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生活在黄陂那么多年,如果不知道它的历史,谈自己是黄陂人,没有任何意义。

谈到黄陂近代史,古城墙和护城河在60后,70后还是有些依稀记忆。总体讲黄陂区解放后城市建设就是陆续拆掉古遗迹的历史。或许您现在住的小区,地下就有不少历史故事。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黄陂通史》第146页记载,黄陂在明朝前都是土墙,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修建砖墙。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太平军。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民国时期拆毁部分。解放后,建人民医院,拆除部分填做医院地基。有两座城楼毁于1968年文革武斗大火,1971年街道通畅交通建设,部分城墙又被填平盖房、修路等。1977年,滠水河改道,又毁部分。

前几天,我讲到光荣村被毁的老城墙,热心的网友@提供信息说在“南城里”还有最后一处清代古城墙。于是去实地去考察了下。

这是街道的两个入口。一处通往大南街光荣村附近,也就是以前老县河入水口。一处通往小南门老三街。如今两头出口附近均已经拆迁,变成新的楼盘。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南城里入口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南城里入口

从清同治县志里的“上河街”(今“ 人民道”)平行的城墙区域就是“南城里”。也就是如今的“南城里”街道其实就是建设在古城墙上面。可以说大部分黄陂本地人,并不知道。在老地图上,中间三个比较大的建筑物就是现在“圣庙”群,环绕城墙的河流就是滠水河。

最幸运的事,就是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忽略,所以存在。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漫步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南城里”老单位众多,现如今都改为宿舍。不生活在里面还真不知道别有洞天。在我的脑海里,最印象深刻的,还是在80年代,那时附近的老县河里被承包养鱼。虽然有人照看,但如果从这里进入到单位里,可以偷偷从隐蔽的地方钓鱼。肥硕的胖头鱼最喜欢吃蚯蚓,下窝子后,常常收获颇多。现在想起来,有点愧对养鱼人。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商业局宿舍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前出街宿舍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温馨苑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汽配开发楼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畜牧局宿舍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宿舍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经委宿舍

老房子也有不少,但都是解放后的模样。因为缺乏维护,显得比较旧。以前的房屋,结构上比较简单,没什么造型。除了那个圆顶造型的奇怪建筑。我至今都搞不清楚,有什么作用。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街道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街道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街道

奇葩造型。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街道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街道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街道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房子

这种两层楼结构,在黄陂当时很流行,基本都是单位的标配。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房子

废弃的院子,铁门关着,只能从门洞里看到里面的光景。庭院深深,一条小径通往独楼,过于茂盛的树叶,让小院平添些神秘。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在街道,发现有一处疑似青砖修的墙体。但仔细观察接缝处,似乎是水泥石灰。初步怀疑应该是后来砌的。青砖就不知道是不是清代的砖。在朱际敩《重修黄陂县城碑记》里描述,“内外城身墙垣砌以灰砖砂石”。按古时配方由石灰、糯米浆混合砂土垒筑。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疑似外墙体。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另外,在附近出口处,发现残存老屋,墙体上可以清晰看到很多青砖,有大有小,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而这个地方正好是原“丽中门”中轴线附近。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废弃的厂房前,小花在盛开,也许是等待新生那天。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很少见到的“麻木”,停在角落里,可以成为展览品了。在八十年代,下岗潮中,很多人为了生活被迫开麻木。后来出租车的兴起,麻木正式退出黄陂历史。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废弃的桌子和部分生活用品。居然还有木桶,算是罕见物品了。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入口处的残墙。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行走在“南城里”,阳光穿过梧桐树,久违的武汉秋天来了。今天大旱,炎热持续到10月初,如果不是这些年黄陂水利设施的巨大投入,保住部分水源,否则大家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在《黄陂通史》第151页记载,公元前235年至公元1948年,长达2183年间,黄陂共发生旱灾479次,平均4年一次。

这里的城墙,在清朝号称湖北第二大城,曾经在解放后的历次大水灾里发挥了巨大作用,直至县河改道。可以说是黄陂的定海墙,据考证,黄陂区2852年来,发生水灾633次,平均4.5年一次,因此从建起的那天起,古城墙就保佑着这方土地。

今天,我带来武汉黄陂尘封的记忆。

这里是城市里最后的老城墙。

今天,您不去看看,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武汉黄陂,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的街道下面是什么

附往期有关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