過冰水的小溪不用考慮會弄溼襪子。這比踩冰凍石頭過河安全多了。隨便找個角度試著開拍兩張。奇蹟發生了。才充的電池居然開始閃爍提示低電量。有多年冬季外拍的經驗電池保溫是沒問題的。早忘了上次啥時候用過單反了真的是把電池放壞了。經驗還是有用的一路改用超焦距手動對焦。總算堅持到底。回去看了老婆用新華為手機拍的照片。老婆說你拍的是啥還沒有手機拍的好看。好吧的確是事實。每次都是我選定光線角度和機位以及前景縱深對比。他每次都是現成的點一下手機。我的單反純手動還經常有脫焦曝光失誤的。最後只能說老婆拍的是糖水片。我用單反拍的更有情景的氛圍和人物的情緒這種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安慰自己。起碼給自己背一天器材脖子疼一個交代。


xuhua1997


為什麼總有人說別人用單反拍的照片,不如自己手機拍的好看?

現在很多人喜歡將手機和單反像機進行比較,說單反像機拍照不如手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聊一下:

1、手機使用起來,簡單、方便、輕巧。打開後啪啪啪啪啪就可以了,單純的高科技含量,用起來更方便、靈活,所有拍攝參數交給手機,只管按快門曝光即完成一幅照片;而對單反像機操作不是熟悉的人,像機的手動擋、光圈優先檔、快門優先檔、感光度、白平衡等的設置確實是個技術活,設置不當拍出來的照片,肯定不如手機的直出效果。

2、重點提醒一下,專業的單反像機拍攝確實好於手機,區別於是否熟悉單反像機、攝影知識的掌握度。

單反像機不管全幅機還是半幅機,都是具有拍攝的專業性,可以依拍攝環境、拍攝目的需要而更換合適的鏡頭來表現作品的意境;這一點手機是做不到的,雖然現在高檔手機也可設置拍照參數,更換各式小配件,終究達不到單反像機的效果。

3、有些特殊的場景,比如說拍攝夜景類,長時間曝光,手機拍攝的效果,肯定不如單反像機。

4、手機與單反像機的定位不同,手機注重輕便易用,而單反強調專業。單反的半幅與全幅效果,尤其是全幅機。由於高像素的全幅像機,其感光元件、寬容度、色彩還原、細膩程度均優於手機,就決定了手機與單反的畫質區別是客觀存在的。

這種比較取決於拍攝需要。一般主要是記錄與分享,要求不多,手機拍照足矣;對於專業拍攝需要的話,肯定是用單反像機完成拍攝任務。

所以說,好看與專業是有區別的。


大梁攝影168809577


1、手機拍照更方便

2、單反拍照更專業

3、手機拍照人聽手機

4、單反拍照機子聽人

手機拍了之後可以隨手發給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單反拍照可人為強制性通過調整改變曝光度、對焦、快慢門、夜景八角星芒照以及小景深。

手機拍照系統其實就是縮小版傻瓜相機,一點一按即完成,人聽手機的,就算有專業模式,侷限性也很小。

單反拍照,可通過各種拍照模式:全自動模式、快門優先、曝光優先、光圈優先或全手動模式,讓機子聽我的。

手機拍照大都用於靜態拍攝,一隻貓的跳躍,或運動員、汽車奔跑途中,用手機去拍,摸糊一片。而這一些用單反,輕而易舉。

花幾千或幾萬請了個婚禮攝像,攝像師手裡從頭至尾舉著個手機給你拍,你心裡怎麼想?

單反的樂趣是手機拍照者所不能體會的。

說單反不如手機的朋友,建議去“蜂鳥網”攝影論壇尼康版塊,去找找一位叫“削髮為尼”的作者用尼康入門機D90拍的一些照片後再作定論。



迷失的暱稱


為什麼總有人說別人用單反拍的照片,不如自己手機拍的好看?

這種說法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對的,因人而異,因景而異,因水平而異,請聽我慢慢道來。

1、對比必須服從單一變量的原則

做實驗的時候,要想有說服力的證明某個變量的影響,除了變量外,其他的實驗條件應該要完全相同,同理,要證明拍攝照片的好壞,除了你拿手機我拿單反外,拍攝器材的不同,其他要基本處於同一個時空環境,同一個場景中,才有對比性,否則真不能說明什麼,你用手機在玉龍雪山拍的雪景,和我用單反在家門口拍的雪景,就能說明單反拍的照片沒有手機好看嗎?即使在同一場景,我用單反在大中午拍大海,和你用手機在傍晚落日的時候拍的大海,效果還是不一樣的,攝影,尤其是風光攝影中,技術佔一半,時機,天氣,運氣等等還要佔一半。

2、在統一場景中,技術為主,在特殊場景中,器材為主。

現在我們把兩個人放在同一個場景中,都拍花,一個是攝影愛好者,用單反,一個是小白,用手機。現在,我們讓他們互換設備,攝影愛好者用手機去拍攝,小白用單反去拍攝,最終的結果可能還是手機拍得比單反拍的好,這裡面決定照片好壞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不管是單反攝影還是手機攝影,都要遵循基本的構圖原則,都要有對景物,對拍攝角度的敏感度,還有一些在審美和視覺表達上的知識、經驗積累,這些都歸結於攝影技術層面上的東西。對於有技術的人,攝影器材只是表達的手段和方式,攝影,玩器材不假,也玩技術和心態。

同樣是拍花這個場景,我們更細化一點,我們現在拍的是荷花,這個荷花還在荷塘的正中央,這時,攝影愛好者拿著手機,就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了,攝影小白拿起單反,用長焦鏡頭拍了一朵荷花的特寫,這時候誰拍得好看就不好說了,攝影愛好者因為器材的侷限性,需要揚長避短,拍不了特寫,就拍荷塘全貌,同樣也可以拍出好的照片,但可能不如攝影小白的一張特寫來得有特色。

總的來說,技術和器材同樣重要,如果反差太大,誰拍的好看,還真不好說。

3、適用條件不同,決定了單反和手機的不同優勢。

對畫質有要求的情況下,單反完勝,對畫質沒有太多要求的情況下,對於運動的物體和風光攝影而言,單反相對於手機,有較大的性能上的優勢,拍攝紀實或者帶有故事性的抓拍照片而言,兩者平分秋色,或者手機更好一些,手機拍攝時更有隱蔽性和突然性,對拍攝對象的影響較少,使拍攝對象狀態更加自然,而單反很容易引人注意,即使是擺拍也會顯得不自然,有人拍完一個場景,會拿手機屏幕上展示的照片和單反液晶屏上展示的照片進行對比,然後大呼,我手機拍到色彩比你單反拍到色彩豔麗多了,這就有一點無語了,相機的液晶屏成像效果肯定沒有手機後,而且你如果用RAW格式拍攝照片,基本上還有一個二次加工的過程,結論要以最後的照片效果為基準進行評判。

最後總結一下,手機拍的照片真的可以比單反拍的好,單反拍的照片也可以比手機拍的好,因為衡量一張照片的好壞沒有什麼特定的標準,而且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如果有人對你這麼說,你也不要氣餒,有可能說的人對攝影什麼都不懂,也有可能是你對攝影什麼都不懂,客觀認識自己的水平是關鍵,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攝影,玩的是心態。


話說攝影


這個問題,屬於我必須要回答的。

[手機拍照]具有自動參數功能,同時便捷性、隨時性,功能強大,像素也挺高(移動端表現足夠完美),而且目前在網絡上大部分傳播的途徑都是移動網絡應用,所以對這種普遍性的,大眾化的民用需求完全可覆蓋。

加之手機拍照的龐大數據量,也會成就一些偶然性的好片。

也就是再不好的拍照技術,同一個模特或景色拍多一些角度,或換不同的姿勢、不同的光源效果,也會幸運的拍到一小部分比較滿意的照片。當然如果專業攝影從業者或有一定美術功底的拍攝者,也會能從構圖、色彩搭配、配合手機後期修圖軟件,呈現出效果不錯的圖片效果。

[專業單反相機]成像品質保證在於成像元件的體積,可保留的成像域更寬,細節更豐富,(當然一般的群眾感受不到此重要性)不同的鏡頭更換的功能滿足不同大部分場景下使用和操控性,對極大的光線環境和反差大的主題和背景下,手動的功能可控度滿足不同的創作需求。

還有快門速度的寬幅也同樣重要,在運動狀態下單反相機對運動畫面的表現方式就會更多一些形式,慢一點形成物體或光的模糊運動軌跡,快一點能凝固物體運動中的狀態。運用不同的快門和其它光圈、iso等設置,能夠更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感覺,圖片呈現出多樣性的成像效果。

一輛普通的轎車與F1專業賽車在大馬路上競速,兩車差不多時間到達目的地,有人就說專業賽車也不過如此,這樣場景下的結果和結論,對判斷兩者之間的性能高低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商業用的圖片要求,很大的程度會不同於民用的需求。一個拍攝項目,除了相機和攝影師的參與,還有整個團隊合作伙伴,在保證質量和工作效率上考慮,必須要用到專業級別的設備。畢竟相機等硬件設備的成本價值,是遠遠低於項目的投入成本和價值的。

不知道以上拙見,對一些提出如此問題,對專業相機的用處表示懷疑的攝影愛好者朋友有沒有幫助。謝謝!











ovov1949


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位用單反的攝影水平太爛。

並不說明用手機的水平就高:因為手機是針對業餘愛好者,將一些攝影技巧簡單集約化,你要做的只是進行一下選擇。比如你在手機選擇一個人像模式,相機會直接給你一個小景深,你不需要考慮什麼光圈大小,你只管拍就行。用手機拍的清晰,絕大多數時候是光線好,快門速度高,甚至是牛逼手機的夜景模式。你不用考慮色彩模式、飽和度問題,用手機拍照,稍稍瞭解下構圖,就能拍比較不錯的照片。

換一種說法:讓同一個人同時用手機和相機拍照,這是公平的,要麼都爛,要麼都好。讓一個有專業水平的用手機,讓一個剛剛起步的愛好者用相機,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這如同讓一個不會開車的拿車去跟自行車比賽跑。

我在很多地方說過同樣的問題,手機在拍照方面,它唯一的優勢就是便攜,除此之外再無其它,你拿它的攝影水平跟單反去比,這是沒有可比性的,那你怎麼不拿單反的通話功能跟手機比?比不,哈哈。

但在日常應用上,手機拍照的確非常夠用,包括清晰度、色彩還原,特別是一些功能定製,讓攝影更加簡單化,更加親民化,讓一個普通民眾稍加學習就能輕鬆拍照,這才是手機。

下邊,我放了幾張前幾天同時用手機和相機拍的荷花照片:

這幾張照片裡,有幾張是手機拍的,有幾張是相機拍的,除了專業人士能從專業角度看出手機和相機的區別,大多數應該看不出有啥區別,但如此按照題主的說法是不是手機跟相機又沒什麼區別了呢?哈哈。

手機跟相機是沒有可比性的,也沒必要比,有些人非得拿自家的手機拍照跟人家專業相機比,除了不自量力、忽悠老百性外,還有點豬八戒照鏡子--自找難看。

對了,對比手機和相機拍照,不能拿手機屏幕來對比,除了專業屏幕外,還有一個叫洗 印照片的地方,往大了放試試。


南方之南


首先承認手機進步的很快,也具備了傳播的最快渠道,各個報紙和電視、圖庫、自媒體等新媒體也接受手機攝影作品投稿,但是從傳播的更廣大的範圍和渠道、媒介介質上分析,手機仍然需要更好的畫質,特別是在高光細節和暗部細節以及色彩寬容度的表現上有巨大的差距!

為什麼?

一是你如果僅僅使用手機創作,就多多少少喪失了更多了去更多的媒介展覽展示的機會,所以遇到好的畫面,最好雙備份,單反有、手機也有,這樣你就擁有更多的展覽媒介和傳播途徑。當然你喜歡觀看確實高光和暗部細節以及噪點多的片子除外。

二是手機拍攝的片子優點是機內優化了算法,特別是加入了場景和人臉算法的手機攝影,給觀看者的直接結果一般較單反更快速,或者說單反機內的照片濾鏡太少了,這就得依靠單反廠商開發更多的機內濾鏡以提供直觀的JPG照片了。

三是手機的便攜性極大的超過了單反,在許多場景中佔有優勢,特別是遇到精彩畫面的快速傳播,比單反快。雖然單反也有了WIFI傳輸,但是速度依然慢。

總之,目前2019年我仍然會以單反為主創作,手機為輔創作,期待手機廠商開發畫質更棒的,可以提升高光和暗部細節更棒的CMOS,喜歡手機攝影的朋友建議你最好使用手機攝影的專業模式,以RAW記錄拍攝作品,為您的後期處理奠定更棒的基礎,特別期待我們國產手機華為、OPPO、努比亞等取得巨大的硬件和軟件成功,為我們帶來更好的手機攝影!

以下是我的靜物攝影作品之陝菜等美食攝影作品,使用賓得K1相機,賓得DFA28-105鏡頭,後期LRCC處理,請您欣賞!

謝謝欣賞歡迎關注我的驪泉影像今日頭條!


宋渭濤驪泉影像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單反被神話,然後許多人跟風買了單反,而真正能拍出好片的,鳳毛菱角。好的器材不是直接就能拍出好片,構圖,時機,光圈快門曝光白平衡,甚至內涵情緒等等,這些複雜因素的最優解才能出一張好片,並且免不了還得後期一下。手機呢,時機這個因素最佔優勢,能別人看到拿出單反調好參數想好構圖,你手機早拍了無數張,挑一挑美圖秀秀加個效果就可以發了。這是不能比的。攝影跟其他靠技術的事一樣,設備後面那個人才是關鍵。我現在幾乎不拿相機出去拍了,對於業餘愛好來說,一沒時間,二是現在的手機大多數時候足夠了。至於我的相機和手機,基本都是現階段算可以的了,所以不存在設備爛,愛好這也十來年了,技術爛也不至於吧。配圖是某天早上掏出手機隨手拍的,自帶編輯改了個效果。首先,這個時機作為普通人,我不會走哪都挎個相機,手機贏。其次,構圖參數,只要你略懂,拿啥設備都差不多。最後,後期,雖然相機調好了幾乎不用啥後期,但這樣初步觀感還算驚豔的,你也得半天折騰,而手機內置編輯選個效果搞定,手機又贏。相機說到底無非幾個大,底大,光圈大,焦距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