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了蘇軾和黃庭堅兩位宋代文壇“雙子星”的交往與各自的成就,這次,我們就來說說黃庭堅坎坷的仕途經歷。

蘇軾這一生屢次被貶,總不消停,我們是知道的。黃庭堅因為站了他的“蘇門”一隊,因此也註定了和蘇軾差不多的一條流放之路。只是,相比樂觀曠達的“吃貨”蘇軾,黃庭堅的流放經歷,就顯得“苦情”多了。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仕途“苦情”的黃庭堅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黃庭堅這一生,沒做過什麼大官,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縣、鎮一級兜兜轉轉。他為官還十分“叛逆”,每當朝廷推行一些勞民傷財的新法,他都拒不執行,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黃庭堅所在的江西分寧(今修水)黃氏家族是一個進士世家。黃庭堅的父親黃庶父輩有同族兄弟十三人,其中有十人都考上了進士,被世人評為“十龍及第”。到了黃庶,他也考中了進士,這麼看來,黃庭堅家族還是相當有做官潛質的。

黃庭堅19歲時曾參加過一次科舉,因為他少有奇才,大家都以為此去必中,於是家裡大辦酒席,提前慶祝。令人瞠目的是,等到放榜,榜上竟沒有黃庭堅的名字。三年後他又去考試,因有了前科之鑑,這次沒人搭理他。結果——黃庭堅悄沒聲考中了。

之後,國家給分配了工作,年輕的小黃同志攜著妻子孫氏到汝州葉縣(今河南)上任當縣尉。自此開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途之路。

自為官以來,黃庭堅一心裝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他深知,要想當一個好官,必須從關心民生疾苦做起。他在擔任太和縣的知縣時,堅持平易治理的原則。當時國家頒佈徵收鹽稅的政策,地方官收上來的稅額跟政績直接掛鉤。其它縣官都在搶著實行,唯獨黃庭堅拒不推行此政。老百姓是高興了,黃庭堅也被降職到了山東德州德平鎮。

當時德州一代的地方領導正是宋代鼎鼎大名的才女李清照的公公(也就是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趙挺之遵照上級指示,強力推行國家頒佈的“市易法”,結果他手底下管德平鎮的黃庭堅又開始鑽牛角尖了,他以“鎮小民貧”為由,多次叫板上司,因此得罪了趙挺之。後來趙挺之一路做到宰相,步步打擊黃庭堅,致使他一貶再貶,仕途之路充滿坎坷。他曾有十六字箴言“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話說起來好聽,但是做起來充滿了艱難。大多數當官的,也就只是喊喊口號,但是黃庭堅做到了。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趙挺之兒子與兒媳婦(趙明誠、李清照)

為此,他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別人的官越做越大,他的官卻越做越小。

不過,那有怎麼樣呢?黃庭堅叛逆地甩一甩頭,無愧於心就好了。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黃庭堅和蘇軾這對“雙子星”,真可以說是難兄難弟。蘇軾一生四處漂泊,而黃庭堅也一貶再貶,真正是“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不可謂不苦。

其實黃庭堅本不是沒有升遷機會的。

元祐年間,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一派受到打擊,蘇軾重新回到朝堂,而始終堅定站在蘇軾一邊的黃庭堅也熬到了出頭之日,被授予《神宗實錄》檢討官、著作佐郎等職,主管修書的工作。《神宗實錄》修成後,他又被提拔為起居舍人,負責皇帝的行動起居。這個職位接近天子,當然也很容易得到皇帝喜愛,一躍成為宮中紅人。

可偏偏,就在這個升職加薪的緊要關頭上,黃庭堅的母親病重了,他黃庭堅可從小就是聞名鄉里的孝子啊!一聽到這個消息,黃庭堅官也不要了,直接就收拾鋪蓋回家侍奉母親了。在這期間,他衣不解帶地日夜侍奉在母親床前,還親為母親清洗便桶,他事母至孝的事蹟因此被記入了著名的“二十四孝”中。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二十四孝之“滌親溺器”

結果,守完母喪,已是三年之後。這時候,沒有人再等著他回去做起居舍人。“新黨”重新上臺,“舊黨”遭到清算。儘管嚴格意義上來說,黃庭堅其實並不屬於“舊黨”,但是政治鬥爭往往就是這麼殘酷,那幫反對蘇軾的“新黨”,都視他黃庭堅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把黃庭堅負責主修的《神宗實錄》拿出來翻來翻去,竟從中列出一千多條“諷刺皇帝之言”。儘管黃庭堅堅決不承認有半句汙衊之詞,但是“新黨”依然以“大不敬”之名將他定罪。

於是,公元1094年起,蘇軾被貶惠州(廣東惠陽),而黃庭堅被貶去了黔州(四川彭水);再後來,蘇軾去了海南島,黃庭堅被貶到戎州(四川宜賓)。這對“難兄難弟”在被貶謫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相比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黃庭堅的貶謫生涯則顯得“苦情”更多。除了為一方百姓謀福之外,蘇軾還有廣泛的樂趣與追求。每到一處,都能苦中作樂。而黃庭堅,他除了兢兢業業為官,勤勤懇懇作詩書之外,江湖於他,早再無半分樂趣了。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黃庭堅《寄黃幾復》

兩年後,蘇軾在從海南北歸的途中去世。黃庭堅聞聽,潸然淚下。

唯一照亮過他前路的那道光,如今也滅了。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徽宗繼位後,黃庭堅有過短暫被放還的時光,之後北宋著名的“奸相”蔡京當權,為了打擊政敵,他命人刊刻元祐黨人碑。不幸的黃庭堅因為早些年得罪了不少人,也名列其中。於是,已年近花甲的黃庭堅被褫奪編制,一竿子貶到廣西宜州。

友人都為他傷心慨嘆不已,他卻慢悠悠地說:“宜州宜州,聽名字就是個宜居城市。”

說走就走,黃庭堅從湖北江陵出發,拖家帶口,艱難地去往宜州。他在宜州窮遊,併為那裡開得正好的梅花賦詞一首: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裡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黃庭堅《虞美人》

總覺得,老師蘇軾走後,他似乎越活越像他了。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梅開五福圖

在宜州最後的那段日子裡,他居住在一處廢棄的戍樓。這裡的居住體驗不太好,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旁邊還挨著個屠宰場,成天吵鬧喧囂。黃庭堅也不以為意,自顧自地吟詩潑墨,自得其樂。他還鄭重其事給自己的書齋起了個風雅的名字,叫“喧寂齋”——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吵我獨寂。

後來,黃庭堅“人在家中坐,貶從天上來”。他又被調到永州,但是派遣的旨意走到廣西時,黃庭堅早已經駕鶴西去了。

黃庭堅這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但他死後,卻被中華民族銘記了千年。生在這個行將腐朽、黨爭不斷的北宋王朝,無論是黃庭堅、還是他的老師蘇軾等人,他們都是“生不逢時”的。但也恰恰是這樣的“不逢時”,反而成就了他們獨屬於這個時代的色彩,晦澀之中斑斕,渺小,但照徹河山。


中華書脈·“生不逢時”的黃庭堅(下)“苦情”的仕途之路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文藝復興(二)”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