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苏轼和黄庭坚两位宋代文坛“双子星”的交往与各自的成就,这次,我们就来说说黄庭坚坎坷的仕途经历。

苏轼这一生屡次被贬,总不消停,我们是知道的。黄庭坚因为站了他的“苏门”一队,因此也注定了和苏轼差不多的一条流放之路。只是,相比乐观旷达的“吃货”苏轼,黄庭坚的流放经历,就显得“苦情”多了。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仕途“苦情”的黄庭坚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黄庭坚这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县、镇一级兜兜转转。他为官还十分“叛逆”,每当朝廷推行一些劳民伤财的新法,他都拒不执行,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黄庭坚所在的江西分宁(今修水)黄氏家族是一个进士世家。黄庭坚的父亲黄庶父辈有同族兄弟十三人,其中有十人都考上了进士,被世人评为“十龙及第”。到了黄庶,他也考中了进士,这么看来,黄庭坚家族还是相当有做官潜质的。

黄庭坚19岁时曾参加过一次科举,因为他少有奇才,大家都以为此去必中,于是家里大办酒席,提前庆祝。令人瞠目的是,等到放榜,榜上竟没有黄庭坚的名字。三年后他又去考试,因有了前科之鉴,这次没人搭理他。结果——黄庭坚悄没声考中了。

之后,国家给分配了工作,年轻的小黄同志携着妻子孙氏到汝州叶县(今河南)上任当县尉。自此开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途之路。

自为官以来,黄庭坚一心装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他深知,要想当一个好官,必须从关心民生疾苦做起。他在担任太和县的知县时,坚持平易治理的原则。当时国家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地方官收上来的税额跟政绩直接挂钩。其它县官都在抢着实行,唯独黄庭坚拒不推行此政。老百姓是高兴了,黄庭坚也被降职到了山东德州德平镇。

当时德州一代的地方领导正是宋代鼎鼎大名的才女李清照的公公(也就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赵挺之遵照上级指示,强力推行国家颁布的“市易法”,结果他手底下管德平镇的黄庭坚又开始钻牛角尖了,他以“镇小民贫”为由,多次叫板上司,因此得罪了赵挺之。后来赵挺之一路做到宰相,步步打击黄庭坚,致使他一贬再贬,仕途之路充满坎坷。他曾有十六字箴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话说起来好听,但是做起来充满了艰难。大多数当官的,也就只是喊喊口号,但是黄庭坚做到了。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赵挺之儿子与儿媳妇(赵明诚、李清照)

为此,他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别人的官越做越大,他的官却越做越小。

不过,那有怎么样呢?黄庭坚叛逆地甩一甩头,无愧于心就好了。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黄庭坚和苏轼这对“双子星”,真可以说是难兄难弟。苏轼一生四处漂泊,而黄庭坚也一贬再贬,真正是“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不可谓不苦。

其实黄庭坚本不是没有升迁机会的。

元祐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一派受到打击,苏轼重新回到朝堂,而始终坚定站在苏轼一边的黄庭坚也熬到了出头之日,被授予《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等职,主管修书的工作。《神宗实录》修成后,他又被提拔为起居舍人,负责皇帝的行动起居。这个职位接近天子,当然也很容易得到皇帝喜爱,一跃成为宫中红人。

可偏偏,就在这个升职加薪的紧要关头上,黄庭坚的母亲病重了,他黄庭坚可从小就是闻名乡里的孝子啊!一听到这个消息,黄庭坚官也不要了,直接就收拾铺盖回家侍奉母亲了。在这期间,他衣不解带地日夜侍奉在母亲床前,还亲为母亲清洗便桶,他事母至孝的事迹因此被记入了著名的“二十四孝”中。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

结果,守完母丧,已是三年之后。这时候,没有人再等着他回去做起居舍人。“新党”重新上台,“旧党”遭到清算。尽管严格意义上来说,黄庭坚其实并不属于“旧党”,但是政治斗争往往就是这么残酷,那帮反对苏轼的“新党”,都视他黄庭坚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把黄庭坚负责主修的《神宗实录》拿出来翻来翻去,竟从中列出一千多条“讽刺皇帝之言”。尽管黄庭坚坚决不承认有半句污蔑之词,但是“新党”依然以“大不敬”之名将他定罪。

于是,公元1094年起,苏轼被贬惠州(广东惠阳),而黄庭坚被贬去了黔州(四川彭水);再后来,苏轼去了海南岛,黄庭坚被贬到戎州(四川宜宾)。这对“难兄难弟”在被贬谪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相比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黄庭坚的贬谪生涯则显得“苦情”更多。除了为一方百姓谋福之外,苏轼还有广泛的乐趣与追求。每到一处,都能苦中作乐。而黄庭坚,他除了兢兢业业为官,勤勤恳恳作诗书之外,江湖于他,早再无半分乐趣了。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寄黄几复》

两年后,苏轼在从海南北归的途中去世。黄庭坚闻听,潸然泪下。

唯一照亮过他前路的那道光,如今也灭了。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徽宗继位后,黄庭坚有过短暂被放还的时光,之后北宋著名的“奸相”蔡京当权,为了打击政敌,他命人刊刻元祐党人碑。不幸的黄庭坚因为早些年得罪了不少人,也名列其中。于是,已年近花甲的黄庭坚被褫夺编制,一竿子贬到广西宜州。

友人都为他伤心慨叹不已,他却慢悠悠地说:“宜州宜州,听名字就是个宜居城市。”

说走就走,黄庭坚从湖北江陵出发,拖家带口,艰难地去往宜州。他在宜州穷游,并为那里开得正好的梅花赋词一首: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虞美人》

总觉得,老师苏轼走后,他似乎越活越像他了。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梅开五福图

在宜州最后的那段日子里,他居住在一处废弃的戍楼。这里的居住体验不太好,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旁边还挨着个屠宰场,成天吵闹喧嚣。黄庭坚也不以为意,自顾自地吟诗泼墨,自得其乐。他还郑重其事给自己的书斋起了个风雅的名字,叫“喧寂斋”——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吵我独寂。

后来,黄庭坚“人在家中坐,贬从天上来”。他又被调到永州,但是派遣的旨意走到广西时,黄庭坚早已经驾鹤西去了。

黄庭坚这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但他死后,却被中华民族铭记了千年。生在这个行将腐朽、党争不断的北宋王朝,无论是黄庭坚、还是他的老师苏轼等人,他们都是“生不逢时”的。但也恰恰是这样的“不逢时”,反而成就了他们独属于这个时代的色彩,晦涩之中斑斓,渺小,但照彻河山。


中华书脉·“生不逢时”的黄庭坚(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文艺复兴(二)”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