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去日本GDP20多年不增長,卻還被稱為發達國家?

芙蓉姐的七第



說日本過去GDP不增長,為何是發達國家。這樣就要先說說發達國家的概念,相對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就是經濟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以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超過60%。日本的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日本的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佔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日本的人均GDP是38000美元,亞洲第三位。


日本的GDP就算不增加,但是日本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人均GDP曾經達到過6萬美元,雖然最近20年,日本經濟不斷萎縮,國民生產總值不斷下降,但是基本面還是保持,人均GDP接近4萬美元,已經超過了世界上60%的國家,而是用國家的GDP量是世界第三位。日本國民經濟結構比較健全,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比重超過60%。現在日本每年除據佔據經濟的40%以上,特別是汽車與家電的出口,在世界上佔有很大的份額。


最後判斷是不是發達國家,不僅看日本經濟增長率,也要看GDP的總數,人均數值等綜合數據。亞洲的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新加坡,以及以色列是符合發達國家。


橋本看日本


日本2017年GDP是4.34萬億美元,中國是13.17萬億美元,中國GDP是日本的3倍多,但一平均,我國人均GDP就落後了,2017年中國人均GDP將近8800美元,日本是38550美元,比我們多出3萬美元。這是中國人看日本人“有錢”的重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日本GDP20年不增長,卻仍然看上去像個發達國家呢。


(1)不只要看GDP,還要看GNP。


相信不少讀者已經看過不少的文章,隨著日本國內生產成本的高企,上世紀8、90年代起,日本國內產業就大舉對外投資與收購,造成了日本國內產業的相對空心化。另一方面,有媒體報道,日本海外的經濟規模2017年將近日本國內的1.5倍,有的說是1.8倍,不管數據如何,這都意味著日本在本土以外的地方,有著巨大的投資與相應的經濟利益。


雖然日本國內產業相對空心化,造成了日本國內市場的“某些凋敝”,比如內需減少,就業機會一度變得稀缺(現在就業又十分充足了),但在海外,日本企業裹挾著日元貸款,日本資本在海外大量投資,利用發展中國家的機會,特別是“中國特需”,賺了大量的錢。這是日本那些跨國財團越來越富有的原因之一。



(2)日本社會就業較為充分


隨著近一段時間來,出口景氣的好轉,日本企業利潤有了較快增加,日本國內的求人倍率已經接近2,意味著1個人有2份工作等著他。


事實上在過去20年,日本也保持著相對充足的就業,這一來是因為終身僱傭制的制約,二來也跟日本社會較為健全的社會保障相關。只要就業不掉,就能保證社會穩定,也能保證相關的CPI消費指數。


(3)日本在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方面擁有較深厚的家底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雖然GDP陷入了停滯增長,但過去5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還是為日本積累了豐厚的家底,尤其是科技創新(比如材料學,工業品,以及生物科學,先進科技上)日本還擁有優勢。另外,文化創意(比如漫畫,電影,音樂,尤其是漫畫)在世界上已經站穩了腳跟,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個招牌,這些為日本賺進真金白銀的同時,也吸引了世界各國遊客到日本旅遊消費。所以日本的觀光產業,總體而言是很強的,不僅在於有豐富的自然,也有深厚的人文與現代潮流文化,只是過去一段時間,英語不好的日本人向內看,缺少向世界看的視野,導致了他們觀光一直不受重視。



(4)人的綜合素質較高


人是社會第一生產力。撇開歷史認知不談,日本人的綜合素質,比如科學文化知識等相對較高,雖然現在培養了一批不中用的草莓族,御宅族,但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日本人的素質保持了這個國家的生產力。只要有了人,國家就有發展的可能性。


當然了,現在隨著日本人口的減少,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這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危機,短時間內已經難以改變。這一點給中國帶來了警醒。


北京不冷東京熱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人均GDP。當然,人均GDP也存在一定缺陷,受匯率、物價等影響很大,為此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制了“人類發展指數”,用以取代單一的人均GDP衡量體系。儘管人均GDP有諸多不足,但其確實能從一個維度反映一個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加之衡量方法簡單,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的重要指標之一。

近30多年來,日本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甚至個別年份陷入衰退。但是中國有句熟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經濟增長是一個變動率指標,儘管日本變動率很低,但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增長,到20世紀90年代已經基數較高,一度成為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家,人均GDP迅速超過3萬美元,近年來一直處於4萬美元左右波動,處於世界人均GDP較高水平。

因此,儘管日本GDP30多年經濟增速較低,但依然屬於世界發達國家。



經濟好望角


俄羅斯過去10年GDP的平均增長率只有0.7%,甚至2014和2015年GDP是負增長,其中最差的一年竟然是-2.5%。但是俄羅斯被稱什麼呢?金磚國家。

如果真正的金子是這樣的價格,你覺得還有價值麼?

木叔舉出這個例子,是想說,GDP只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一方面,雖然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俄羅斯如此,日本也如是。

因此對一個國家經濟的衡量,要看很多層面的,是個多稜鏡,不是一個單細胞的草履蟲。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談兩點:

第一,日本的GDP是緩慢增長的,停滯和倒退有過,但只是偶然現象。

我們在學國際關係的時候,知道日本經濟有一個所謂的失去的20年這個概念。是池田信夫寫的一本影響力頗大的書,主要是講90年代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20年時間經濟長期低迷。

這是日本人對過去經濟發展模式反思的一種方式,我們看看就行,不用真的相信。畢竟日本2017年GDP增長還有1.7%呢,這個數據比俄羅斯的增長率都高。

所以,日本經濟是在增長,只是緩慢,也確實是因為泡沫經濟破裂導致該國陷入了不景氣狀態。

這種原因主要有幾點:美國與日本的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升值,幾年後引發泡沫崩潰。另外日本衰落的同時,中俄印等其他經濟體正好崛起,美國的實力也沒有削弱,他們都逐步填補了日本在國際上的一些貿易主動權,因此日本一時間內外交困,才產生了他們國內認為有“失去的20年”這樣的說辭。

日本經濟整體衰退或者停滯只是當時的偶然現象,此後以及目前並沒有帶來對該國社會的巨大影響。

第二,發達國家的認定是有標準的,如果日本符合了,當然就是發達國家。

國際通用的標準基本是人均GDP來衡量,此外還有生產力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等。

通常人均1萬美元是發達國家的門檻,或者可以說叫準發達國家;2萬美元左右是中等發達國家。

日本2017年人均GDP是3.8萬美元,當然是發達國家,而且這個數值在全球200個國家和經濟體裡可以排在前25名左右。

另外日本的生產力水平也非常高,基本是高科技為主,不是製造業和初級加工業為主,這也是發達國家的必要條件。大規模勞作的人口紅利式的生產方式基本上不是發達國家的生產方式。

人類發展指數很複雜,包括很多指標,除了經濟的,還有社會的。比如人均壽命、社會穩定程度、人權保障等。

日本人均壽命不用多說了吧,數一數二的,人權保障等更沒問題。所以日本是發達國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不僅如今是這樣,未來一段時間也會如此。


你怎麼看待日本經濟發展?


木春山談天下


日本GDP20年還是有所增長的,只是速度慢,使人不覺得日本實際上仍然在“發展”。發達國家的指標有很多,不是學經濟的我自然不敢在這個問題上造次,簡單說一下感想吧。

日本經發展緩慢,但日本人口增長也極為有限,所以人均GDP仍然是穩中有升的。從這點看,沒有道理說日本就不是發達國家了。再說,日本的科技能力依然處於世界前列,咱們隨意檢索一下或許就會發現,日本的科技研發能力和生產力並沒有下滑,也就是說國家的發展基礎還沒有被動搖。從收入上看,日本人的收入近20年增長也有限,有些領域還出現了下降,不過,日本物價近20年基本沒有上漲,實際上在很多生活用品上反而使下降了(也就是說生活成本低了),再加上房價低迷(大城市除外),所以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並沒有下降太多,當然,這是與泡沫經濟崩潰後相比,要是和泡沫經濟時比較可就有天壤之別了。

此外,日本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福利體系,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社會福利方面的投入佔了整個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而國防預算只佔5-7%。龐大的福利體系和預算也是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的重要標誌,畢竟國家是為了國民而存在而不是相反。當然,社會福利僅僅是對國民的基本保障,只能給國民提供安心感,如果要提升幸福感,日本還要更加一把勁了。某種意義上,20多年前日本取得的驚人成功造就了近20年“安於現狀”的社會心理,或許導致了很多人仍然覺得生活依然可以過得下去,前進的動力始終不足吧


流星聊扶桑


過去二十多年,日本經濟處於停滯狀態——也就是增長乏力。這現象無論日本國內,還是按照國際標準,都是認可的。國內有些人質疑,說日本GDP長期沒有增長,為何它還如此發達,怎麼沒見它衰落?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對一些概念和邏輯缺乏理解。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的意思,它反映一段時間之內,國民創造財富的整體能力。具體到個人,就是人均GDP,是國民平均的創造財富的能力。通常而言,只要一個國家不是消耗揮霍型的,相當多的GDP成果,是可以積累的。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工程,這些建成之時,被記入當年GDP總量。實際上,這些東西是作為長期的財富在發揮作用。倘若一國長期保持較高的生產能力,大量的財富在持續積累,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是變差,則是很正常的事情。(至於是否被其他國家超過,則是另一回事)。

具體到日本這個國家,它在三十年前就保持相當高的GDP水平。雖說增長乏力,可是每年生產總量可觀,人均GDP保持著相當高水準,因此過去二十年多年,它所創造和積累的財富,規模非常大;和其他國家相比,它的人均GDP水平仍在世界前列。整個國家保持很高的生活水平,就很正常。

這就要問了,二三十年前的日本,它的經濟水平到底有多高呢?從人均GDP角度說吧。1995年時,當時國際社會的標準是:人均GDP達8000美元,即可列入發達國家行列。(當時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剛剛跨入人均GDP1萬美元,被視為新興經濟體,或初級發達經濟體)。當時日本人均GDP有多高呢?令人倒吸一口涼氣的人均4.3萬美元。這裡面有泡沫成分,可是要知,當時美國人均GDP還不到3萬美元。(1995年,2.88萬美元)。也就是說,日本人均GDP還是比美國高出一大截的。

這就是日本長期佔於發達國家之列的資本。這個國家的國民,它的生產能力,在二十年前就已相當高,並且長期是很高的水平。它所創造出的財富除了消耗掉以外,很多可以積累保存。這也是日本社會長期富足的原因。

後來的日本,經歷長期經濟停滯,現在人均GDP不到4萬美元。這個水平還是很高的。現在國際社會對發達經濟體的認定,大概是“不低於人均GDP2萬美元”。倘若日本經濟繼續停滯不前,只要沒發生明顯倒退,以日本社會的發達程度,它還將在國際上遙遙領先。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的典範,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菁城子


覺得題主把問題改為“為什麼過去日本GDP20多年不增長都還是發達國家?”更合適一些。

“發達國家”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也不是一個很明確的組織。一般來說,“發達國家”是指那些完成了工業化,科學技術水平很高,國民生活、健康、教育和基本設施建設的水平很高,政治和社會都很安定的國家。

一般在定義“發達國家”時,相對於規模更加重視人均,所以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些政治軍事大國也不認為是發達國家,因為人均較少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另一方面,極端的小國,雖然人均指數很高也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比如摩納哥、列支敦士頓。工業化或者民主化不夠的國家也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比如中東的產油國。

現在一般被認為是發達國家的,除了G7的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外,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奧地利、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以色列也被認為是發達國家。

就是說,“發達國家”的定義和GDP是否增長在邏輯上沒有關係,某個國家是否發達國家是看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個國家所處的位置,而發展速度表明的是這個國家所處位置的變化,一個是靜態的說明,一個是動態的歷史,不是一回事。只要某個國家滿足了工業化、科技、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等要求,它就是發達國家。日本在這些方面都滿足了作為發達國家的要求,比如5.2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三位的GDP,44426美元的世界第27位的人均GDP,83.7歲的世界第一人均壽命,全世界最好的全民醫保制度,……,只要有這些具體數字,它當然就是發達國家了。

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井噴式發展,身歷這種高速發展的中國人往往不能理解低速發展甚至不發展的事實,日本在過去的20多年中經濟幾乎沒有發展其實並不是孤立的事件,這些年中其他國家也和日本相差不大。

下面是從1980年到2020年這40年中的世界前幾位國家的GDP發展圖表(包含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測數字):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到,這30年裡發展較明顯的就只有中國和美國,尤其是中國,其餘國家都差不多,再把看看去掉中美數字的圖表就更清楚了:

除了印度這些年的發展比較明顯之外,其餘國家都沒什麼很大發展。日本是20多年沒有發展,但並沒有退步,而其他國家也沒什麼進步,看了上面兩張圖就可以知道,其實就只有美國、中國和印度有這20年,其餘國家的這20年都是失去了的,甚至還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出來:即便日本再來個十年二十年的不發展,可能追上日本的似乎也就只有印度了,就是說日本再有20年不發展應該也還是發達國家。

日本1968年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現在已經50年了,在這50年中就只有中國在2010年超過了日本,與其問日本為什麼還是發達國家還不如去問問其他國家:“日本都20多年沒發展了怎麼還超不過去?”更合適。


冰冷雨天


中日兩國是近鄰,但兩國民間真的互相瞭解嗎?畢竟對兩國百姓而言,對對方的瞭解往往通過媒體。

美國強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日元大幅升值,經濟泡沫捅破,一舉收割了日本,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GDP甚至沒增長,經濟停滯,老百姓收入也基本沒增長。類似話看得很多吧?上述話都沒錯,但你要以為日本人民從此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GDP很重要,但不代表全部,日本在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仍然位於世界前列,老百姓收入也仍然處於世界最前列,屬於絕對富裕國家行列。



其次,日本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民間文明素質較高,筆者認為日本甚至可以說是西方秩序最好,素質最高也最安全乾淨的發達國家了。我們不闖紅燈不酒駕,靠攝像頭和交警,而日本人基本靠自覺!所以,好的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發達國家也並非說有錢就是發達,沒人說中東土豪國是發達國家吧?發達國家一定有錢,光有錢卻未必發達。發達的定義,筆者認為硬件軟件都要達標。



第三,你去日本觀察下,會發現國內穩定安全,老百姓總體上安居樂業,幸福感自豪感滿滿。日本國藉可能也是西方國家中最難入藉的。

所以,美國通過廣場協議收割了日本,只是讓日本失去了巨大的優勢,喪失了挑戰美國全球第一的資本和後勁,但日本仍然是發達國家,且是全球第三經濟體。


再補充下普通日本人看中國,主要也是通過日本媒體。由於媒體天天報道要麼是中國負面消息,要麼就是島嶼爭端,導致很多日本人也不瞭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還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眼光看待我們。這恐怕值得兩國人民深思。

上述照片都是筆者在日本隨意拍的,能看出來秩序井然吧?且日本城市鄉下差別不大,發展均衡,的確屬於發達國家。


中外雜談


日本經濟20多年沒有實質性的增長,但是日本是整個亞洲唯一一個沒有絲毫爭議的發達國家。如果反過來看,可以說日本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了。


亞洲的發達國家當中,除了日本以外還有一個韓國,而新加坡和以色列一直都有爭議,而經過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十大權威機構評定的發達國家只有21個,亞洲只有韓國日本。

發達國家要看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人均GDP,日本經濟總量世界第三,人均GDP同樣處於世界前列,高達3.8萬美元,可以說日本是全世界都能叫的上號的。

其次是工業技術,工業技術能力方面,世界上最強的三個國家應該是美國,德國和日本,這三個國家的過人之處不在於能夠生產多少種類產品,而是能否生產尖端產品。



日本的鏡片,醫療設備,工業機床等等在世界上廣受歡迎,日本具有完備的,發展良好的工業體系。

在科學技術方面,日本同樣很厲害,21世紀初日本定下了一個目標,50年內獲得30個諾貝爾獎,到今年,日本已經獲得了18枚諾貝爾獎,真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了日本的高科技產業,而高科技產業才會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日本最輝煌的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甚至有機會一舉超越美國,美國不能坐視日本超過自己,於是一紙《廣場協議》,日本經濟急轉直下,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停滯,但是日本之前的經濟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日本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力短缺,少子化嚴重,老年人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日本未來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這種情況下,從長期來看,日本的活力將會越來越低。


視野新觀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明白一個概念:什麼叫發達國家?

如果你只從經濟角度去界定,那就不免失之偏頗了。我們還得講講社會學。

首先,我得拋出一個結論:以人的發展為目的發展才是真發展,以人為本的發達才是真發達。

比如,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實行的是一種專制統治,國內民眾毫無人身權利可言,一切由統治者說了算,即便它們靠賣石油富得流油,但又有幾個人會認為伊拉克是個發達國家呢?

還有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亞,其實人均GDP並不輸於一些歐洲國家,但因為民眾並沒有自己應得的權利保證,所以也沒人認為它們就是發達國家。



我個人覺得這一點是所有發達國家必備前提:社會制度儘可能的保證了人之公平和正義,當然,通常搞的也是小政府和自由市場經濟,以及每個人都有不錯的養老醫療福利。

這不但是事實,而且還有理論邏緝的支撐。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建立起一套這樣的社會制度,試問,經濟再發達,又有幾許意義?

錢進了少數人的腰包,大多數人並沒有享受到發展成果,得到他們本該得到的,反而一種被剝奪感油然而生,貧富懸殊太大了。

這絕不是我們認可的發達。

說到日本,無疑它解決了上述之問題,從而社會穩定,絕大多數人能安居樂業,無後顧之憂。



接下來,才看經濟層面和經濟競爭力。

要說日本GDP二十多年來沒增長其實也不對,只是增長非常緩慢,被我們看不上而已。

但是它在工業領域所掌握的核心技術,以及金融和產業資本的海外投資收益,都夠它過上好日子了。

日本作為一個老牌工業製造國,看上去其國內產業空心化,但它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技術和資本的雄厚實力在今後比較長的時段內,依然使其成為全球產業上游的食利者。

以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