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文化的靈魂是極致

從平凡做到偉大,就是因為有文化的靈魂。

文化的靈魂是極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們必須承認,生活中的你我他大都是凡人。所以,仔細想來,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事。但是,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偏偏又有了平民文化與貴族文化之別。一部《詩經》的“風”“雅”“頌“就是最好的佐證。當代的文化大師陳寅恪撰寫的皇皇鉅著《柳如是專》,算是給平民文化增添了光彩。

當然了,芸芸眾生,不甘於做平凡人的還是大有人在的。古往今來,有的人想要出人頭地,有的人想要青史留名,還有的人想要長命百歲。只可惜,黃土一杯,青煙一縷,成為了所有人的歸宿。即便如此,有的人還是不甘心,於是便也有了仙人之說。得道成仙,上天入地,天馬行空,心想事成,似乎要比凡人的本領大多了。可惜的是,從來也沒見過有誰能夠真正成仙。即使有,大概也都是在夢裡吧。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部《神仙傳》,只能說是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寶庫,至於說“八仙過海”,僅僅是傳說而已。有誰見過?只能說,路就在腳下,仙就是自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的典故已經就告的你明明白白。可見中華文化,說深奧也深奧,說易懂也易懂。

文化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教化方面。這種教化急不得,需要點滴入微,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孕育偉大,是常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如果說這是文化滲透的結果,恐怕就有人不信了。實際上,還真是文以化人的結果。只可惜,落實在行動上,體現在成效上的人太少了。否則的話,名人們將會大打折扣了。

文化的靈魂是極致

從平凡到偉大,是人生的大跨越,同樣的行業,同樣的工種,為什麼有的人能成就偉大,有的人卻始終是平凡?

原因就在耐力上,沒有把應該做的工作做到極致。同樣是廚師,有的用心專研,善於總結,不僅做的飯菜有名,而且還出了烹飪專著,你能說這不是極致?

少林寺當年有個小和尚,初入寺時,師傅看他年齡小,就讓他幫助老和尚燒火做飯。燒火做飯?這也太平常了吧,時間一長,他看到好多和尚都在天天練功,便心有不甘。閒來無事,就拿燒柴的鐵筷子練習挾蒼蠅。結果是功到自然成,到最後一挾一個準,你能說這樣的功夫不厲害嗎?你能說這不是極致嗎?

都說茅盾、巴金是文化大師,是我國文化界的兩大高峰。但是,恐怕知道茅盾大師能全文背誦《紅樓夢》,巴金大師能全文背誦《古文觀止》的並不多,這又該是何等的功夫!這樣的極致恐怕是常人難以達到的。反過來講,正是難以達到,他們才有了那麼大的成績,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文化大家。巴金晚年住院期間,曾經有人問他,平時在乾點什麼?老人若有所思地說,有精神的時候,就寫寫心裡話,精力不濟的時候,就背誦《古文觀止》。

看看這樣的專研精神,做不到極致都很難啊!在文化大師面前,我們確實是平凡人,說句心裡話,我們做不到那麼精緻,所以,只能是平凡的人。

文化的靈魂是極致

有時我也在想,一個人如果從十歲開始背古文,即使是一個月背一篇,到六十歲的時候,那也可以背誦六百篇,那該瞭解和掌握多少文化知識?可惜,咱做不到。其實,不是做不到,是沒有那個韌性和恆心,結果呢,就達不到極致的高度。所以說,知識的探求,文化的提升,技能的提高,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靠急功近利不行,靠耍小聰明不行,靠金錢購買也不行。唯一的辦法和途徑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去努力,去奮鬥。

中華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依靠千千萬萬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一點一滴積累來的。這叫什麼呢?應該叫不平凡!應該叫偉大!

如果你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或者還不信的話,我勸你不妨去看看金碧輝煌的故宮,看看氣勢宏偉的兵馬俑,看看蜿蜒曲折的長城,看看莊重大氣的晉商大院……

儘管千千萬萬的工匠沒有留下姓名,但是,這些文化遺產已經證明,並且還將證明,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叫做不平凡。

這樣的人生才是偉大的人生,也算是不枉來世活一回!但是,需要提醒你牢記,有了文化的靈魂,才能把平凡做到極致。

文化的靈魂是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