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曲線返澳”的中國留學生在第三國外出活動增加感染風險

“曲線返澳”的中國留學生在第三國外出活動增加感染風險

中國留學生在第三國停留期間,到海灘遊玩。(《每日郵報》圖片)

昆州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中國留學生,據信是在經轉迪拜的14天自我隔離期內受到感染。這為“曲線返澳”途中外出遊玩的中國留學生,敲響了警鐘。

據《澳洲人報》報道,逾1.1萬名中國大學生和中學生利用中轉停留第三國的機制,繞過了針對中國公民不得直飛澳洲的禁令。泰國、馬來西亞和迪拜成為受這些學生青睞的經轉地。

昨日確診的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20歲中國男學生,是於2月23日抵達布里斯班,兩天後身體出現不適。他來澳前在迪拜停留了兩週,目的在於表明自己並未感染病毒。

該學生目前被收治在皇家布里斯班婦女醫院(Royal Brisbane and Women's Hospital)。昆州衛生廳一位高級消息人士向《澳洲人報》表示,有醫生懷疑他是迪拜停留期間、與其他中國學生交往時受到感染。

社交媒體不少網帖顯示,一些學生前往澳洲的途中,(在第三國)參加聚會、到餐廳就餐,並享受水療服務。這加劇了他們與來自中國熱點疫區的病毒感染者接觸的風險。

相關中轉停留機制是由高等教育界協商得出,旨在保住每年價值22億澳元的國際市場份額。澳洲各大學的國際學生中,近40%都來自中國。中國留學生貢獻了約20%左右的收入。

按規定,中國留學生入境澳洲之前,本應在第三國自我隔離兩週,等待度過新冠病毒潛伏期。而一些學生更像是到第三國享受生活。包括墨爾本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和西悉尼大學在內的多所澳洲高校,都向他們提供了補助金,最高達到7500澳元。

網上發佈的一些度假照顯示,一名女學生前往悉尼的途中,與4名友人來到泰國的一處海灘。另一名年輕女孩到曼谷的一家商場購物。還有中國學生在迪拜與當地人交往。

昆士蘭大學學生受感染的個案,可能會倒逼政府加強對利用經轉第三國回澳的中國學生的監察。

一國黨領袖韓莘(Pauline Hanson)警告聲稱:“本屆政府實施的有關14天隔離機制,與其說是一種遏制(病毒)手段,不如說像(病毒)培養皿。”

來自中國香港的22歲學生學生詹姆斯·張(James Zhang,音譯),今年是他在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修讀數據科學專業的最後一年。他飛往布里斯班復學前,曾與另5名中國學生在普吉島(Phuket)的一間公寓內合住了兩週。住宿費、生活費和額外的機票,花費了他7000澳元。

詹姆斯說,當局倘若建議採取預防措施,他本準備好在抵澳後接受監督隔離。“如果政府可為我們提供一個隔離場所,我們很樂意……我們會被當作人來看。我希望能把他們(中國留學生)帶到像聖誕島一樣的地方。”

悉尼大學的研究生科林·沈(Colin Shen,音譯)在泰國進行了14天隔離後,近期回到澳洲。這名22歲的會計專業學生稱,他(在泰國)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酒店客房內,“偶爾會戴著口罩去超市”。

科林說,其他人則並非如此,他們是“組團到這裡,一起出去玩一下”。“我主要考慮的安全問題,在第三國感染病毒不值得。”

澳洲國際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首席執行官霍尼伍德(Phil Honeywood)坦言,對於中國學生離開中國後自我隔離14天的建議,無法進行監管。

他談及昨日確診的昆士蘭大學中國留學生時說:“並不知該學生是在離家前、還是在第三國感染病毒的情況下,目前很難作出準確判斷。顯而易見,對於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一個案,我們需要與首席醫官合作,以便確保我們的指引得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