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2018中國製造業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行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

並行推進 融合發展將推動智能製造加速創新

金羊網訊 記者孫晶、吳瑕報道:9月18日,2018中國製造業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行。智能製造成為與會專家和製造業企業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同時,中國製造業創新聯盟也在會上正式成立。

智能製造應該採取更有效的範式

會上,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國家制造強國戰略諮詢委副主任賙濟發表了主旨演講。賙濟展示了由數百位院士和專家共同研究形成的《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來指導中國製造業如何發展智能製造。

賙濟總結出三種智能製造的基本範式,即: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絡化製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我國應發揮後發優勢,採取三個基本範式‘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走一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並行推進的智能製造創新之路。”

具體來說,中國製造業必須堅持“創新引領”,“直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先進的技術,推進先進信息技術和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賙濟表示。

中國智能製造發展的應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方針?賙濟建議,應以實現製造強國為目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堅持“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形成經濟、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環,實現中國製造業智能升級、跨越發展。”

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創新

中國製造業的關鍵一招在於創新,那麼如何來衡量中國製造業創新發展水平?

為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發了中國“製造業創新指數”,由院長盧山在會上正式發佈。

盧山指出,中國製造業創新指數包括五個維度:創新資源、創新產出、創新網絡、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包涵了25個指標。

盧山首先報告了總體指數的發展情況。“從2011年到2016年,製造業創新指數年均增長9.48%,並且保持著穩步攀升,這主要歸功於近年來製造業創新產出規模實現大幅增長。”

盧山表示,在與全球其他製造業國家的比較中發現,中國創新能力和水平在不斷提升,但值得我們警惕的是,近幾年中國高科技產品國際競爭力已有所下降。

對於創新的重點是在於“創”還是“新”?盧山指出,“創新的重點應該放在‘創’,‘新’是水到渠成的,沒有‘創’的過程,‘新’就只能是一個守株待兔的過程。”

“通常我們關注的是風口是什麼,以及如何在下一個風口到來時站在風口上。但我們通過研究想告訴大家的是,創新應聚焦問題,聚焦是自身的和客戶的問題。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創新。”盧山告誡企業要注重問題意識。

鏈接:企業家談創新

創新就是要膽大敢做

在主題演講環節,格力電器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率先登臺。她首先調侃了自己因給員工分房、分紅利、開拓手機業務和芯片業務等事件而被“網紅”的經歷,她信心十足地回應各種質疑。

“有人說我做手機不行,但我手機做得很好。未來智能家居的時代,我的手機能讓你在美國看見中國家裡的狀況,我一個手機能指控家裡所有電器的運行。”為此,董明珠還特意下臺將自己的手機拿上來,展示給與會人員,“我認為我的手機很成功,這不是在於手機銷量,而是在對未來智能家電的掌控,我們滿足了你所有的需求,你不買我的買誰的?”

隨後上臺演講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陳旭高度讚賞董明珠作為企業領導人的行事理念。“她膽大,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都敢幹,什麼創新都敢做。中國就需要這樣膽大敢做的人。”

陳旭接著指出,中國電子在發展智能製造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國電子的智能製造之路是是以信息安全為基礎、以技術融合為支撐、以聯合創新為路徑的。

智能化是中國製造破局突圍的關鍵一環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演講中認為,智能化是中國製造破局突圍的關鍵一環,那麼應如何加快中國製造智能化發展?李東生建議,中國企業首先必須有長遠的產品技術戰略。“製造業龍頭企業應該肩負起中國製造業升級轉型的探索和引領作用。同時,要加強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產業協同合作,形成智能產業生態圈。”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陸川分享了工程機械行業的創新成果。為克服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掌控不足、技術積澱和技能積累不足、創新缺乏持續“源動力”、複雜離散製造模式和自主工業軟件存在短板等發展挑戰,徐工集團做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我們在推進全球研發體系及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打造一流人才隊伍,並持續推進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建設。”

對於創新,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演講中特別展示了汽車行業的創新動態。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將重塑競爭格局,智能網聯將重構汽車生態,汽車共享將改寫出行格局。“未來,我們要精準把握趨勢,培育發展新動能。弘揚工匠精神,不懈追求卓越品質。”

產業驅動、發展融合、價值創新

當天下午,同期舉行了主題為“產業驅動、發展融合、價值創新”的廣州市產業創新發展圓桌會議。

會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做“中美製造工業的比較與反思”主題演講。他指出,中國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利用在網絡支付、網絡商務、共享服務和高鐵等方面的先發優勢,在智能製造、柔性製造系統等方面趕超美國。

在圓桌會議分享環節,廣州市產業園區商會會長、廣州市知識城集團董事長陳福華表示,從發展思路來看,廣州將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建設10個“產業龍頭+主導產業鏈+產業創新中心+產業資金+產業服務平臺+產業社區”於一體融合發展的價值創新園區,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水平,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統一。(孫晶 吳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