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博士导师对我没有任何指导怎么办?

amaocc


博士生导师对(我)没有任何指导怎么办?

首先,与导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勇气,查明为什么导师没有时间指导自己?导师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自己的导师大忙,或者对你本人不是很了解,获得该导师的同意后,可以向所在学校(学院)书面申请更换自己专业导师。

刚读博一,怎么知道到导师对自己学术研究没有实际指导的作用?这样判断是否为时过早吗?是导师的授课方式有问题?还是自己操之过急的要发表论文的原因,还是导师的学术水平?

再说,能在双一流大学带博士研究生的导师,老师的学术水平及成就、治学方法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有一些(40后或者50后)的文科老教授,都有自己的古怪的教学方式,或者与众不同的带博士生的方式。如果90后的青年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或者无法沟通,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导师,或者申请调整自己研究方向和博士专业。如果两者行不通的话,或者干脆申请休学,去工作一两年后再回读博士,总比“混日子”心态去等毕业好,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比博士学位的荣誉,我认为生命更重要,调整好心态和心理,平衡读博与快乐生活两者兼得。

国内双一流大学文科博土毕业难吗?

工学博士、理学博士、艺术博士、心理学博士,法律博士、医学博士,伦理学博土、生态学博士等自科学博士要顺利毕业,实验项目大量数据、和需要在核心期刊一区、二区发表3篇文章以上,而文科博士学位论文还是有优势的,过学校+导师两关,北大在读理学博士生陈更,不仅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并已出版诗歌研究专著(已具备文科博士水平吧),激动人心的消息,应该给国内文史哲在读博士生更多的惊喜和信心吧。

目前国内985.211双一流大学对文科博士生发表论文数量及质量、期刊有严格学术标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天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等有硬性规定的)

文科博土生如果缺少导师的厚爱下?学校又不能更换导师,如何顺利毕业并按期完成学业有成获得学位呢?

一。有目标有计划完成高品质论文写作。

首先:一个在读博一的文科博士生,必须培养创新能力,明确研究方向和论文主题。对自身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及时纠正偏科,知识面较窄,或者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改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与理工类、海外的博士、老师、师兄师姐多交流,扩大知识面,有条件的话,去国外名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使本人研究课题更具体国际性、前瞻性、社会性、现化性、人文性、科学性等等。

其次,“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文史哲研究领域必突破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拓展突破文史哲研究的思维广度、宽度、深度,让文哲史更具交流性、文化性、人文性、国际性。通俗说课程设计“顶天立地”,研究方向必须站在世界、国家层面的高度,又与国家文化规划战略规保持一致,又接地气,人气和差异性。

让古老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古老历史活起来,让古老哲学活起来,“故宫亮灯”“民族文化复兴”转型中,让文史哲博士毕业生,更有发挥作用的、实现自己理想的大空间,大平台。“诗和远方,文化+旅游部合并了,与时俱进,文哲史博士你们的核心竞争力,解决思想,大胆创新,发挥文科生独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创新力。才能有系列创意创新的观点,有新的方法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北大胡适教授名言)应该是读文史哲博士生的座佑铭。

其三,多听高端、国际的文化艺术的讲座。

现在很多大学研究生院有明文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听学术论文讲座算学分,在上完导师的科目外,多听文史哲的学术讲座,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文化交流。

其四。多发表、翻译国外小篇幅小论文、文章。

多发表或者翻译小篇幅文章,写作好论文,需要千里马的非凡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好文章、在日积月累的完成,两年后编成10一20万字的书来出版、亦可为毕业论文做知识储备。

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A类文章的确不容易,但是博士生的必修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