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臺灣“民主化”20年,政黨輪替3次。但在這樣的“民主成就”背後,卻是愈來愈不受節制的“行政權”與萎縮的“立法權”,言論自由受到行政、司法層層威脅。

惡性競爭 長年比爛

外表光鮮亮麗的民主,背後卻是不成熟的政治文化:不問是非,只問黨派立場與意識形態;只有遵從跟風,不思大是大非和捨我其誰的胸懷。民主的體制卻沒有相襯的民主文化,成為當前政治運作最大的困境。為何臺灣無法建立就事論事、勇於承擔的政治文化呢?跟國、民兩大黨惡性競爭,陷入只比爛、不比好的循環有關。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要從國民黨追究起,作為百年老黨,在臺灣一黨獨大40年,黨的“醬缸文化”深植臺灣,即使轉型為選舉政黨,舊文化、老習氣卻如DNA般纏繞不去,不習慣溝通思辨與承擔。一旦“強人”消失,就像繼承龐大遺產的“富二代”,只顧著爭吵分家產,不思承擔重責、擴大家業。當外部壓力出現,只死守縮水的財產求自保,看到利,搶破頭;見到責,只推卸,沒人懂得開天闢地,如今落得家徒四壁、人去樓空的淒涼景象。

國民黨的鳳凰涅盤,必須大破大立,只有面對社會,正視綠基本盤已大於藍,更不能期待“韓流”式的奇蹟,要拋棄“富二代”心態,重塑國民黨政黨文化,透過議題連結與社會接軌,才能與民進黨“爭天下”。遺憾的是,國民黨這次黨主席改選,未見可登涅盤的鳳凰。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至於從街頭“黨外”打天下起家,從無到有的民進黨,沒有國民黨家大業大、“醬缸”僚氣的“威權”文化,白手起家闖出一片天,不可能當個“乖乖牌”。草莽之氣免不了衝突與鬥爭,但鬥歸鬥,爭奪之際更懂得攜手下山打群架、搶地盤,不像國民黨自命清高,內鬥內行,外鬥怕髒了手。

小黨搶票 取而代之

不過隨著民進黨壓倒性勝選,不但將繼續“完全執政”4年,甚至許多人認定“長期執政”的苗頭已經浮現,漸漸出現類似國民黨的“威權”文化,不論是非,黨說了算。舉例來說,臺行政機構“政務委員”張景森硬推的“土地計劃條例”修訂倘若通過,土地計劃的時程將可能無限期延宕,導致過去如農地工廠叢生的問題繼續放縱。

然而如今綠營,卻只有一位長年扮演烏鴉的林淑芬聲嘶力竭疾呼反對,蚍蜉撼樹。林在上一屆民代任期中,堅持個人良知,因而多次遭到臺立法機構民進黨團黨紀處分和罰款。失去“烏鴉”的民進黨不就和國民黨是一丘之貉嗎?

把時間拉長,民進黨一言堂的案例不勝枚舉,詹順貴“深澳電廠環評”事件、“勞基條例”“髮夾彎”、“鐵籠公投”等,都是民進黨自打臉,放棄過去的立場與價值。更荒謬的是,民進黨以環保社會運動起家,如今臺“環保署”卻一再犧牲環境,屈就經濟部門立場。取得權力,前程似錦的民進黨政治“領袖們”,會堅持獨立思辨、勇於承擔,還是會成為民進黨的橡皮圖章呢?

臺灣的政黨政治,長年惡性鬥爭、相互比爛,一個政黨爛,反成為另一個政黨不求好的理由,兩個政黨互比誰比較不爛,沒人願意比好,傷害的將是臺灣人民。2016和2020兩次選舉顯示小黨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時代力量”可以搶綠票、臺灣民眾黨可以搶藍票,未來藍綠格局或許不會改變,然而國、民兩黨再繼續比爛不比好,就可能會失去藍綠代表權。

愛臺灣,就要比好,不能比爛。

(本文摘編自臺灣《中國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