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砸1.5億!廣州發展設立LNG貿易公司,是雞血還是解藥?

砸1.5億!廣州發展設立LNG貿易公司,是雞血還是解藥?

能源是個圍城,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圍城外的人想進來。

2020年新年第一天,旗下擁有廣州燃氣的地方能源巨頭廣州發展發佈公告,擬由全資子公司廣州發展燃氣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5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廣州發展天然氣貿易有限公司

又一家地方巨頭湧入到LNG貿易這座圍城裡。

1、廣州發展佈局天然氣全產業鏈戰略

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發展”)於1997年7月1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控股股東,佔總股本的62.69%。

公司是廣東省重要的地方性綜合能源企業之一,服務範圍主要在廣東省內,並向外擴展至華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主要經營以火力發電、城市燃氣、能源物流和新能源為主的綜合能源業務。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可控裝機容量為417.54萬千瓦,報告期內公司合併口徑內發電企業完成發電量168.95億千瓦時。

公司屬下控股子公司廣州珠江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是廣東省最大的市場煤供應商之一,2018年市場煤銷售量2,376.08萬噸。

公司屬下全資子公司廣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州市城市燃氣高壓管網建設和購銷主體,擁有基本覆蓋廣州市全區域的高、中壓管網,統籌全市高壓管網建設和上游氣源購銷,2018年銷售天然氣12.67億立方米。

砸1.5億!廣州發展設立LNG貿易公司,是雞血還是解藥?

由於旗下擁有廣州燃氣這個地方性燃氣巨頭公司以及不少的燃氣電廠,廣州發展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在天然氣全產業鏈的佈局

2006年正式投產的中國第一座LNG接收站-廣東大鵬的背後便有廣州發展的身影。

作為一家中外合資能源企業,大鵬項目是目前股權結構最複雜的接收站,由11家中外企業股東組成。其中,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最大股東方(33%),BP為合作外方(30%)。而廣州發展通過旗下的廣州燃氣集團持有6%的股份。

砸1.5億!廣州發展設立LNG貿易公司,是雞血還是解藥?

前文《年賺13億,中國LNG接收站的美好時代》提到過最近幾年大鵬項目還是非常賺錢的,2018年淨利潤達到12.6億元,大鵬接收站近十年淨賺了116.9億元,十年來坐著分得7億分紅,何其愜意。

而在廣東另外一座重要的接收站-中海油珠海金灣同樣有著廣州發展的身影。

廣州發展通過旗下的燃氣投資公司持有珠海金灣25%的股份。

砸1.5億!廣州發展設立LNG貿易公司,是雞血還是解藥?

廣州發展在LNG產業鏈的腳步還不止如此。

2016年5月9日,經過多輪談判,廣州燃氣與加拿大沃德福(Woodfibre)液化天然氣出口私人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25年期的年供應量為100萬噸的LNG框架協議(HoA)。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框架協議裡規定,作為雙方未來簽署《正式購銷協議》的部分對價,燃氣集團有權在行權期內收購沃德福液化天然氣公司10%的股權。

不過這份協議最終被一拖再拖,2019年8月,歷經五年時間拍拖,雙方最終還是未能走入婚姻的殿堂,和平分手。

2、此時砸1.5億,所為何?

廣州發展此時設立LNG貿易公司,並非一時腦熱,應該是長久打算。

一方面的契機自然是中海油準備將旗下接收站對股東開放。

5月29日,廣東省發改委下發了《廣東省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的函。該徵求意見文件提出“促進天然氣接收站向第三方開放,便於引進天然氣資源,提高天然氣接收站利用效率”。

廣東省發改委還在上述文件的起草說明中特別提到“中海油承諾第三季度起首先實現對接收站股東開放。”

更重要的契機是廣州發展自己籌建的接收站正在推進之中。

2016年開始,廣州燃氣開始推動在廣州南沙建設LNG小型接收站。

2018年9月,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選址最終確定為粵海石化站址,即南沙區黃閣鎮小虎島石化工業園內,設計的總接收能力為200萬噸/年。

2019年5月,廣東省調整能源十三五規劃,將廣州南沙LNG 應急調峰氣源站納入廣東省十三五重點項目。

提早啟動LNG進口與貿易,自然是屆時能夠順利承接南沙LNG接收站的接卸能力。

廣州發展的戰略其實在公告裡說的很明白:

“公司全資子公司燃氣投資公司投資設立天然氣貿易公司,抓住管網互聯互通機遇及廣東大鵬LNG接收站、珠海金灣LNG接收站的開放使用,以及未來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的建成投運等有利條件,尋找海外有競爭力的氣源,積極開展天然氣進口和貿易業務,可在有力保障廣州市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公司氣源渠道,擴大天然氣業務規模,完善天然氣業務產業鏈,促進天然氣業務轉型升級發展。”

3、LNG貿易,是圍城還是香餑餑?

LNG貿易這玩意是個圍城,圍城外的人眼紅心饞,圍城裡的人慾哭無淚。

先說說面向終端的貿易。

雖然2017年不管大小貿易商都賺得盆滿缽滿,但2018-2019年LNG貿易的盈利情況真是每況愈下。

前文《毛利率歷史冰點!新奧、恆通盈利大幅下滑,LNG貿易如何拯救?》提到過國內LNG貿易的毛利率已經降至冰點。

國內唯一一家純粹做LNG貿易的上市公司恆通股份,2019年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21%降至1.90%,主要是由於收入佔比近90%的LNG貿易和物流業務毛利率由約2.8%降至約1.1%,已至歷史冰點

砸1.5億!廣州發展設立LNG貿易公司,是雞血還是解藥?

而國內最大的LNG貿易商新奧能源也面臨一樣的窘境。由於上半年LNG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下游市場價格走低,能源貿易業務的毛利同比下降80.2%至人民幣3,800萬元。

LNG貿易其實與傳統貿易有很大的差別。

傳統的貿易業務只需要兩三個人、一臺電腦、一部電話似乎就可以完成。

而正兒八經的LNG貿易業務需要配置價格昂貴的LNG槽車,規模大一點的還需要弄個專業調度平臺。如果碰上不良司機喜歡中途摻點液氮掙外快的,還得在槽車上轉上GPS定位甚至4G實時監控探頭。

這些固定資產投資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由於這兩年終端需求放緩,供過於求,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很多貿易商為了綁定客戶,不得不自己墊資送貨,賬期一壓不知何年馬月

再說說國際LNG進口。

理論上國際LNG進口肯定是個好買賣,從大鵬接收站每年掙12億就能窺見一斑。

不過如果是租賃第三方接收站的窗口期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裡面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一是接收站的收費問題,目前看到之前有案例大概是0.3元/方,這個是直接增加的成本;二是窗口期與國際低價現貨時間匹配的問題,在國家現貨低價的時候不一定會有窗口期;三是進口與終端消化的問題,第三方給予消化的時間不會太長,雖然船到貨了,但如果不能儘快消化則可能面臨高價的庫存費用。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簡而言之,一頓操作猛如虎後,驀然發現其實看似直接進口的現貨成本也不一定會有多低。

不過如果將海氣進口和國內LNG貿易有效的銜接在一起,從整個鏈條來看可能還是有利可圖的。

可以想見的是,在油氣設施公平開放已箭在弦上的時候,估計還會有更多的城市燃氣巨頭想要試水海氣直接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