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东汉第一次外戚干政与中国历史第一次宦官时代

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汉朝尤胜,秦昭襄王母秦宣太后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明确记载的外戚干政的先例。西汉高祖的吕后、昭宣时的霍光、哀平时的王莽,外戚势力都是惊人的存在,王莽甚至篡汉成功。

刘秀建立东汉,皇后阴丽华的兄弟基本都是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的功臣,虽然位居高官,但都谨小慎微,从不敢越权,阴丽华是个没有权力欲望的人,所以没有外戚干政之事。东汉第二个皇帝明帝的马皇后是个品德高尚的人,马援的小女儿,虽然马皇后兄弟都因为外戚的原因做到高官,但都小心翼翼的做事,也没有外戚干政的事情发生。

东汉第一次外戚干政与中国历史第一次宦官时代

到了东汉第三个皇帝汉章帝窦皇后时,终于迎来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外戚干政,窦皇后是明帝时的大司马窦融的曾孙女,窦融是新朝王莽的将军,后归附刘秀,其不知是家风不好还是什么原因,子孙多有不法,窦皇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不法获罪而死。窦皇后被章帝立为皇后以后,其兄窦宪、其弟窦笃都以外戚入朝为官,得到章帝宠信,在朝中势力显赫,窦皇后没有子嗣,曾和窦家人谋废立太子,而且还成功了。章帝死后,和帝即位,因其只有十岁,窦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其弟窦景、窦環也进入朝中为官,窦氏一族排除异己,专横跋扈,常有不法之事,窦太后再三庇护。

东汉第一次外戚干政与中国历史第一次宦官时代

刘秀兄的曾孙东乡侯刘畅来洛阳吊丧,被窦太后看上召入宫中,窦宪怕被刘畅夺权,派人刺杀刘畅并嫁祸给刘畅的弟弟,事情败露以后窦太后将窦宪关在内宫,窦宪怕被处死,就要求领兵去攻打北匈奴赎罪。

公元89年,窦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副手,各领精兵4000,杂以南匈奴、乌桓、羌胡兵30000余人出战北匈奴,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窦宪、耿秉乘胜追击,直达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窦宪因功封大将军。

东汉第一次外戚干政与中国历史第一次宦官时代

二年后,大将军窦宪派遣左校尉耿夔领兵出居延塞,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惶逃窜不知所终。

窦宪破匈奴,威震朝野,窦氏一族开始图谋篡汉,事机不密被和帝发现。

公元92年,征战匈奴的大将军窦宪班师回京,和帝早令反对窦氏专权的大臣丁鸿统领南北军,窦宪进入京城后,和帝与其不肯依附外戚的亲信宦官郑众领北军士卒将窦宪手下将领逮捕下狱处死,废除窦宪大将军,改封冠军侯,后又将窦宪、窦笃、窦景、窦環赶回封地,窦氏兄弟除窦環外,都在封地被逼自杀,窦太后临朝权力被收回,由此东汉第一次外戚专权结束。

东汉第一次外戚干政与中国历史第一次宦官时代

宦官郑众在诛灭窦氏集团中立有大功,因此升大长秋(宦官首领),封剿乡侯,开始把持朝政,郑众“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得到和帝信任,“由是常与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郑众是中国历史上开启宦官时代的始作俑者,是第一个受封爵的宦官,第一个收养子的宦官。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是第二个干政的宦官。

此后东汉一直在宦官和外戚争权的斗争中发展,直到三国时代曹操才彻底杜绝东汉宦官干政,然而东汉也已走到灭亡的边缘。

外戚干政对于社会可能有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而宦官干政,基于宦官是阉人,一般会有心理变态,掌权对社会大多是消极影响。

东汉第一次外戚干政与中国历史第一次宦官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