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心腎陽虛:陽氣不足,血運無力,解之:溫補心腎,行血化水

什麼是心腎陽虛?

中醫認為心腎陽虛是因心腎兩髒陽氣不足,血運無力,瘀血阻滯;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職,水氣停聚所致的證候。

心腎陽虛:陽氣不足,血運無力,解之:溫補心腎,行血化水

為什麼會心腎陽虛?

心腎陽虛證病因

先天不足,或年高髒氣虛衰,均可導致陽氣不足,久病、重病,勞損太過及寒溼之邪內犯,均可損傷陽氣;若心氣不足,常可進一步累及心陽,出現心陽虛,或水寒之邪,上凌於心,導致心陽不振;若房室不節,腎中精氣虧耗,亦可累及腎陽,而出現腎陽虛證。心陽虛證與腎陽虛證,若因失治誤治,使病情遷延不愈,互相傳變,最終出現心腎陽氣皆虛的病證。

心腎陽虛:陽氣不足,血運無力,解之:溫補心腎,行血化水

心腎陽虛證病機

心腎陽虛證 心主血脈藏神,全身的血液,周流不息,全賴心之陽氣的推動,腎為一身陽氣之根本,命門之火能溫煦五臟六腑,有助於臟腑功能活動的正常發揮,正如《石室秘錄》所云:“心得命門而神明有主,始可以應物,肝得命門而謀慮,膽得命門而決斷,胃得命門而能受納,脾得命門而能轉輸,肺得命門而治節,大腸得命門而傳導,小腸得命門而布化,腎得命門而作強,三焦得命門而能決瀆,膀胱得命門而收藏,無不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若腎陽不足,全身機能活動減退,陰寒內盛;三焦氣化不行,水溼內停;心陽不足,則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減弱,血行瘀滯;若心腎陽虛進一步發展,陽氣式微,甚則心陽衰敗而暴脫,則出現陽氣外亡,神隨氣散的危重證候。

心腎陽虛:陽氣不足,血運無力,解之:溫補心腎,行血化水

心腎陽虛症狀分析及調理方向

臨床表現: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脈弱。

辯證要點:心陽虛衰,鼓動無力,故心悸怔忡;溫運無力,血行不暢,故見唇甲青紫,舌淡紫。腎陽虛衰,氣化失司,水溼內停,外泛肌膚,甚則水氣凌心,故肢體浮腫,小便不利常與心悸怔忡並見。心腎兩髒陽虛,形體失於溫養,臟腑功能衰退,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軟。舌淡,苔白滑,脈弱為虛寒證常見之徵。

調理方向:溫補心腎,行血化水。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