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解读孩子的十种常见行为,做个懂儿童心理的妈妈

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一对一微信

咨询进行中,有书面咨询回复与文字、语音咨询,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如果您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存在困惑,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解读孩子的十种常见行为,做个懂儿童心理的妈妈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E·夏皮罗说,父母和孩子交流时,身体动作的非语言暗示,对于信息的表达和接受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父母们找到孩子表情动作背后的心理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跟孩子交流,也能帮助父母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以下14个家长们常见的小动作,你知道此刻宝贝们的心理活动吗?

1、床上堆满喜欢的玩具

场景重现:

临睡前,一位小女孩一个又一个地,把她平时玩耍的玩具、喜爱的小花裙子、狗狗花纹小毛巾……全部堆在床上,眼看着连睡觉的位置都没了。妈妈问小女孩为什么那样做,小女孩只是说“我喜欢”,让妈妈丈二摸不着头脑。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马上要一个人睡觉了,我有点点小害怕……”

解读孩子的十种常见行为,做个懂儿童心理的妈妈

家长这么做: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独睡的孩子身上。当孩子做噩梦后,需要从熟悉的、喜欢的玩具和小物件上找到安全感。当家长发现孩子频繁有这种行为,除了不要阻止也不要责骂外,最重要的是要寻找根源。可以问问孩子“最近是否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如果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可通过观察或询问孩子平时一起玩的玩伴,问问老师有关孩子的近况,从而找到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2、推开家长给的东西

场景重现:

一位妈妈拿着玩具给女儿玩,被女儿一手推开;妈妈拿来绘本,女儿也一手推开;妈妈拿来水果,女儿继续推开……“你到底想怎么样?”妈妈有些抓狂。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不要,不要,我有更有趣的事情做。”

家长这么做:

对于能够流利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应该民主和开放一些,允许孩子表现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想法。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或者表达不流畅时,鼓励他们用行动表达。有些孩子听到大人的指示后,便会做出心中的意愿行为。比如有些孩子被窗外的小鸟吸引了目光,焦急地想去看;有些孩子可能不想玩玩具、看书或吃水果,而是想吃冰箱里的冰淇淋。当宝宝处在学话期,遇到宝宝频繁地推开面前的东西,父母耐心地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是个不错的做法。

3、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场景重现:

有些要求和指令,尽管你不断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他都像没听到一样。如果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你太罗嗦了,我不想听。”或者“我已经听到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你现在催促我做,我偏不做。”

家长这么做:

尽量克制自己时时想提醒孩子的冲动,静静观察一段时间,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机会“自我管理”。如果你觉得已经到必须提醒的时候了,请注意不要远距离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前面,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并等待孩子有语言和肢体的表示后结束,并不再重复。

4、不停摸脸、使劲拉耳朵

场景重现:

几位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玩耍,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摸脸,有时还狠狠地拉扯耳朵,脸颊有些发红。“你怎么啦?”妈妈问。小男孩摇头。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我有点紧张。”

家长这么做:

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孩子面对没自信事情所表现出来的压力,父母需要找出孩子紧张的具体原因。有时小朋友在一起,遇到轮流表演节目或者唱歌、献才艺等情况,某些孩子便会紧张,但部分孩子会因为父母期望过高或者面子问题而硬着头皮应对;有时候,孩子也会因为对某些事情恐惧而不知如何应对,从而紧张地摸脸或使劲拉耳朵。父母可以第一时间安抚孩子:“有什么事情需要爸妈帮助的吗?”或者说:“爸妈尊重你的想法,不想做的可以不做”等。

5、昂首踱步

场景重现:

一位小女孩把手挽后背,昂首在客厅不停地踱步,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你干嘛吗?”爸爸问。小女孩笑着说:“没干嘛,走路呀。”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我觉得很得意呢。”

家长这么做:

当孩子做了觉得满意或不错的事情,如果害怕被嘲笑“骄傲”或“才一点小事就高兴成这样”,便会以这种较夸张的动作表达内心的得意。家长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发现孩子真的做了不错的事情,那么理解便是最好的对待,因为自信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当父母发现孩子做了一点芝麻小事就沾沾自喜,便要适当地提醒孩子:“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虽然孩子的确需要鼓励,但让孩子在得意之时,懂得收敛并不放弃继续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6、态度轻浮

场景重现:

解读孩子的十种常见行为,做个懂儿童心理的妈妈

军军边跟妈妈说话边做鬼脸,还表现出很轻佻的样子。军军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妈妈的反应

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做鬼脸很有趣啊,妈妈严肃时我偏偏不理她,继续跟她开玩笑,这样我做什么她也不好骂我了。”

家长这么做: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说话并走开,然后跟他说当他态度变好的时候才会跟他说话。

7、躲大人身后

场景重现: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外出,路上遇见邻居,小男孩赶紧躲到妈妈身后。当妈妈让小男孩打招呼时,小男孩怎么也不肯。妈妈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孩子平时不是这样呀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我有点

尴尬。”

家长这么做:

一般来说是孩子害羞的表现,如果孩子平时习惯打招呼,却突然表现出尴尬和不安,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对邻居做了错事而感觉尴尬,比如往邻居门口撒尿或骂了对方;二是邻居对孩子做了不合适的事让孩子不安,比如孩子遭遇性伤害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这时,父母需要多方面综合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找出相关的信息。

8、说话时眼睛看地上或别处

场景重现:

一位妈妈问小男孩:“你想吃棒棒糖吗?”小男孩点头,眼睛一会看地上,一会看别处,就是不看妈妈。当妈妈再问一次“你想吃棒棒糖吗?”,小男孩这才犹豫地点头。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

别揭穿我”。

家长这么做:

这是孩子的防卫表现,眼神飘忽不定,带着心虚,常常是因为做了某件不好的事情而害怕被别人知道或揭穿,在听话时处处提防。当父母问孩子“想不想吃棒棒糖”时,孩子眼神飘忽,很可能是孩子早已经偷吃;当父母问孩子“玩具熊是不是偷的”,孩子眼神飘忽,很可能便是偷的。

9、打断你讲话

场景重现:

斌斌很兴奋想要告诉妈妈一些事情,可妈妈正在和邻居阿姨讲话。斌斌跳着脚、大声地打断妈妈:“妈妈,妈妈,你听我说……”

如果孩子每次这样,你都允许他打断你的话,他会养成插嘴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在公共场合会显得没有礼貌

,也会影响他将来的形象和人际关系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我是有特权的,无论是谁都得听我讲话才行。”

家长这么做:

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讲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讲话前都要保持安静;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如果中断你的讲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这种做法是“延迟等待”的一种,是孩子们必须做的一种功课。

10、人来疯

场景重现:

有客人来了,当客人坐下后,小男孩突然变成了一个“小疯子”:一会在客厅乱跑,一会夺过客人的茶杯不让对方喝茶,一会起劲跳舞……家长觉得奇怪:这孩子怎么突然捣蛋了?

探寻孩子的心里话:“今天有客人来了,我很兴奋。”

家长这么做:

当家里来客人,或者孩子遇到高兴的事情,便会做出跟平时不大一样的行为。故意挑衅客人或主动表演,常常是为了获得关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当客人离开,孩子便会一下子恢复平静。面对孩子这种行为,父母首先是理解,接着客观看待孩子的行为,避免孩子冒犯他人,虽然很高兴,但也不能做出让别人难堪的行为。

做一个懂孩子的家长,就是向良好的亲子沟通迈出了一大步。上面的十个孩子行为的心理秘密你学会了吗?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来源:本文根据相关育儿网站文章整理。

一对一辅导咨询进行中!

携手与您一起搭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

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