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女兒快六歲了,不懂得感恩,這正常嗎?怎麼教導?

我叫張牧心


孩子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教。不能慣著。首先家長要孝敬父母給兒女做示範。要經常讓他做點家務,做的過程中他累了他慢慢就知道了父母也會很累。要教會孩子懂禮貌。比如我兒子都20多歲了,如果需要我幫助他做什麼,我做好了他都會跟我說聲謝謝媽媽!還有經常帶孩子去戶外看看農民種地,給他講要珍惜糧食,告訴他別人用勞動換來的成果很辛苦。要經常給他講一些道理。慢慢的讓孩子知道,尊重所有人的勞動和付出。


美麗157254780


我女兒剛過六週歲生日,疫情這段時間我不知跟她吵了多少架,基本上是讓她做作業不做,每天就是看視頻看電視和畫畫,有時也忍不住朝她發火,也打過幾次她,她在氣頭上叫我殭屍媽媽[捂臉],也讓我出去,不讓我在家,但這些都是氣話,大人不必放在心上,等氣消了她會主動過來跟我道歉。你不能以偏概全,大人在氣頭還會說氣話呢,更何況是小孩子?


257心想事成


寶媽你好👋,人之初,性本善。寶寶其實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反省一下各家庭成員的習慣,家庭氛圍。如果家裡沒有人說一些感恩的話,做一些感恩的事,那小朋友不知道何為感恩也不稀奇,這種情況需要父母帶頭去孝敬老人,相互體貼和關心。還有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和方式,如果只是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而沒有陪伴和關心,孩子不知道感恩很正常。我有一個學員,做了很多年生意,去年發現她女兒變了,她放棄生意回到家,做好吃的,要什麼買什麼,送最好的輔導班,可是女孩子到了叛逆期,變得不可理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她聊了聊,才發現是在她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幼兒園和小學時期,父母為了工作,忽略了她,所以她認為現象買東西給她是應該的,陪她也是應該的。我在女兒7歲時,帶她去過殘疾兒童福利院,也是為了培養她的感恩之心。那次回來後,她也有一些變化。我們夫妻兩個平時很忙,但是一定有一個人會去管兩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告訴他們一些來之不易的事情。我們家不是好東西都留給孩子的,好吃的先給老人,再給孩子,也是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不在家裡討論一些消極的話題,特別在飯桌上。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親子作業,一次也沒有落下。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仙娥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才六歲。您想讓孩子怎麼感恩?

我小的的時候記得的,全部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護。

孩子都是被動接受學習的。比如說,您說的感恩,我記得我學的乖巧懂事起來都是跟著家長學的。記得媽媽每個星期都給奶奶洗腳,媽媽帶我出去見到長輩都非常客氣,記得媽媽做好飯不讓吃、先等爺爺奶奶坐下以後才讓動筷,記得爸爸從來都不生氣給我講道理、講他爸爸的事情,逢年過節第一碗飯是要送到爺爺那裡的等等......

孩子是否善良是否懂孝道懂禮貌,都是一家長為榜樣的,所謂的教導不如我們家長給孩子做榜樣來的更快更直接。


武林飛少


當然不正常,當年我家孩子六歲都可以做家務了,會謝謝,會問好。教育的話,其實一些動畫片裡會有教育意義的,也可以通過講故事,不用太刻意,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教給她,切記,不要太心急,教育是長久的事情,慢慢來。


燕子的夢想


教育孩子,今天的結果都是過去無數個你做了無數個行為導致今天的結果。

而孩子的未來是你今天行為決定的。

孩子表現出不感恩,甚至逆反的行為原因有很多,給你分析,僅供參考。

1、父母長輩過度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任何要求都滿足,孩子就不懂得分享,舉例:如果孩子吃任何食品的時候,都先給媽媽長輩吃一口,養成習慣久懂得分享了。

父母吃任何食物都要先給長輩,然後再自己吃,這樣就給孩子示範了,

最怕孩子吃東西,給媽媽吃,媽媽說:媽媽不吃,給寶貝吃,這樣孩子就不懂得分享了,不捨得吃,那就錯了,更嚴重的是:給孩子說:別讓你爺爺奶奶(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知道,孩子就想,啊,原來我應該不給他們。孩子就養成了自私的行為了。

錯誤的愛,無知的愛,都是一種傷害。

2、小的時候寄居在親屬家裡,無論任何情況,孩子內心深處都有怨的,父母剛剛接到身邊,父母有補償心理,會對孩子很好,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會試探父母是否真的愛她,他會用作的方式來測試父母。

3、孩子數落媽媽,不如別人媽媽好:這是在家裡學來的,如果媽媽與孩子講話會說過,誰家孩子好,誰家孩子懂事聽話,孩子就會學來,用來反駁父母。

曾經有一位家長十分痛苦的對我講過一個真實案例:他總數落兒子不用功讀書,不如同學、親屬家誰誰用功,孩子反問爸爸:別人家長開寶馬汽車,你怎麼開捷達。

所以家長必須記住你一件事,你對孩子的態度,將來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經常看到很多兒女數落老年人,為啥,不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數落他,懟她麼。

4、孩子發脾氣,砸東西,踢東西,肯定是學來的,家裡肯定有人這樣,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模仿來的,他不會自己創造。父母自己對照,跟誰學的。

5、墮胎,

母親有墮胎經歷的,孩子會有一些怪異行為,如無緣無故發怒、情緒反覆無常、啃指甲等

如何培養孩子感恩養成良好習慣,受益終生呢?

1、父母要對父母盡孝,重視家族觀念。 逢年過節回家看望父母,還有對去世親人做到三節不忘(清明、七月十五、春節)

2、讀誦國學經典:先從弟子規啟蒙,我看到有很多對弟子規反感,我想他有他的觀點,我們看看弟子規內容適合不適合孩子學習,學了有沒有壞處。

弟子規教孩子

1、孝順父母,不與父母頂嘴,父母呼叫立即答應,這個有錯麼?對孩子有壞處麼?

2、友愛兄弟姐妹,敬重兄長,愛護弟弟妹妹,這個有錯誤麼?對孩子有壞處麼?

3、辦事講誠信:現在社會最需要的就是這個,幾年前,無數人崇拜美國企業管理方式,美國人的思維,現在美國怎麼樣了?請問辦事講誠信有錯麼?

4、讓孩子做事謹慎:弟子規裡面講,寬轉彎、勿觸稜,走路走大彎,別磕碰到,還有很多不一一舉例,這個有錯麼?對孩子有傷害麼?

5、讓孩子親近有仁德德人,鬥鬧場,決勿進,邪僻事,決勿問。親近品行端正的人,不去不好得場所,不好的事,不打聽,不說。這對孩子有錯麼?

6、讓孩子好好學習,是努力做到孝、弟、謹、信、愛眾人、親仁,六件事之後,在來學習。

為什麼有的只看利益,就是因為沒有把道德放在前面。

學完弟子規、學孝經、論語、了凡四訓、道德經、易經,循序漸進。讀誦就可以,飽讀詩書氣自華,從小學經典儒雅氣息,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3、帶孩子做善事,多幫助她人,關心孤寡老人,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幫助。捐款捐物,先從點滴做起。

4、培養孩子做家務,這個很重要。




家庭教育顧問啟華


哈哈哈!樓上竟然有人拿出《弟子規》來讓你教孩子!別信他們忽悠!用《弟子規》來教孩子是讓孩子學壞變得虛偽,而虛偽是人性最大的壞。

你的孩子從來就不欠你什麼!相反,你欠她!她帶給你的快樂永遠超過你對她的付出!不是嗎?如果你覺著養育了她便覺著自已皇恩浩蕩,那就錯了!這世上的父母哪需要自己的孩子感恩,不信?那你去問問你媽!

人之初其實是性本惡,自私是人的天性,父母的責任就是把愛傳達!別去糾結那抽象的感恩,你先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愛,先愛自己,她才會愛父母,然後才會愛天下!跟孩子做朋友,多用童話故事去忽悠她,而不是一不如意便一頓暴打,她哪會喜歡你這個媽?


半山齋主盤龍居士


辛辛苦苦,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這是令每個做父母的都很傷心的事情。不過好在孩子還小,這個時候有意識去培養他的情商,為時還不晚。

孩子不懂得感恩,並不是天性涼薄,而是平時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都熟知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男子,嫌他的父親年老力衰,就準備用筐把老人背到山上扔掉。孩子以為父親上山去玩,偷偷跟在後面。回來的時候把筐撿回來了。男子奇怪地問撿筐幹什麼,孩子回答說“等你老了揹你上山用啊”,男子如醍醐灌頂,趕緊接回老父親,贍養善終。

這個故事的真假且不去論證,但是道理我們要明白,那就是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的影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率先做到。

大劉帶孩子回父母家,父母見到兒子和孫子,高興壞了,忙裡忙外給大劉和孫子準備飯菜。大劉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絲毫沒有幫忙的意思。等第一道菜上桌的時候,大劉就趕緊讓孩子先吃,沒等父母上桌,孩子都吃飽了。你想想,這樣帶出來的孩子怎麼能學會感恩呢?

如果大劉換一種做法,哪怕他不會做飯,在廚房打打下手也好。等飯菜好了,提醒孩子,爺爺奶奶這麼辛苦給你做飯,你該說什麼?孩子自然而然會生出感激之情,等他長大了,會把這份感激回報給他的父母。

不要小看言傳身教的作用,正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當中,孩子學會了成長。


尛樹媽媽談育兒


  其實剛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知道這位媽媽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中:對孩子好-孩子不領情-打孩子-對孩子愧疚-加倍對孩子補償。

這主要還是這位媽媽不懂孩子的行為,全程都是在自導自演,沒有理解孩子的行為。

  一、孩子說媽媽是壞媽媽。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氣話,大人不必在意。很多氣人的話,孩子都是不懂的它的意思的。他們只是讓大人感覺到生氣。這樣就讓大人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孩子們就是簡單的報復。當大人感到生氣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快樂。可以這樣說,孩子就是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你讓我不高興,我覺得也讓你不高興,這樣我才能高興。


  二、孩子媽媽說要走孩子。實際上孩子沒有媽媽想的那麼笨,他知道媽媽是不會走的。孩子的閱歷和大人的閱歷是沒有辦法相比的,他們沒有經過的事情都是難以想象的,大人給孩子說的再多他們也沒有一個概念。就好像媽媽家人媽媽說了要走去別人家,但是他們可能理解的就是媽媽去上班,過一會兒就可以回來了。但是當你真的給他真的超出孩子的想象之外的事情發生,他還是會感到很害怕的。不過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不知道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三、孩子踢菜籃子。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是需要有情緒的時候發洩出來。而在發洩情緒的時候,他們所以有時候就和和大人一樣無所顧忌,隨便說,隨便做。那有什麼能讓大人覺得難受的話,就是他們就說什麼難受的話。他們並不考慮這些話的意思,不考慮這些話的後果,他們只在乎這些話能帶給他們的效果,比如說某些話能讓爸爸媽媽感覺非常難受,或者說讓爸媽感到暴跳如雷,那他們就會只是單純的覺得這句話很有力量,能夠展示出他們自己的力量。就好像有些孩子嘴裡面經常說的,打死你打死你,他們並不會真的打死你,但是說這句話能讓你感到非常生氣,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力量。

  四、孩子被媽媽關掉電視不高興,踢到籃子捱揍。孩子踢倒菜籃子只是因為被媽媽關掉了自己想看的電視,孩子不能反抗,只能拿比較弱小的東西來出氣,比如說踢倒菜籃子。孩子這個時候其實根本就沒有想到菜籃子是媽媽做家務要用的,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出氣。而媽媽呢,看到的孩子把菜籃子給踢倒了,應該是感到自己的作為家長的權威被挑釁,所以說就揍了孩子一頓。可以說,孩子挨的這頓打和已經和關電視這件事情無關了。

  怎樣緩和和孩子的關係?如何做?怎麼做?

  從題目中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還是很好的,而且家長對孩子也是很有耐心的。但是呢,家長有時候做事情還是比較粗暴的,比如說關電視吧,完全可以這樣做。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孩子今天你已經看了很長時間的電視了,應該要休息眼睛了,咱們把這一集電視看完,或者說再看10分鐘電視,然後把電視關了好不好?把電視關了玩遊戲吧。這樣說的話,第一家長把關掉電視的的原因說清楚了,嗯,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第二,家長說的是10分鐘後關電視,是在關電視之前有個緩衝在那,孩子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第三是關電視之後要做的事情也跟孩子解釋清楚了,如果孩子不願意的話可以立即換個孩子喜歡的事情做,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結束語:平時呢最好能夠和孩子約法三章。有了約法三章的時候,孩子就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底線。而在這些底線快要到達的時候,家長提前和孩子說,提醒一下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



我是曦寶和伊寶,專注於幼兒成長教育,歡迎你關注我。

每天分享幼兒教育知識,培養優秀的孩子。


曦寶和伊寶


其實沒有正常不正常這麼一說,為什麼呢?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最瞭解她們的就是父母。可能父母遇到這樣的問題也不知道怎麼去做,我也身同感受,因為我有個兩歲的兒子也很調皮,經常的打弟弟,其實我也明天他為什麼打弟弟,就是看媽媽整天抱著弟弟了,不陪他了。現在的孩子都很自私,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父母爺爺奶奶太溺愛孩子了,要什麼給什麼,哪怕他想要天上的星星,你恨不得插上兩個翅膀給他摘下來。

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多陪陪孩子。

如果去掉你工作的時間,去掉那些必須做的時間。剩下的時間來陪孩子的話可能你的孩子就不會這樣了。陪孩子也不是一味的坐在他身邊就是陪著他了,而是陪著他玩遊戲,在遊戲中來引導他一些道理,比如買賣的遊戲,讓他明白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給你東西。

二、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孩子。

有些大人認為孩子不懂,不用告訴他,。其實你錯了,一遍不懂,二遍不懂,慢慢的他就懂了。這是為了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大人累了也要告訴他,讓他懂得大人也有累的時候。這樣他才會感恩。

三、錯了就該批評,並告訴他為什麼批評他,錯在哪裡了。

有些大人總會以孩子還小,長大了就知道了的理由來溺愛孩子,導致了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長大了也很難改掉了。錯了就該批評,錯了就要及時的改正。還有的大人不給孩子說錯在哪裡了,上去就開始破口大罵,弄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這樣會讓孩子造成逆反心理。

四、學會分享。

平時不要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習慣,要讓他多少給大人點。學會分享,還會感恩。

五、大人也要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你也要學習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和鼓勵。只有你用心,你孩子一定會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