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在14樓,等春來

時間:2020年1月12日

“10:21分,7斤9兩,男孩”大夫宣佈,我努力睜大眼睛看著眼前那個紅通通的小嬰兒,像我一樣的黑眼睛、雙眼皮,還有一對深深的酒窩。

因為是順產,在觀察了48小時做完各項檢查之後我就順利出院了,被老公接回婆婆家坐月子。彼時農曆春節還沒到,我還在心裡悄悄的惋惜大年初二不能穿上漂亮衣服回孃家給父母拜年,絲毫沒有想到今年會度過一個令我這輩子都難忘的春節。

坐月子極其無聊,除了侍弄那個軟乎乎、肉嘟嘟的小嬰兒就是喝下各種催奶的湯湯水水;有時也用手機瀏覽國內各大網站上的新聞時事。在醫院的時候就在新聞上看到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流行起一種冠狀病毒,導致多人感染,沒想到我出院回家僅僅幾天的時間,竟發展的這麼快。我當時住院的海河醫院也被作為天津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定點醫院。

看著網上的中國雄雞版圖,跟填色一樣每天都會有新的疫情發生在新的城市,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也許它會超過當年的“非典”。

我每天看到感染的人數在不斷上升,一個接一個的城市在病毒下淪陷,前方的口罩和防護服等“戰備物資”告急,老百姓在超市瘋狂採購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這樣的新聞讓我焦慮不安。

但當我看到83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不顧個人安危奔赴武漢,全國各地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緊急支援武漢,無數不計報酬以及個人得失的志願者紛紛湧現,尤其是僅僅用了十天就建成了一所可容納一千張床位的救命醫院的時候我流淚了。各行各業的人在這項工程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正如新聞上講的“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有這些樸實的逆行者。”距離2020年1月12日2019新型冠狀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到今天已經是第50天了,在這難熬的50天裡我們響應著國家的號召儘量不出門,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儘自己的努力不讓病毒傳播和擴散。專家說疫情有望在四月底前結束,我等著盼著,雖然我都快憋瘋了,做夢都想到街上遛遛,去商場裡逛逛。

看看牆上的日曆按照節氣來說早就立春了,但平時熱鬧的馬路和大街上仍然還是看不見幾個行人,一派蕭條景象。這次疫情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成語“共克時艱”並深有體會,我不知道徹底摘掉口罩,戰勝這次疫情還需要多長時間,但有這麼多人團結一心,篤立前行我有信心,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兒子早已出了滿月,一天天可愛起來。50天了,已經會跟我咿呀互動,對我笑。這個嬌弱的小生命是我的未來和希望。

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

今天午後的陽光正好,暖暖的,我懷抱著我的“希望”站在陽臺上曬太陽,等春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