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说到中国的著名大山,相信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不是以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为代表的五岳,就是以普陀、峨眉,青城,武当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名山。然而实际上,中国还有一些大山,虽然没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积淀,但却因为规模的宏大而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上述几座名山。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而今天笔者介绍的,就是其中一座最具代表性且在国内家喻户晓的山脉,大别山。相信有些读者会有疑问,为何不是黄山?没错,黄山的确靠着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独冠天下。但光从占地面积看,大别山就远远超过了黄山。据相关统计,我们不妨来看下两者的占地面积。据最新统计,黄山占地面积1200平方公里,大别山长380公里、宽175公里,面积是黄山的55倍有余。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同时,大别山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迥异于黄山。我们知道,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而大别山由于自身规模庞大而横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并辐射六大城市、三十六个县城。也正因此,在中国所有名山中,唯有大别山名字中带有一个“大”字。但别光看大别山只是大,正是因其同时汇聚了南北自然地理风貌而有别于中国其他名山。一个“别”字背后,诉说着2个5A级景区和11个4A级景的独特景致和悠久历史。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当然了,因为美景太多,所以笔者这次只挑其中两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景点。第一个就是大别山主峰,海拔高度为1777米的4A级景区,白马尖。如果你看过笔者之前的有游记,应该记得其中有多篇都涉及到山脉主峰。但就算去过这么多山峰,白马尖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何?

首先,白马尖并不孤单。我们都知道,通常人们印象中一座山的最高峰都有一种唯我独尊、独孤求败的气势。也正因此早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然而当笔者登大别山大山腰,往白马尖看去时,才发现,原来白马尖不远处还有两座山峰,且肉眼看去海拔相差并不明显。甚至一度以为科研人员是不是算错了。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等到笔者登上白马尖正准备一探究竟时,同行的当地向导直接解答了我的疑问。原来,另两座山峰一个名为多云尖、一个名为天河尖。前者与白马尖高度差仅为14米,后者和白马尖高度差也只有22米。这也是为何笔者在半山腰看三座山峰时,活像字“山”字的原因。你看主峰有另外两座兄弟山峰陪伴,光从这点就能看出大别山有别于其他山脉地理风貌。

其次,白马尖不仅高。还有着迥异于黄山莲花峰的景致。为何要和黄山比?那是因为白马尖也位于安徽省境内。相信去登过莲花峰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莲花峰由于其峰顶岩石裸露较为明显。致使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在最高点上没有生存土壤。反观大别山白马尖,虽然海拔比莲花峰低,但植被茂盛犹如有着一头秀发的少年。致使峰顶常年有松树迎风而立。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笔者当时在山顶上游览时正好走过一片由松树群构成的奇松走廊。当时内心一直拿这一群松树和黄山迎客松对比,给笔者的感觉是,黄山迎客松就像一位私人管家,而白马尖奇松走廊的松群就像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久居世外村落里的村民,在向我这个来客诉说着大别山的前世今生。

更不用说当笔者站在峰顶时想四周眺望时所感受到的豁达和雄奇。前文提到,大别山处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这使得大别山同时具有中国南北两种地理风貌和特征。于是笔者向不同方位看去,果然发现不同方向的山脉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因为当天天气晴好,能见度奇高,在向导的指引下笔者往北看去,依稀可见鄂水如溪流蜿蜒。所谓千里眼,估计也不过如此吧。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而这第二个景点,非5A级景区天堂寨莫属。不仅因为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更因1487种植物、634种动物资源而成为中国七大基因库之一,更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说大别山汇聚了南北地貌特征。而唯独天堂寨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

熟悉中国地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还有一条淮河。而淮河水系与长江连通,因此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习惯性把它称作长江支流,先不论这个说法准确与否。但说到究竟是什么分开了淮河长江水系?答案就在天堂寨。原来,天堂寨最高峰直接分开了淮河长江,山的北边之水流入淮河,山的南边之水流入长江。

中国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山 长380公里美景太多名闻四海

同时在充沛雨水的作用下,进一步丰富了淮河与长江的水资源。正是因此,据环保部门监测,天堂寨当地的水质为地表一级卫生饮用水。所以你看,大别山的美,不仅在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更在于这里汇聚了中国南北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间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