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天下苦4S店久矣!獨立售後市場如何扳倒4S店?

前言:要去撼動4S的地位沒那麼容易,我認為必須有如下幾個條件必備才能在4S店的份額中搶佔一部分。

作者 | 張傑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天下苦4S店久矣”,這似乎是業內共識,但這卻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事情。

無奈4S店形成的產品捆綁鏈,和C端根深蒂固對於主機原廠的迷信,讓4S店一直屹立不倒,牢牢控制著高達70%的市場。

但隨著新車市場的下滑,保險反捆綁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用力,現在4S的壟斷地位似乎在受著挑戰。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去撼動4S的地位沒那麼容易,我認為必須有如下幾個條件必備才能在4S店的份額中搶佔一部分,當然,我認為這個勢能一旦形成會不小。

一、4S店的好日子到頭了,盈利結構在受著挑戰

首先隨著新車的銷量下滑,4S店模式的高投入、高品牌溢價、壟斷屬性被瓦解。

去年開始,曾經的宇宙最大4S店集團龐大也出事了。

近日,龐大被ST,重組方案正在進行。

天下苦4S店久矣!獨立售後市場如何扳倒4S店?

龐大隻是4S店模式的一個縮影,我想說,這是全行業問題,只是程度不同,或者只是信息有沒有爆出來而已。

4S店模式像極了一個龐大的工廠,能夠支撐住其運轉的只能是高速增長,一旦停滯,不用外部出問題,其自身高企的各項成本都會把自己拖垮。

這不,繼我6月19日發文《4S店車險業務的“龐氏騙局”快破了,車險進入後服務時代!》後。

8月份,銀保監會中介部下函,要求專項整治!4S店兼業代理機構捆綁銷售保險。

嚴查捆綁銷售、違規套費,全覆蓋,無死角!

如果說新車是被動的,紅利消失下的“新常態”。

保險其實才是4S店的七寸所在,4S店保險業務有“七宗罪”:

1、強勢車品牌捆綁銷售,買車必須買保險

2、買保險,給予車價的額外折扣

3、全款購車還能掙扎一下,如果你用車貸,沒得商量,必須在4S店投保

4、保險還可以送保養

5、保費換送返修(我之前文章說過的1:1-1:2的送修比,有讀者不信,我只能說你還沒看到4S店的強勢的全貌)

6、保費換高零配件採購價格

7、理賠造假

新車銷量下滑、車險業務崩塌,代表從新車銷售到售後環節的全產業鏈的一次打擊。

如果說新車業務下滑已經將過去瘋狂,跑馬圈地的4S店模式問題曝光後。

那麼保險也許是將“新車不賺錢,售後賺錢”的最後遮羞布給扯下。

二、新用戶群崛起,對維修品牌的重新認知

就像我父母一直習慣了在菜市場買菜一樣,我的女兒也習慣了從IPad之上觸屏獲取信息,乃至給她本傳統雜誌她下意識都是用手去放大縮小的。

不可否認,包括幹後市場之前的我在內,1985年之前出生的大部分車主在車的養護和消費上是4S店迷信症候群。

我們對車的養護和維修,從開始買車就根深蒂固的認為車就應該去4S店修理。

一方面是消費慣性,另一方面這個年代對車的定義有著“奢侈品”的成份,在大多數車主心裡車並不是一個代步工具。

但,這一切都在改變!

比如,現在我對車的感情已經基本蛻變為代步車,甚至因為北京交通和日常工作繁忙的原因,市內交通很多場景都選擇地鐵或打車出行。

在汽車維修保養上,我也逐步開始去馳加換個輪胎、去殼牌店做個保養,甚至因為扎胎,我都開始被動被洗車店引導下單從途虎買兩條輪胎。

甚至剎車盤片這類制動系統,我也願意去嘗試在天貓上下單,買一套佐佐木的去安裝,當然,對於在修車上相對保守的人來說,我選擇它更多是因為和他老闆認識。

這種改變,一方面是老的用戶對車屬性的改變,另一方面是新一代的用車群體的崛起。

前天翻看互聯網消費報告,發現我這把82年的老骨頭似乎是消費的邊緣群體了。

從家庭角色來看,消費力排行是 女人>孩子>狗>老人>男人,細算一下日常消費和兜裡200塊錢月零花錢,在報告上被鄙視,一點都不意外。

換位思考下,照著鏡子,如果我是商家,似乎我自己都嫌棄鏡子裡這個沒有機會花錢的傢伙。

變化更大的是,85、90後這個群體正在成為車消費的主力軍。

他們在用車、養車上,天然沒有那麼多固化的概念。

這個更願意透支消費的群體,也會更大比例的去彈個車、花生好車這類新車零售商去買車。

天下苦4S店久矣!獨立售後市場如何扳倒4S店?

自然他們的養車、修車消費也就多了很多的選擇,從我們過去4S的“唯一”選項,變成了多選一。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們對於短期預測偏樂觀,而對於長期偏保守。

就像我們難以想象移動互聯網的5年內,我們父母也全都開始微信支付、微信群聊天、拼多多購物一樣。

人們用車、養車的消費改變,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但是,當一切先決條件都準備好的情況下,獨立售後市場似乎沒怎麼做好準備。

三、亟待崛起的新養車服務品牌

是的,從售後服務來看,我們後市場的機會來了,但是,我們也並沒有為這個時機到來做好準備。

從車險角度,我做過預測 :

“車險品類運營+後市場產業平臺+車主服務商”的閉環才是中國特色的車險價值鏈壁壘構建方式。

從車主角度理解,車輛維修與車險服務合併是一個很順暢的過程,對於他們來說便利性更強。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車險個人代理,不勝其煩的還要為購買車險的用戶,去“解決”撞車後的“理賠”、“維修”麻煩的原因。

車主天然認為,我和誰買的保險,出了事找誰,是沒毛病的。

因此,如果有可能,將修車的服務商和車險服務商合併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除了4S店能夠符合我們目前對車主服務的要求外,修理廠現狀大部分無法直接承擔起這個角色。

而4S和合格修理廠有一個統一的問題是,都未連鎖化。信息服務未完全打通,造成對車主服務的一致性很差。

因此,問題回到了汽車後市場,要先解決維修企業的一體化運營的問題。

後市場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就是這個事情,這裡我就不展開了。

所以,我認為這次保費遷移,最佳的方式是“車險上游品類運營服務商+後市場供應鏈平臺+修理廠聯盟”。

我們再分解一下,後市場做好這個承接,需要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什麼?

1、優質的汽配供應鏈

這個供應鏈含製造、品類運營、倉儲物流、金融、IT、技術等服務的綜合供應鏈服務平臺。

這個平臺要麼是康眾之類的國際知名品牌配件的大經銷商,要麼是新制造下,自有品牌的汽配供應鏈。

是的,C端對車後領域的品類的品牌認知僅限於,輪胎、潤滑油、車險三個品類。

因此,在製造業成熟的今天,其他品類有一個去掉大品牌溢價的機會,即新制造、新國貨下的汽配供應鏈。

2、C端的服務品牌及服務網絡

是的,一切to B的業務,最終還是為to C服務的。

如果沒有客戶最終購買,供應鏈的所有環節無法真正受益,全供應鏈都只是在做沒有多大意義的轉移庫存的“搬箱子”工作。

整個產業鏈條的優化,最終還是要靠C端消費拉動才行,這個承載點是我們近兩年長說的 小b,及維修廠或修理店。

如何構建起一個具備C端信任狀的小b網絡體系,成了全行業難題和需要攻堅對象。

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無論直營、連鎖、聯盟還是認證,小b都不可能脫離於體系之外,而是整個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環節。

3、一個底層基礎設施或者叫“操作系統”

當全行業都在自我懷疑,後市場為什麼那麼難做?後市場到底行不行?

後市場的複雜在於,產業鏈節點非常之多、橫向品類非常之廣、信息孤島非常之封閉。

雖然統稱為後市場,但是有個有意思的現象,不同汽配品類之間的陌生程度,卻大到需要通過哪個洗腳城捏腳水平好這樣的話題來套近乎。

更遑論汽配和保險、保險和維修之間的陌生度了。

當然也是因為各環節的陌生,才有了「後市場張傑」的存在價值,哇哈哈~

後市場最終將集中化和產業化,這點其實毋庸置疑,但操作方式似乎一直不對。

是的,乾的累,都不對!

答案也許就在近期火熱的馬雲退休事件中,是的,又和這個傳奇的存在有關係了,這些年,這個人一直在刷女人們的卡和頻繁出現在男人們的朋友圈中。

連退休都搞的那麼驚心動魄。

馬雲說,他的卸任是“制度傳承的開始”。而張勇上任,首先祭出的是一套阿里巴巴沉澱20年的商業操作系統,其功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所謂“操作系統”(簡稱OS),是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件,任何其他軟件都必須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才能運行,它也是用戶與計算機的接口。

“阿里巴巴經濟體”就像一臺“計算機”,用戶是大中小微企業和8億用戶,界面是新零售,雲計算(以及其上的城市大腦等技術組件)相當於這臺超級計算機的CPU,金融服務相當於硬盤,物流服務相當於內存,新零售相當於屏幕鼠標鍵盤等人機交互硬件,IoT相當於網卡,文娛相當於揚聲器……

這些“BU”組成了一臺“裸機”,爾後被“阿里OS”驅動運轉,才能正常開機。

----以上內容引自馬雲退休演講


天下苦4S店久矣!獨立售後市場如何扳倒4S店?

其實,拿操作系統的比喻來做類比,後市場其實也應該是一臺“計算機”。

各自零部件和千差萬別軟件應用之間的高效承載,需要一個底層的“操作系統”存在。

悟道時刻

一個作家朋友說,喝點酒能激發靈感。

我試了下,一斤紅酒下肚,突然困了。

對!張傑這廝又在關鍵時刻,不往下寫了!下篇見~

本文作者張傑,壁虎汽車創始人,壁虎汽車為汽車維修終端綜合賦能第一品牌,本文汽車服務世界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