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中國時報》品牌價值模糊 年輕人更親綠

2014年3月發生的“太陽花學運”,掀起年輕人參政的熱情,以投入綠營居多,深究其中原因,主要是國民黨在“論資排輩”的文化下,可供年輕人揮灑的空間有限,導致藍營的青年才俊多數是“政二代”,不如綠營貼近庶民。


政黨形象一如品牌,就品牌包裝手法而言,國民黨一向不如民進黨。民進黨曾因陳水扁下臺後因貪腐案被聲押,支持度一落千丈,相對的,馬英九贏得大選,國民黨站上高峰,但是民進黨卻能在馬“執政”8年內,大獲年輕人認同。

民進黨長期佈局校園,以營隊、讀書會或是社團的方式培養人才,啟發他們的社運思想,並傳授組織動員方法。民進黨發跡於街頭,深知學運對政治的影響力,在“太陽花學運”中,許多學生一戰成名,累積未來從政的政治資本。

國民黨對年輕世代而言,因為品牌價值模糊,無法獲得年輕人青睞。舉例來說,民進黨長期經營反核、婚姻平權、勞工權益、移工權益等年輕人所擁護的議題,國民黨則毫無對策,被民進黨逼到站在對面,如何獲得年輕人支持?

再加上藍營“恩庇侍從體制”根深蒂固,黨內青年沒有家世很難在黨內有空間發揮。國民黨培育青年的方式不像是栽培接班人,只是在找助理,消耗完一批再換一批就好。

然而,國民黨真的沒有青年出頭嗎?蔣萬安、許毓仁都與新創事業有很深的連結,許毓仁更是勇於觸碰敏感同婚議題;林麗蟬不僅是新住民代表,她也是農村青年,馬辦發言人徐巧芯也是網絡紅人,問題在於國民黨在尊老文化下,他們就算再有活力,在黨內仍然被看成待磨練的小孩,從未將這些“年輕聲音”放在主流地位,黨內青年只能各自發展各自關注的議題,無法將這些議題昇華為國民黨的“外在形象”與“政黨價值”,被年輕人看見。

國民黨應重新思考“國民黨到底代表什麼價值”,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比決定2018六都參選人還重要。如果國民黨無法創造政黨價值,讓年輕人知道“支持國民黨代表支持什麼?”,那麼喊再多口號都是徒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