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民進黨長不大的中生代

蔡英文在“九合一”選舉挫敗後辭去民進黨主席,接任的卓榮泰表面上是中生代共推的“大師兄”,其實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小英顧好家,也就是確保她能獲得連任的提名。黨務唯一的亮點是邀請睽違已久的羅文嘉回民進黨中央擔任秘書長,必須釋出的代價是不分區“立委”提名派系平衡。由於賴清德堅辭“閣揆”,蘇貞昌“老將黃忠”出面“組閣”,除了補幾個缺,基本上並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臺灣《中國時報》民進黨長不大的中生代

政治不外是垂直的接班及水平的分配。民進黨的前身是反國民黨的黨外人士,傳承仕紳的“反殖民”抗爭,再加上新興社會及海外“臺獨”運動。辯護律師世代在“美麗島事件”後崛起,雞兔同籠雖然披著議會、社運路線之爭,隱約有新世代要求老一代禪讓的味道。陳水扁在2000年上臺,8年“執政”“朝小野大”,當時“野百合世代”紛紛進入臺當局,揠苗助長、鎩羽而歸,也就是目前的中生代。

不管是任公職還是幕僚,這些人在敗選後開第一槍要求全面接班,但雷大雨小,終究還是不敢正面挑戰蔡英文。四位老先生登報要求蔡英文交出“行政權”,中生代躲在後頭驅策黨內新生代發動攻勢,基本態度是向小英輸誠,依然長不大。他們成長於後解嚴時代,也許有強烈的藍綠政黨差別,對於“統獨”定位則意興闌珊;彼輩或許能言善道、善於媒體曝光,但多半缺乏問政能力。

蔡英文全面“執政”,重蹈國民黨把“立法院”當作“立法局”的覆轍,嫡系“立委”揮舞尚方寶劍,其他人多半噤若寒蟬,看不出有起碼的勇氣,以致法案抄來抄去、仰賴官僚體系,不會比威權時代賣力。當下政黨輪替流於形式,講好聽是像小孩子吵架,講不好聽宛如幫派打群架,要出頭的人必須先加入派系,不分年齡。民進黨捲土重來,“外戚”、“宦官”當道,率先望風披靡的就是中生代。

成敗論英雄,正如民進黨不知為何兩次取得“政權”,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失敗的。如果只因為選後扮起暖男、抱抱貓狗,就可以進入殿堂,那是侮辱選民的智慧,倒不如邀請網紅館長“組閣”。如果只因為“朝中有人好辦事”,畫畫大餅就可爭取用不完的建設經費,不知道如何決策,就跟敗家子差不多。 同樣的,“太陽花世代”如果只有膽識、缺乏意識或知識,世代交替也枉然。

(作者施正鋒為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