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淄博礦務局西河煤礦歷史的輝煌

1958年6月,淄博礦務局西河煤礦在奎山井組建孫啟明掘進隊,孫啟明同志任隊長。

1959年7月,孫啟明代表全隊出席全國群英會,被授予 “全國煤礦先進掘進隊” 稱號。

10月1日,孫啟明參加北京天安門的國慶觀禮,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同志的接見合影。1971年,孫啟明離開隊長崗位,1978年,孫啟明掘進隊更名為西河煤礦掘進六隊。

淄博礦務局西河煤礦歷史的輝煌

西河煤礦簡介:西河煤礦前身是1919年江蘇揚州人丁敬臣創辦的悅升煤礦公司。

1945年8月被山東省政府接收,1946年1月改名西河煤礦。後3次被國民黨軍佔領。

1948年3月,淄博礦區最後解放,西河煤礦轄西河、桃花峪、大奎山3個採炭所。

1953年2月,淄博礦務局將西河煤礦劃為西河、奎山兩礦,1958年6月,又將奎山煤礦併入西河煤礦。

1967年2月更名東風煤礦,1970年3月,恢復原名西河煤礦。

該礦1949-1963年轄3對礦井,設計能力70萬噸,1964-1975年為2對礦井51萬噸,1976-1990年為1對礦井30萬噸。

解放初期,西河煤礦沿用落後的殘柱式採煤法。

1950年4月,逐步推行長壁式新法採煤。

1956年,主要運輸平巷使用電機車運輸,主要上下山安裝無極繩絞車運輸。

經過技術改造,1959年產煤156.42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進入60年代,桃花峪井儲量枯竭。

西河煤礦進行礦井挖潛,在礦界外打鑽找煤,獲得地質儲量212.07萬噸,延長開採期8年。70年代以來,對礦井進行重大技術改造,使產量穩定提高。

曾自制西河Ⅰ型和西河Ⅲ型採煤機。

1972年,對奎山井進行技術改造,延深崑崙勘探區,擴大深部開採,新鑿中央皮帶斜井,逐步由多節下山盤區式開拓改為階段水平開拓。1973年,改革採區巷道佈置,推行對拉工作面,提高採區生產能力50%。

1976年,中央皮帶斜井建成投產,縮短運輸距離2200米,礦井年提升能力由41.1萬噸提高到101.3萬噸。並改革開拓佈局,改造通風、排水、供電和排矸等生產環節,在桃花峪井和衛星井相繼報廢,全礦單一井口生產的情況下,1985年產煤74.8萬噸,創全局單井口產量、開拓進尺、全員效率、採掘隊上綱要、採煤機械化程度、坑木消耗、安全、採掘工出勤、流動資金週轉和總成本降低額等10個第一。

1981-1990年,全礦年產量均在70萬噸以上。超過設計能力1倍多。

1990年,全礦產煤73.7萬噸,原煤全員效率0.742噸/工,採掘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84.64%和69.48%,原煤單位成本64.44元/噸,政策性虧損2299萬元,固定資產原值5543萬元,淨值2650萬元。共有職工6316人,其中固定職工5056人,合同制職工1254人,亦工亦農6人。1949-1990年累計產煤3210萬噸。1978年該礦被評為全國煤炭系統大慶式企業,1988年被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評為質量標準化礦井,1989年獲省級先進企業稱號。

2005年3月,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破產,自此,西河煤礦消失。

2005年11月,破產後的西河煤礦原國有資產由新組建的山東舜天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買斷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