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國企與民企的互動,還是要以民企多多參與國企改革為目標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近期,“去槓桿”和股市調整帶來了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以及由此衍生的債務難題,而各級“國資系”則頻頻在A股市場進行大筆收購業務。9月10日,一日之內,已有三家公司先後披露國資控股或擬控股。怡亞通(002183)和環能科技(300425)披露擬引入國資控股股東;同日英唐智控(300131)披露非公開發行股份中擬引入浙江國有資本,並可能將控股權轉讓給國有資本。


國企與民企的互動,還是要以民企多多參與國企改革為目標


在積極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鼓勵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大力引進民營資本,改善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增強企業活力,提高資源微電腦效率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也依據自身發展需要,通過一定方式參與民企改革、民企資產重組、民企股權結構優化,應當說,是一件好事,也是國企與民企加強互動的有效方式。

事實也是,按照國資國企改革目標,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並非過去一段時間提出的非此即彼模式,而是在需要和可能的情況下,可以互相滲透、互為補充,民企可以參與國企改革,國企也可以參與民企投資。特別是轉型成國有資本投資或者經營公司的企業,更能夠利用市場化手段,參與民營企業的投資。必要時,可以控股民營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國企參與民企投資必須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度”。首先,要把握好負債率的“度”。雖然轉型為國有資本投資經營公司的企業,大多資產質量較好,資產負債率較低,可以運作的空間較大。但是,這並不是說就可以放開手腳卻負債擴張,可以不計代價地進行市場併購。對國企併購來說,最關鍵的還是要突出主業,突出市場的引導作用。因此,併購一定要適度,要有節制,而不是盲目併購。不符合主業要求,不能對企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項目,不能隨意併購,防止企業資產負債率快速提升。


國企與民企的互動,還是要以民企多多參與國企改革為目標


其二,要把握好輿論和公眾心理的“度”。眼下,輿論和公眾最關注的還是民營資本如何參與國企改革的問題,是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能夠放到什麼水平、能否給民營資本更多的進入空間。如果國有企業過多地參與民企投資,特別是利用資本實力和民企遇到的困難爭奪控股權,會容易讓輿論和公眾產生“國進民退”的想法,對國企改革的誠意產生懷疑。按照證券時報·e公司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國資系”主體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20餘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所以,必須掌握好參與的度,把握好參與的方式。只要是競爭性行業,能夠不對民企實施控股的,儘量不要控股。切不能因為財務數據核算需要,逼迫民企交出控股權。

第三,要把握好投資目的的“度”。我們注意到,地方國企在參與民企投資過程中,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對陷入困境的民企進行投資或股權收購。尤其是負債比較高,運行十分困難,且企業又沒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的企業,國企也會出手投資。這其中,對民營上市公司的投資,是地方國企最熱衷的。那麼,國企對這些民企的投資,到底是主業發展需要呢,還是地方政府的要求,想讓國企扮演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以確保本地上市公司不因為經營困難而被其他地區的企業併購,甚至退市。如果這樣,國企對民企的投資,就需要打住,不能再支持。


國企與民企的互動,還是要以民企多多參與國企改革為目標


從總體上講,國企與民企的互動,還是要以民企多多參與國企改革為目標,讓更多的民間資本能夠進入到國有企業,幫助國有企業解決“高槓杆”問題、經營機制不活問題、適應市場能力不強問題,推動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更好融合。對國有企業參與民營企業的投資問題,則要把做強主業放在首位,讓主業來決定是否應當參與民營企業的投資。尤其在股市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國有企業不能以“抄底”的面目出現。如果真的帶著“抄底”的目的,對民營企業來說,就是一種傷害。畢竟,國企與民企在融資問題上的差距是存在的,“抄底”股市,就等於是另一種“高槓杆”收購民營企業股權,也會被認為是“門口的野蠻人”。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