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除了血糖高,高血壓和高血脂也需要控糖嗎?

一淇營養師


既然是血糖高、血壓高與血脂高,就不可能是健康人群,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群,是不需要刻意地去控制糖。

血糖高的人肯定是要控制食物中糖的攝取量。而高血壓和高血脂也需要適當地去控制糖的攝取量。

因為攝取過多的糖則會轉變成脂肪,而過多的脂肪則有可能進入肝臟,轉變成脂肪肝。脂肪肝的生成,則會進一步降低和破壞肝的正常功能,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的爆發。

其實,高血糖、高血壓與高血脂的病因,都來源於肝臟的代謝紊亂。主要是肝臟中蛋白質、脂肪與糖的三大代謝的轉變與運輸功能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蛋白質代謝出現問題,一旦蛋白質代謝出現問題,則會影響到各種酶的正常生產、供應與利用。而酶的缺乏則會導致肝中脂肪的轉變與運出。脂肪代謝一旦出了問題,糖的代謝也自然逃脫不掉正常代謝的厄運,喪失運用自如的血糖調節功能。

三高疾患的產生統一指向肝臟,就會爆發出令人談虎變色、駭人聽聞、層出不窮的冠心病、血壓高及糖尿病。它是整個社會機械文明後的副產物。

平日裡的生活要多攝取粗糧、豆腐及豆製品,多食不飽合脂肪酸的食物,少食飽合脂肪酸的食品;少食含糖高的水果,多食粗纖維多的食品;少攝取含澱粉多的根莖食物。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運動起來,加大糖的消耗。

去醫院看大夫只能治其表而無法治其本,說句不好聽的話,只能苟延殘喘,而無法坦坦蕩蕩。徹底治癒的辦法唯有克服人的惰性與弱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隻身投入到浩浩蕩蕩的體育運動中去,恢復與延續祖先留給人類運動的自然本性,方能活得愜意、活得簡單與久遠!曉行星祝您健康!


曉行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血糖就這麼重要嗎,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既要控制飲食又要運動,導致一部分人堅持不下來,尤其是在沒有出現併發症之前,根本意識不到血糖的重要性,不監測血糖,正常吃吃喝喝,間斷性服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血糖到底是咋回事?為什麼這麼重要?

人體主要有三大營養物質,分佈是葡萄糖、脂肪、蛋白質。還包括無機鹽、維生素、水等。共同參與我們機體的物質代謝,供能等。

食物中的糖類主要指澱粉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類物質(氨基酸、脂肪等)轉化,經過這三種途徑轉化成人體的血糖。

二、糖類的去向:

合成肝糖原+肌糖原;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體內的血糖會維持在一定的範圍,高了,低了都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三、當血糖低時會怎麼樣?

低於2.8mmol/L腦內組織功能不足,驚厥、昏迷,心悸、出汗、渾身無力等症狀。

四、當血糖高時會怎麼樣

空腹血糖大於7mmol/L,糖會從尿液中排出,有可能出現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狀,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

所以說,在同一細胞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三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同時轉化又是有條件的、相互制約的。糖充足時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三大有機物都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正常情況下,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只有當糖代謝發生障礙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能。當蛋白質分解增加時,人和動物的體重將降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危及正常的生命活動。


冰城藥師


大家好,我是一淇營養師。關於控糖,我們應該先清楚它的含義。


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

對於控糖,很多人可能會單純地理解為控制甜味食物,或者糖分攝入。

也有人將其定義為碳水化合物。這樣只能說說對了一半,控糖更準確的解釋應該是控制可在體內轉化為糖分的物質,

像膳食纖維這類在體內無法直接作為能量使用的其實也屬於碳水化合物。

但是它並不在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控糖範圍中。

而控糖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說控糖,但不說戒糖,是因為糖分是我們人體、腦部級神經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

而且想要“戒糖”是不太可能的,糖不只存在於主食中,常見的水果、蔬菜和肉類中都會含有碳水化合物。

另外,生活中有很多隱性糖,可以說是很難完全避免的。

在醫學上,控糖有這幾個醫學意義:

1.控制體重

糖作為最經濟的能量來源,進入體內很容易轉化成能量供器官使用。

但是攝入超過身體需要時,過多的糖分會變成脂肪儲藏起來的,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因此學會控糖可以起到很好地控制體重。

2.改善身體脂肪狀態

糖分攝入不足時,提供能量的重任就會移交給體內的中性脂肪,它會分解轉化為能量。

因此,想減脂也需要從控制糖分攝入開始。


3.改善血糖水平

血糖高是不是糖吃多了導致的?對於高血糖和糖尿病發生的理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

但其發病機制其實相對複雜。

是日常如果總是攝入高糖食物,導致身體血糖的突升,從而會不斷地刺激胰島素的大量分泌。長期如此,胰島細胞敏感度一旦降低,對於升高的血糖沒了調控能力,血糖高問題就會發生。

因此控糖在一定程度是可以預防高血糖發生的。

4.改善血壓狀態

高血壓與高血脂、高血糖都屬於心血管類慢性疾病,而且向來都是相互影響,一般有糖尿病、高血糖的患者,大多都會有高血壓或者高血脂問題。

而高血脂也容易引發血糖和血壓問題。所以控糖對血壓調理也是有著重要意義。

最後,我們來談下生活中應該如何控糖呢?

對於糖分而言,雖然攝入的渠道有很多,但是中國人大多都是來自主食的攝入。

所以控制主食的種類和量的攝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起到減少一天糖分攝入量的。

對於有血糖問題的人群而言:

首先要控制的就是主食的攝入,早、中餐可攝入少量主食,但晚餐是不建議攝入主食的。

有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甚至建議一天只有一餐攝入少量主食。

對於血糖高問題人群,有些需要極端的控糖,所以不在此說明,遵醫囑根據自己的情況就好。

這裡主要說下,健康身體如何預防肥胖、血脂高、血糖高等的預防性控糖吃法。

首先:早餐和午餐正常吃,晚餐去掉主食

這裡所說的正常吃,也建議控制糖分高,易升高血糖的食材攝入量。


常見糖分含量相對較高食物


上圖中的這些食物,有些比如玉米、慄面南瓜等,雖算不上高糖類食物,但其實其中的含糖量也能算得上主食了。

在同類食物中屬於含糖量偏高者,所以在搭配食物時,上面的這些食物儘量不要一起食用。

如果一起,也應減少每份食材的攝入量,以保障整體糖分的攝入。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風乾食材,普遍比新鮮食材的含糖量要高,比如100g胡蘿蔔含糖1.2g,而100g胡蘿蔔幹含糖量約47g,所以蔬果乾類也是糖分攝入的重災區。


常見含糖量較低食物


上圖中的這些食物,含糖量較低。但其中堅果類,雖然含糖不高,但脂肪含量一般不低,所以熱量還是擺在那的。

一天攝入量,以一個手能抓起來的量為宜。

瞭解完日常食物的一個大概分類,下面我們聊聊具體吃法:

1. 進餐順序

先吃蔬菜、菌菇等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再吃主食、薯類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2.高糖主食減量

主食其實有很多種,雜糧也屬於主食類,把圖一中的一些主食食物與燕麥、糙米或者雜豆類進行混合食用。

比例為1:1 。然後減少圖一中高糖蔬菜的搭配。

3.減糖不減卡

我們減少了糖的攝入,但是身體還是需要能量來運轉。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蛋白質的攝入量來代替這部分能量的缺失。

蛋白質同樣也是能量三大來源之一。像圖二中提到的一些海鮮、肉製品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4.保證水分攝入

我們要快點減脂或者讓身體能進入比較健康的狀態,讓身體保持良好的新城代謝速度是必要的。

一個成人一天正常的水分攝入量應該要有2500ml,除去食物中可攝入的水分,每天應保證有6~8杯水的攝入。

當然這個具體數據還應根據年齡和勞動強度的不同,有所差別。總之,不能渴了再喝水。

好了,以上有關控糖的問題,就先聊到這。

有其他亞健康,或者有關食療、營養膳食問題,歡迎關注【一淇營養師】!


一淇營養師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高血脂之類的疾病要比糖尿病好,因為糖尿病不能吃糖,而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就不需要控制糖分。

這個說法是非常錯誤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患者甚至年輕人都需要控制糖分!

美國的前FDA專員專門在《華盛頓郵報》上認錯,說,這麼多年以來,我們給出的飲食建議是失敗的。因為以前的美國政府認為多攝入糖分對身體沒有什麼壞處。但是近些年來,美國的心血管疾病人數增多,最後的研究表明,糖是罪魁禍首。為此,美國對在食品中添加糖分進行了立法。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3年就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遊離糖分不要超過50g,最好不超過25g。此處的遊離糖是指蔗糖或者蜂蜜、糖漿、果汁、濃縮果汁中的糖分,不包括新鮮水果、蔬菜或者牛奶中所含有的天然糖分。

而人們常喝的可樂、雪碧中的含糖量是多少呢?250ml的可樂中含糖量為26.5g,250ml雪碧中的含糖量為27.5g,250ml的冰糖雪梨裡面的含糖量達到了62.5g,量都是比較大的。

喜歡喝可樂、雪碧的年輕人中很多都是胖子,這就是由於熱量攝入過多的原因,而且由於這些飲料中營養成分單一,長期喝這些飲料,雖然出現了肥胖,但是很多人存在嚴重的營養素不足,有營養不良的傾向。

肥胖會導致體內的脂蛋白膽固醇增高,血脂異常,長期的血脂異常,會使脂質沉積在血管上,血管的彈性下降,血管硬化,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

控制糖分的攝入應該是我們生活中應該非常注意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成為所有人的健康飲食。所有的人群都不建議過多的吃進含糖食品,每天的高糖攝入除了可以導致糖尿病、營養過剩、體重增加、痛風、血管硬化外,還可能導致阿爾茲海默症、退化性腦病、皮膚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損害等等。所以吃進過多的糖分有百害而無一利。

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減少點心、蛋糕、飲料、果汁等裡的添加糖分,多吃天然的成分,簡單的說就是樹上結的,地裡長出來的就是最健康的。肉乾、肉脯等食品為了增加風味,裡面也會添加很多的糖分,少做紅燒肉等需要加糖的菜和減少番茄醬等含糖的醬料。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疑問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是的,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也需要控糖。這兩類人是糖尿病高發人群,提早控糖避免血糖升高風險是非常重要的。合理飲食,葷素搭配,少鹽少糖,生活作息規律,保持良好心態。



開心美廚


高血糖的發病機制為胰島素量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導致細胞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血糖因此居高不下。

控制高血糖不是去降糖,而是要解決糖吸收問題。

對於三高患者來說,改變生活方式,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輔以適度的運動是最廉價、最健康也是最有效的控制血糖方式。

飲食建議:以低油,高纖為原擇。

糖尿病患者,平常需節制攝取吸收快的單糖類食物:如水果、果汁、奶茶等等。它們除了熱量高以外,還會促使胰島素加速大量分泌,造成血糖上升。


王偉高級營養師


正常人也要控制糖的攝入量。

糖份攝入過多在體內易形成高血糖。過多的糖在體內堆積,在人體細胞內可以轉化成脂肪。導致血壓、血脂升高。進而形成肥胖。

說起糖,人們往往錯認為只有帶甜味的蔗糖、水果糖。而忽視了食物中不帶甜味的隱形糖,如米、面、澱粉中所含的隱形糖。被人體吸收後,在體內經過水解就變成了有甜味的低聚糖了。

因此我們生活中,不僅要控制帶甜味的低聚糖的攝入量,還要控制隱形糖的攝入量。

那糖的攝入量以什麼為標準的那。就用標準體重來衡量。如果體重超標了。那就要嚴格限制糖的攝入量。防止過度肥胖,影響人們的健康。


養生陳老師


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同樣需要控糖,糖分雖然聽起來和血壓、血脂沒什麼太大關聯,不過它其實也可以間接影響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的病情。糖分和脂肪之間能相互轉化,這意味著糖分攝入過多,脂肪可能也會合成更多。

高血脂患者中的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朋友,往往是因為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超標造成,雖然這和我們平時攝入油脂過量、缺乏運動有密切關係,但也很有可能是由於甜食、糖分攝入過多引起。葡萄糖攝入過多,在細胞無法完全利用的情況下會暫時儲存為糖元,糖元可以在我們缺乏葡萄糖能量的時候再次分解來穩定血糖,不過,如果糖分攝入過多,血糖濃度一直處於較高的狀態,糖元也得不到利用,還會不斷被儲存下來,最終只好送到肝臟去,轉化為脂肪,所以,在肝臟中,更多的糖分同樣會被轉化為甘油三酯,這不僅會升高血脂,而且還可能加重肝臟負荷,在肝臟中堆積脂肪,誘發脂肪肝。

那高血壓的患者也需要控糖嗎?自然是需要的。

其實高血壓患者一般也伴隨著高血糖、高血脂,甚至高尿酸的症狀,高血壓的誘發因素較多,大部分原因和“血管阻塞”相關,血管堵塞血流不通順,血管側壁壓強大,才會引起高血壓的狀況。葡萄糖如何影響血管健康?

如果我們日常總攝入過多的糖分,血液中游離葡萄糖(也可是因高油高脂食物攝入過多,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也較高,或糖分攝入過多,造成血液中甘油三酯過多)較高,流經時候更可能會劃傷血管壁,受傷的血管壁容易吸引血小板的止血堆積,而愛湊熱鬧的低密度脂蛋白也會來湊一腳,這樣受傷部位堆積了更多脂蛋白、纖維蛋白,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變得狹窄,阻礙血流。

總之,三高患者最好還是都控一下糖,不僅僅是三高患者,普通人同樣應當控制糖分的攝入量。膳食指南中就明確提出了這些觀點,例如每日攝入的“遊離糖”不超過50g,最好控在25g以內,遊離糖就是指除了食物自身天然含有的糖分外,人工添加的蔗糖、葡萄糖等成分,25g有多少?比如我們喝一瓶含糖量10~12%的普通可樂,這其中的糖差不多就已經在20~25g了,所以,其實這個限定還挺嚴格的。我們還會從其他地方攝入碳水化合物(最終轉化為葡萄糖),而這些其實膳食指南都是給了我們限定建議的,如水果的攝入每日不超過200~400g(大概也就是一個大蘋果的量),主食的攝入量在250~400g(也就是三小碗白飯+1~2個小土豆的量),但不少朋友每日的糖分攝入明顯就是超標了的。

高糖的飲食對我們的健康是無益的,他會影響血糖,增加誘發糖尿病的幾率,有不少新研究發現,高碳飲食還可能增加細胞炎症,增加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還讓我們更容易超重或肥胖,且糖分的攝入瘋狂刺激大腦多巴胺(一種讓人愉悅的激素)的釋放,我們很容易對糖分上癮,從而攝入越來越多的糖分。喜歡糖分其實來自我們遠古時代的DNA,我們的祖先由於食物緊缺,每天必須狩獵面臨危險,所以對能量的渴望十分嚴重,而葡萄糖就是最基礎的能量來源,喜愛糖分我們也沒轍,要說主動控制可能都很困難,但為了健康,我們可以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攝入過多糖分,偶爾吃點甜食也無妨,可適當用代糖食物代替蔗糖、葡萄糖,多參與一些其他喜愛的活動,忘掉吃這件事情。


只有營養師知道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是當前我國常見的多發性特殊慢性病。三者之間有的是聯繫在一起的。當然,有的個別人可能只是患高血壓或高血脂。

這三大疾病的特點多數都是肥胖引起的。因此必須控制糖份的攝入。回答完畢,謝謝。


王炳昌


控制糖攝入,是每個人處都需要做的。糖攝入過多,會增加胰腺負擔,長期會增高血糖值,形成糖尿病,出現內分泌紊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