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人民日報:廣西開放發展再爭先(聚焦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廣西開放發展再爭先(聚焦高質量發展)

本文刊登於《人民日報》2018年05月21日10版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十分關心廣西的開放發展,他勉勵5600萬壯鄉幹部群眾“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一年來,廣西全力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以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為重要載體和契機,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立足區位優勢,

“向海經濟”發展如火如荼

廣西合浦縣石灣鎮大浪村古城頭,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始碼頭:船隊從這裡浩浩蕩蕩出發,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貨物運往東南亞、西亞乃至非洲……

往事越千年,古港如今已被現代化港口所代替。北海鐵山港碼頭一派繁忙,多臺門機同時作業,運轉車在碼頭與堆場間來回穿梭,來自澳大利亞、巴拿馬等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送至西南、華南等地。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首站就在北海,發展“向海經濟”、走“向海之路”,是總書記對北海的囑託。

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副總經理於肄說,目前,北海已開通至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航線,連接港口的玉鐵鐵路與沿海高鐵南欽、欽防、欽北等線路實現對接,千年古港正向億噸大港目標邁進。

“北海將大力發展港口建設和國際物流,推動產業發展,加快與東盟國家形成物流鏈和產業鏈。同時,通過港口發展和對外開放,把北海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樞紐和經濟高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表示。

鐵山港工業區吸引了中國石化、芬蘭斯道拉恩索等行業巨頭入駐。“如今,這裡已成為廣西唯一稅收過百億元的工業園區。”鐵山港工業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何小龍說。

防城港是廣西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城市,其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瞄準“向海經濟”和“向邊經濟”兩個著力點,取得了長足發展。

防城港火車站站長蔣小斌介紹,防城港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門戶城市,日均約有150個集裝箱的東盟海產品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今年將爭取開通防城港至鄭州等城市的鐵路冷鏈專列,著力打造“桂鄭歐”班列項目,利用海鐵聯運將東盟海產品運送到歐洲,打造國際鐵路冷鏈專列大格局。

“東興跨境經濟合作區各項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將把更多的資源引向跨境經濟合作區,加快口岸聯檢設施項目建設。”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說。

建設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正在形成

長期以來,重慶等西部城市的貨物靠長江水道運往上海,再輾轉海運出國,但運力飽和,耗時很長。反觀重慶等地至中國南方最近的出海口——廣西北部灣,卻因為交通連接不暢,不得不捨近求遠。

這一狀況,隨著中國與新加坡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建設出現改觀。2017年,廣西與重慶、貴州、甘肅3省市率先合作,組織貨源,協調鐵海聯運,將內地的貨物從陸路運到北部灣,再南下出海,源源不斷髮往東南亞、南亞及世界各地。

南向通道不僅“向南”,將中國內地產品運往中國以南的地區,同時也吸引更多的東南亞國家將其產品“北上”運往中國。今年1月13日,一艘運載工業品的貨船從印度尼西亞出發,經新加坡港駛往廣西欽州港,最後通過鐵路將貨物成功運抵重慶。1月17日,首趟由廣西發往歐洲的中歐班列載著電器包材、精細板材等貨物,從欽州港火車東站駛出,前往波蘭馬拉舍維奇。隨著班列雙向對開,廣西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駛上快車道。

今年4月,廣西、重慶、貴州、甘肅四省區市邀請內蒙古、四川、雲南、陝西、青海、新疆6省區加入南向通道共建。“不到一年時間,南向通道建設已取得可喜進展,渝桂黔隴四省區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與新加坡簽署了共建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加密航線、通關信息平臺等系列合作協議;實現了陸海兩大主幹線的常態化運行,重慶—北部灣港天天班列、北部灣港—香港天天班輪、北部灣港—新加坡直運航班均已開行,海鐵聯運、跨境公路、跨境鐵路運輸等多條多式聯運線路也已開通。”自治區商務廳廳長蔣連生說。

 “我們將把加快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作為落實中央‘三大定位’的戰略抓手、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舉措、廣西擴大對外開放的頭等大事、深化與東盟交流合作的黃金平臺。”

自治區主席陳武表示。

北部灣經濟區著力打造規劃建設、

開放型經濟等“六個升級版”

 “今年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10週年,北部灣經濟區開放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與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魏然說,經濟區不僅成為引領廣西加快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也成為我國沿海經濟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北部灣經濟區首開全國港口整合發展之先河,組建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和北部灣港口管理局,將沿海三港整合為一,打造港口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四統一”模式,北部灣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快速崛起為億噸大港。“北部灣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08年的8090萬噸增至2017年的2.1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由2008年的33萬標箱增至2017年的228萬標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周小溪說。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版。”魏然說,圍繞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將著力打造規劃建設、開放型經濟、發展動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同城化“六個升級版”,力爭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1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1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的目標。

 “要堅定不移地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為廣西開放發展的優先方向,以改革開放40週年和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10週年為契機,舉全區之力、用非常之舉,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滿懷信心。

人民日報:廣西開放發展再爭先(聚焦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廣西開放發展再爭先(聚焦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