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鸦片, 历史悠久, 古人作为药材医治疾病。

可到了清朝,他又多了几个兄弟,比如:罂粟、阿片、阿芙蓉、大烟、福寿膏等别称。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清朝,鸦片它作为一种洋货,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直到清道光年间,鸦片才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富人变成了穷人,胖子变成了瘦子,于是才有了禁烟运动,进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由于政府的腐败,战争的结果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于是,白银哗哗的往外流。清政府很“聪明”, 对付洋货的对策是:以毒攻毒!鼓励内地百姓种烟,以“土烟”抵制“洋烟”,夺回本土市场。

当时的“有识之士”,喊出了提倡国货(土烟),抵制洋货(洋烟)的伟大口号。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提倡国货自然是好事,可似乎很难从口号落实到实际。烟民们偏偏不肯爱国,因为土烟实在不入口,他们就好抽一口洋烟。赞同在内地种烟的林则徐就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如果烟民吸食土烟,“(土烟)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土烟也能满足国内广大烟民的迫切需求!

放着土烟不嗜,偏偏贪嗜洋烟,这是爱我大清?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昔日首倡禁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一封写于1847年的信里,还提到两个“国产品牌”:绍兴美醍和湖广锭烟,醍醐为美浆,使国人以启发,以此来为大烟取名,简单平实,得国货之神。林则徐对这两种“国烟”品牌大为推崇,颇责食烟之人“不知味”,不晓得国货已自强,却“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醍、湖广之锭烟。”

林则徐担心的是:食烟之人不肯爱国,却向着价廉质优(其实是价廉质次)的国产品牌,胳膊肘往外拐,一心只认洋烟。

林大人迫切希望烟民回心转意。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为了忽悠百姓买土烟,当时宣传:西洋进口的鸦片有毒,中国土地肥沃,产出的鸦片更佳,吸食也不会上瘾。

鸦片之害人人痛恨,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它变成了一种合法的商品。于是国人就有了东亚病夫之称。

“聪明”的清朝对泛滥的鸦片以毒攻毒:自己制造 取得了“胜利”

直到1909年,美国等14国在受烟毒最深的中国上海召开会议,共同谴责国际鸦片贸易。三年后,1912年1月23日,第一份国际禁毒条约《国际鸦片公约》在荷兰海牙签署。中国于1915年签署加入该条约,但在分裂动乱的国内,禁烟基本空有实名,每一派“救国救民”的军阀势力,没有不私种、走私或从鸦片贸易中获利的。

可喜的是,洋烟是越来越少了,洋货滚出了中国市场,土烟开始全面收复失地,国货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