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雪节气到了,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有道理吗?

悠然见东山


时间过得真快,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气温还会再度降低,冰天雪地的日子即将到来。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节气。在农村关于大雪节气的俗语有很多,比如农村老人常说的“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放到现在还有道理吗?

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的意思是如果在大雪节气后降雪的次数特别多,降雪的量也很大的话,那么便意味着明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如果在大雪节气后天气并没有的冬天应有的寒冷的话,那么明年会是一个旱年。

我们先来看俗语中的第一句话,大雪节气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大雪节气这一天会开始降雪,而是说在大雪节气后降雪的次数和降雪量会增加,和小雪节气相比,大雪节气的降雪会更多也会更大。之所以会说大雪纷纷是丰年,是因为大雪节气后的降雪量的多少会影响到第二年的收成。对于我们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的农民来说,一到了冬天最期盼的就是下雪,下雪后气温降低,会冻死潜伏在土壤深层越冬的害虫和病菌,可减少第二年病虫害的发生。下雪后雪水融化,会为第二年冬小麦开春后的旺盛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此外雪花中还含有大量的氮元素,所以在冬天多下雪的话,第二年的小麦长势就会特别的好。其实大雪节气后下雪多的话,不仅会对冬小麦的生长提供帮助,对其他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好处。“大雪纷纷是丰年”和“瑞雪兆丰年”是同一个意思。

再来看第二句话,我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意思就是说在下雪时温度并不会下降很多,有的时候气温还会比前几天还要高,但是到了化雪时就会明显的感觉到气温的下降。俗语“大雪不寒明年旱”中的不寒其实就是说在大雪节气后因为降雪很少,天气并不是很冷。大雪节气后是冬季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如果在大雪节气后降雪很少的话,那么在最后的3个节气中降雪也微乎其微,受到冬季降雪少的影响,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开始生长后,就会因为土壤过于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才会有“大雪不寒明年旱”的说法。

后天就是大雪节气,我们这里在小雪节气后并未迎来降雪,希望能在大雪节气后能痛痛快快的下几场大雪,明年的收成就有了保证。你们那里有“大雪纷纷兆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的说法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转眼又到了大雪的节气,大雪是一年当中24节气的第21个节气,也就是说冬天快要过去一半的时间了,也可以说大雪到来以后北方地区绝大部分出现了封地封河的状况。大雪节气到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有水的地方都出现了上冻,这对于农民可以说是没有其他农活了,除非现在蔬菜大棚里农民还是比较忙的。因为反季节蔬菜需要做好保温的措施,当然还要采摘一些成熟的蔬菜到市场上销售,保障城市的消费者以新鲜的蔬菜食用。



关于大雪节气的俗语非常多,在前段时间也写过大雪节气的俗语。比如说“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不雪明年旱”,这就属于在以前解释过了,被阅读者所读后所认可,阅读量超过了好几十万。题主今天给出的这句农村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雪明年旱。”其实这句俗语和以前解释的那句俗语是一个意思,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

“大雪纷纷是丰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大雪的节气里,如果说大雪纷纷,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天空中飘然落下,寒冷冬天的农作物,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就像盖上了被子一样保暖。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俗语的意思也就说明了,大雪的节气如果下大雪,对于小麦等农作物是极有好处的,能够解决小麦的缺水的问题,也就是保持土壤的墒情,还能够保证寒冷的冬季对小麦有保温的作用。这也正应了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农民经过祖祖辈辈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所总结出来的一个丰收年的规律。



“大雪不寒明年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大雪的节气里如果不寒冷的话,明年就有可能会出现干旱的天气。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就说明了大雪节气的寒冷,把缓缓流淌的河流都结冰给封住了。近年由于全球的气温不断地上涨,即便是在小雪的节气里,地面还是没有被冻封地的现象,也就是说现在中午的温度基本上还在10度左右徘徊。当然大雪的节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的,即便是现在夜间的温度也达到了零下5度左右,特别对于东北等地区已经达到了零下20多度,大地早已被厚厚的积雪盖上河流,早已经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

其实今年是暖冬的概率为100%了,这是一些天气预报专家对今年暖冬预报的预测,主要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大雪不出现寒冷的天气,就会出现土地不上冻、河流不封河的状况。大雪的天气比较暖和,会使得北方的冷空气来的相对比较晚一些,使得太平洋等副热带高气压的暖气流控制着北方地区,这就使得降的雨水比较少,而且温度比较高;因为很难降雨,就造成了干旱的自然现象,毕竟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遇才能够形成雨水,否则的话就是干旱的天气。所以大雪已经到了寒冷的冬季,该寒冷的时候必须得冷,不冷的话就会出现了气候的异常变化。



总之,对于我国老祖宗研究出的二十四节气,的确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至少对于农事的安排,该到什么节气,种什么庄稼,收获什么庄稼都有一个明确的提醒。当然,对于节气里所发生的一些天气状况或者现象的概率性问题,也能够预示后来天气的状况以及农业是否可以丰收的状况。尽管天气瞬息万变,但总体上从我国的天气预报的科学方面来分析,以及农业的生产状况来看,这农村俗语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农一姐


“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今年大雪时间为12月7日,今天距大雪时间还有2天。很多人理解为到了这个节气就该下大雪了,也对也不对,其实“大雪”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意思是指:进入大雪后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来临,天气会逐渐寒冷起来,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候更大了,可不是意指降雪量较大。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大自然是一个永恒循环的生态,它带给我们以四季,什么样的季节就该有什么样的天气,对于人来讲,天气寒冷下雪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乐、还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抵抗力大大增强。当然对于农作物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农村有句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者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季下大雪来年往往是一个丰收年。所以老百姓也说过“冬无雪,麦不结。”,“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大雪不冻倒春寒”说的就是农作物对雨水之需求,所以老百姓的此句谚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然这个需要设定一个区域,那就是长江以北的北方城市了。

大雪到,丰收年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我们北方此句话也广为流传,厚厚的积雪覆盖在小麦上,像是给农作物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其实有关农业专家也曾说过:雪中所含含氮化合物要比正常的雨水中高出3-4倍,下过雪的天气,一旦升温积雪融化,雪水就随着土壤渗透到农作物的根部供之吸收,来增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从而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其次,雪水温度很低也有一定的优点可以直接冻死土壤里面的害虫及虫卵,大学纷纷反而是害虫的克星。

大雪不寒明年旱,有道理

“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不寒倒春寒“,其实呀咱们民间的谚语的确有一定的规律,其实你仔细想想便知道如果冬季中天气温比较高,导致水没有上冻,来年开春极有可能发生干旱湖综合是闹害虫现象,”的确如此啊, 上文咱们已经说过了,寒冷的季节有它自己的好处,违反规律肯定会给人类或作物带来影响。我们村里的大伯大爷一遇到冬季不下雪或者说是暖冬,他们往往会说明年一定会有倒春寒、桃花雪,一旦那个时候降温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就会遭受寒流侵袭,在植物成长过程中遭受阻碍,夏季收麦子势必会减产甚至绝收。有经验的农民一旦冬季一冬无雨雪,春节过后正月十五前对小麦进行灌溉是必然的。

总结:几千年来,这些朴素的谚语指导着农业的发展,现在科技发达了,种植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因此即便遇到这种自然条件”望天收“现象也基本不存在了,所以,大家也要学会顺应自然,学习谚语、保持敬畏,学习新科技实现合理播种有效增收,这才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注意的。您说对吗?


三农记事本


大雪节气过了明天就到了,时间在12月7号,农历是冬月十二。大家是期待大雪节气还是期待大雪天气呢?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但是意义却大不一样的。大雪节气说的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后面还有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当然后面也是数九寒冬的三九冰封天气的到来。


从小雪节气之后,天气就骤然转冷了,气温下降很明显,据天气预报说,最近的低温也是南方的气温低于同期气温,说明今年这个时候比往年要冷的。那是不是后天的大雪节气会下大雪呢?这句话是不是有点拗口呢?其实只是前后两个大雪词性不一样,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大雪节气的大雪是名词,下大雪是动词来看的。

农村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首先我们来分解俗语里面的词语意思。“纷纷”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不寒”是指没有下雪,天气晴好,气候温暖,不冷的意思。这样就好理解的全句了。说的是:今年冬天下大雪的次数多的话,明年就会丰收。如果大雪节气这天,天气晴朗,气候温暖宜人,那么明年就会出现干旱,是干旱之年。这句话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其实这句话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我记得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当地冬天天气很好,什么小雪、大雪节气都是好晴天,最高时的气温能达到15℃左右,在那个冬天只是简单的下了两次小雪,零℃左右的气温都少见。果然在2019年,全年我们比较干旱,导致我们当地的玉米、红薯、花生等庄稼出现干旱,玉米禾干枯,玉米棒子小,玉米粒少。红薯缺水也长的小,花生更是颗粒小,产量比较低。后来油菜都因为干旱种植时间一推再推。

所以我们今年真的想看到“大雪纷纷”,想看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节气即将来临,我们祈祷今年冬天多下点雪,“瑞雪兆丰年”,不要出现“大雪不寒明年旱”的情况。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转眼之间,就进入大雪节气,也宣告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很快来临。每逢一个节气,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且很多和我们的天气情况有关。比如说“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这些不同地区流行的俗语老话,都是关于大雪节气的“天气预言”。


关于题主所说的俗语“大雪纷飞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也是类似的说法,所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大雪节气下雪,农民会丰收,如果大雪节气不冷,是暖冬的话,明年春天少雨而干旱。那么,这种关于节气的气候推断,有道理吗?


关于大雪节气下雪的天气预言,确切的说,这些民间俗语流行于北方地区。因为我们知道,南方下雪的机会太少了,再说区域性气候差别很大,在有些地区,看到这样的谚语俗语,只能一笑而过,因为你问问热带地区的人们,他们当地下过雪吗?而且来年春天的雨水比北方充足多了,所以,题主所提的俗语,还是关于我们北方来说,有些道理吧。

我们知道,北方的年降雨量比较少,比如我们华北地区,本来就是属于半干旱地区,冬季靠西伯利亚的寒流,带来一些雨雪,在低温的情况之下,沙土地容易保墒,如果下了大雪,冬季土壤储备有墒,到了来年开春,少雨的季节,土壤的墒情可以供给作物生长所需,那么,就不会太干旱,庄稼就会有一个好收成。如果在大雪节气还不下雪,冬季怕是暖冬了。暖冬就雨雪少,不寒冷,田间土壤无墒。那么,在最易下雪的季节不下雪,到了春天,可真是“春雨贵如油”啊,可不是明年干旱嘛!


话说回来,大雪不下雪不见得,冬至,小寒和大寒都不会下雪吧?还有三月桃花雪的说法,总归会下雪的吧!以我们当地人的生活经验,冬季只要下大雪,无论早晚,都是“冬季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所以,单单说大雪下雪好,更多的是人们期盼早点下大雪,心里踏实,安心过冬,不用天天盼着下大雪了。


三农的高度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现在已经到了十二月了,属于一年四季最冷的月份了,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零度甚至以下,强冷空气和暖空气交锋的时候会导致降雪。

农村有句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有道理吗?

  • 一、先来说说为什么“大雪纷纷是丰年”

这句俗语还有一种说法是“瑞雪兆丰年”,冬天的积雪覆盖在农作物上,保持地面的温度不受寒流影响,为农作物带来了很好的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积雪也可以为农作物保持土壤的湿度,提供农作物的水分需求,而且雪水中还富含一定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且积雪还可以冻死田中的虫害,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大雪对于冬天农作物来说是丰收的象征,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 二、那“大雪不寒明年旱”是什么意思呢?

大雪的季节,没有到达一个足够的低温,天天艳阳高照暖烘烘的话,可能城里人会很开心,可以搬个凳子出来晒晒太阳。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就苦不堪言了,大雪时节没有降雪,不仅不能帮助农作物冻死农田里虫害,而且天气暖和会加重虫害。除了虫害意外,还会导致干旱,没有降雪就说明没有降水量,没有积雪的水份就不能保证土壤足够的湿度,等到来年的时候,也只会干旱的更加厉害,直接影响的就是农作物的生长,然后降低产量。

农民们种点庄稼很辛苦,虽然“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是俗语,却也是农民们根据许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希望今后的每一年都可以瑞雪兆丰年,次次丰收。

以上是我关于“大雪节气到了,俗语“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有道理吗?”的回答,不知道您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轩辕曰三农


没道理,去年大雪,今年不是干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