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清明节,你会怎样和孩子谈死亡?

清明节,你会怎样和孩子谈死亡?

清明节,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节气,也是中国民族传统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也是很多家长倍感困惑的日子,该不该带孩子去扫墓?几岁可以去?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

祭祖扫墓,不避讳“死亡”话题

“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人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扫墓时,家长难免会遇到孩子对死亡的疑问。这时,请家长们不要躲避——

如果孩子年纪稍小,家长可以用拟人的方法,来解释“死亡”。比如,用孩子心爱的玩具来打比方,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

如果孩子年纪稍大,家长可以带着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让TA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和死亡的。当家长平静地讲解后,孩子就不会对死亡充满恐惧,转而会坦然接受。

清明节,你会怎样和孩子谈死亡?
讲先人故事,启发生命意义

在祭祖和扫墓时,家长应该趁此机会,给孩子讲述先人们的故事,主要讲讲他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讲这些故事,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即使先人们的身体已经死亡,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还存在。

这样就能启发孩子:要好好珍惜全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人活着,应该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出门踏青,感受美好事物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许多家长趁着这个假期,带着孩子外出公园、郊外踏青。孩子们可以爬爬树、看看花、在草地上放风筝,从土里挖条蚯蚓,到林间观飞鸟回巢…… 这样,孩子就能真正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清明节,你会怎样和孩子谈死亡?

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人作为最有灵性的动物,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珍爱一草一花,一物一人,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追求美好的事物。

植树栽花,学会关怀照顾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家长们可以趁机教孩子种花种草,让TA参与到种植、照料花草的过程中。这样,孩子会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体悟,从而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其它的生命,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关怀和照顾他人。

瞧,棉花糖在院子里种起了小树,还在阳台上种了观音莲、十二卷等小型多肉植物,不占空间又很好看!

清明节,你会怎样和孩子谈死亡?

清明,如此澄澈的两个字,所寄托和承载的,不该全都是沉重的东西。

孩子,如此纯真的年纪,所见到和了解的,也不该全都是沉重的东西。

有些东西固然不能忘记,需要延续,但不能局限,而是要从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土壤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