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沙漠能变绿洲,而黄土高原为什么不能建成青山碧水呢?

求学问464


沙漠变为绿洲,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治沙成功点亮了中国绿,可黄土高原为什么还没有建成青山绿水呢,难道比沙漠还难治理?就黄土高源治理难易程度来看,也不比毛乌素、库布其沙漠容易,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黄土自身结构问题,二是黄土高原降水变率比较大的原因。

黄土以粉砂为主,由于是风力作用沉积,颗粒之间结合得不紧密,有许多孔隙,这些孔隙相对于一般的风化物较大,加剧的吸水能力,透水性还高,降雨后水份沿着孔隙向下运动,溶解和移动了一些盐类物质和更细粒的粉砂,使得孔隙不断地变大,另外,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使得黄土抗流水侵蚀很差,稍遇流水和重力作用,土层就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坍塌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沟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千沟万壑的地表。

其次,黄土高原所在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降水量不是很高,多数400mm左右,但一年降水四季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每当7月底8月初,副热带高压北移,主雨带来到了黄河流域,夏季风携带着大量暖湿气流,登上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降水,这些雨水冲蚀着松散的黄土地表,破坏了植被结构,丧失了土壤肥力。形成了裸露的地表,造成了环境非常恶劣。

上表:我们选取黄土高原延安的降水数据,7、8两月分别是112、117mm,而其它月份降水数据很少,这样的降水特点特别不利于土壤蓄水,涵养水源,加之黄土结构特殊,使之治理起来非常不容易。

如果我们从西往东观察一下,黄土高原的东部,太行山西侧,这里的黄土比较薄,由于底部有基岩的存在,降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性就很差了,相对应绿化就容易起来,特别是太行山南侧,很多地方都是绿水青山,花香鸟语的风景区,如云台山,长治等地。

毛乌素、库布其沙漠正好处于黄土高原西侧,垦殖化边缘,又有黄河穿过,地层多为河流和湖相沉积,地下水埋藏比较浅,治理起来相对于黄土高原还容易一些,所以有人说沙漠都变成了绿洲,反则黄土高原却不能建成绿水青山。

事实上我国那么多沙漠治理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了,如腾格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治理起来要比黄土高原难多了,二者是不能相比的,这里不再展开讨论,所以说沙漠能变绿洲,而黄土高原还不能建成青山碧水。


地理纵横


黄土高原肯定能变成青山碧水,只不过需要科学的实施,以及成本的投入,并且改造沙漠和黄土高原都是个时间久远的过程,就比如砍倒一棵树一分钟的时间,但培养一棵树却要几十年的时间。黄土高原要想建成青山碧水,也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并且任务很艰巨。黄土高原曾经也是像长江流域一样,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但由于地球上万年的气候变化以及地貌的改变,最终植物退化,到后期由于人类的栖息利用也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沙化情况。如今黄河水一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并且黄土层稀疏且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针对于黄土高原地区已经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目前我国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虽然在前期的生产过程中对黄土高原的植被造成了破坏,但是科学的治理还是能带来改观的,陕北高原的毛乌素沙漠目前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期随着治理投入,相信还会有很多高原形成绿洲。另外,黄土高原气候比较干燥,干燥土壤厚度很大,不像长江流域土地那么潮湿肥沃,给植物的生长也带来了困扰,所以黄土高原植被不像长江流域那样茂盛,仅能种植一些抗旱能力强的针叶植物,改变高原还需要从边缘向内部一点点渗透,但是变成青山碧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地理有意思


沙漠能变绿洲,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在我国辛勤劳动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中国的十大沙漠中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变成了绿洲,将我国北方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源头控制,袭扰影响我国北方多年的自然灾害源头消失。这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人定胜天,不无道理,虽然有时候我们人类在大自然灾难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黄土高原,别名乌金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世界上黄土最集中的地区,横跨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宁夏,七省大部分。其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平均海拔800—1000米,属于我国第二阶梯。黄土高原,北起黄河沿岸,南至秦岭北麓,东起太行山山脉,西至日月山西麓,主要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陇中高原、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等组成。黄河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黄土高原,因而得名。

提起黄土高原,满眼都是泪水啊,历史上黄土高原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光秃秃的,没有植被,千沟万壑,一望无际的黄土。历史上黄土高原是郁郁葱葱,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很高的地区之一。后来由于自然火灾,人类激增,对木材的大量需求,大肆砍伐树木,毁林种田等,才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既然沙漠能变成绿洲,作为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为什么不能建成青山碧水呢?改变这里祖祖辈辈人民面朝黄土,背靠天的情况呢?黄土高原为什么不能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那么碧波荡漾,植被茂盛呢?

黄土高原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深处内陆,气候干旱,而秦岭又阻挠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北上,导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是在150—750毫米之间,不算丰沛,且降水时间分布极其不均,黄土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两季,而冬春季干旱少雨。降水的集中,力度之大,加上黄土高原土质松散,黄土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强,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出现千沟万壑的景象,常年反复恶性循环,即使长点青草植被也被大水冲走,植被结构被破坏,而无法形成大面积植被,也就难以形成青山碧水的景象。狂风骤起,尘土蔽日,鸟无栖树,这是原来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但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黄土高原地区构建水库、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才使得黄土高原植被率得以改善,正在向良性方面发展,但是这需要时间来证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成效的。因此即使沙漠变绿州,黄土高原也很难短期内建成青山碧水唯美的“画面”。


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这个问题首先看看黄土高原变成荒凉原因。

气候变化是使得黄土高原逐渐荒凉原因之一,例如现在的渭河盆地在第三纪末期是古湖泊,到第四纪早更新世气候开始干旱,雨量减少使得湖泊萎缩,逐渐演化为河流,到晚更新世干旱气候显著,但从50年代发现的纳玛古象化石可以佐证,植被还不错。根据六千年前的仰韶遗址推断,人类主要靠打猎和打鱼生活,当时的浐河水量丰沛且有森林,野兽经常出没。公元前700年的秦人的文字还记载“佳杨及柳”“漫之小鱼,其游躇躇”渭河支流千河的景象,但现在气候太干燥,降水太少,以上都不复存在了。


除了气候,还有人类的发展也是黄土高原变荒凉的重要因素,根据考古推断,秦汉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总人口850-900万,密度平均5-6人每平方公里。清代以前维持1000万-1500万的人口,密度大概10人。清代之后人口密度增加30-100人。到1985年增加到200人的密度,现在密度已超过250人。说明黄土高原需要承载越来越多人口,带来的是森林砍伐,过度开垦,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所以回到题目,要使黄土高原变绿,首先要解决自然和人的供给矛盾。其次造林种草退耕还林,特别是坡角较大的坡面应禁止垦殖。还要拦沙保土,减少水土流失。最重要要节水啊。下图为治理前后对照图。



昆仑还东国


沙漠能变绿洲,而黄土高原为什么不能建成青山碧水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黄土高原的成因才能来讨论如何治理,早期的并不是现在这般模样的黄土高原,而是有着大面积植被覆盖的高原!原因有几个:

一、植被减少

二、水土流失

很多朋友也许不太理解,黄土高原不是很干燥么!因为在电视中看到的黄土地都是风一吹就扬尘,哪来的水土流失?其实黄土高原上年降水量也有150~750毫米,比起很多草原地区来的降水都要丰富,但为什么黄土高原还会变成这副德行?原因也简单,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而冬春季干旱少雨,降水量都集中在夏秋季节,集中降水导致大量水土流失,恶性循环!

夏季时北方热低压前部与太平洋海洋性湿润空气交锋形成降雨,秋季则暖湿气团受到北方冷空气挤压南退却被秦岭阻挡形成降雨!尽管两个季节形成的降水原因不同,但全年几乎降雨都在这个两个季节就是了!这种气候有点类似非洲草原的雨季与旱季,但此处却是高原,相对于平原地区水土流失是十分严重的!

上图为有植被覆盖的丘陵地带和无植被覆盖丘陵地带水土流失对比!

黄土高原上即时水土流失的案例,一场大雨后路两旁就出现了沟壑,都是冲刷了之后留下的“河床”,可以想象下一场雨后这里会有怎么样的场景!这也是黄河经过黄土高原之前并不叫黄河的原因!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土质疏松,坡面太陡等因素造成,后面几个条件我们都无法实现,唯有能操作的是增加植被,因为黄土高原上还是有绿化基础的!主要可以按如下基本思路:

一、退耕还林

从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平整过的土地是耕地,一旦下秋季来临,这些土质疏松区域是流失的主要地区,因为在周围坡面反而有零星植被覆盖,因此适当减少这些区域也是避免水土流失的关键!

二、增加植被覆盖

增加植被覆盖率,当然需要大量的政策性扶持,比如多年生的果木以及比较耐黄土高原这种气候的树木种植。

三、构筑水库

在不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区域构筑水库(避免水土流入沉积,减少库容,必须考虑清淤等),形成春季灌溉区域,也调节暴雨时的洪水冲刷!

黄土高原的龙洲水库,造就大面积的灌溉区,辐射效应影响下游大片区域,形成良性循环!当然黄土高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治理也不是几年就能成功,而是需要不懈投入,努力数十年甚至百年来改变这个区域!一旦改观,那么将惠及整个中国中原地区,历史上“逐鹿中原”这个最富饶地区将新迎来有一个发展机遇!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大家可以到山西省右玉县看看,虽然宣传的从建国开始一直坚持植树造林到现在,但是右玉县城感觉是九十年代的样子,虽然树很多,但感觉没有连成片,而且树长的很慢很慢,人类要想改变气候真的很难啊!


姜宇杰162


白山黑水土地肥沃这是在描述东北,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这是在介绍长三角地区,而大家一提到黄土高原就会在大脑中出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难形象,如果在配上一首陕北民歌那感觉就是潸然泪下。

但黄土高原并非一直如此,它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大体上有方面原因:一是自然影响、二是人为所致

在2000多万年前青藏高原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这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进入内陆,从此内陆开始干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大面积沙漠。

而每年的冬季风都会带着大量的沙尘东进,到达甘肃、陕西境内,被秦岭、太行山的阻隔沙粒逐渐沉积。在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气候影响逐渐形成的塬、墚、峁等地貌,就变变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人为的原因就是大量的植被被砍伐,由于黄土高原的气候本就是干旱粮食产量不足,就需要不断的开垦种植变成更多的农田,从而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从而形成这种局面。《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可是在描述曾经的黄土高原风光。



要想把黄土高原变成青山绿水也只能从上边两个途径出发,一是人口迁离大面的退耕还林;二是把青藏高原打开一个缺口让印度洋水汽进到内陆,经过时间的洗礼黄土高原最终将会郁郁葱葱的。当然上边的两种办法目前都做不到,那么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土高原的问题。



科学黑洞


我们都知道,沙漠形成的根源在于气候环境,其次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破坏了沙漠边缘植被,导致土壤沙化,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使得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危机人类的生存空间。对于天然形成的沙漠不是消灭掉,而是合理治理防治扩大,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壤沙化,可以从规范人类活动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恢复沙漠边缘植被,阻止沙漠扩大。

题主所说的“沙漠变绿洲”最现实的例子应该就是总面积约为4.22万平方千米的毛乌素沙漠,目前已经绿化了约5000万亩(约合3.33万平方千米),即将完全变成毛乌素森林。毛乌素沙漠的形成是由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其中人的活动是主因,自唐朝积沙开始,先后经过五代十国、宋辽西金、元、明、清,由于不合理开垦、战乱等,这使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就地起沙形成沙漠,并在强劲的西北风的作用下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沙尘暴来源之一。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是中国四大高原(其它三个分别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之一,它由陇中高原、河套平原、陕甘晋高原、山西高原以及鄂尔多斯高原组成,总面积约为64万平方千米,比四川、黑龙江这样的面积大省都要大,几乎是湖南、广西以及陕西三省区的面积之和。

众多学者认为,黄土高原约100米左右厚的黄土层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它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亚欧大陆冬季风、西风带以及秦岭、太行山等地表形态密不可分,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造成中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内部沙漠、戈壁广布,由于降水少岩石和沙粒在热胀冷缩等作用下风化的更快,形成更为细小的粉沙或黏土,因此这里就形成了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来源之地;


2、由于青藏高原的机械阻挡作用而形成的西风北支流与亚洲冬季风急流交汇,形成加强版的冬季风,在强劲风力作用下细小的黏土被一路向东南吹行;


3、在秦岭、六盘山、太行山等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下,风力逐渐减弱,所携带的沙尘渐渐堆积而形成了黄土层。

这种堆积的黄土具有粘性大、土质疏松、直立性强等特点,而黄土高原处于季风气候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较快、植被覆盖率地,因此黄土高原极易受到流水侵蚀而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人们常生活“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向来不会被这些问题所折服,而且在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主要采取了生物、工程和耕作三大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打坝淤地等,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

近年来,尽管通过科学的治理,黄土高原已经渐渐的披上了“绿衣”,但是想要完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还是任重道远。但是,小地相信只要科学把握、坚持不懈,黄土高原会重新出现一片片茂密的森林。



地理那些事


调水至黄河,加大破坏黄土高原(土厚三四百米),把黄河泥沙流入黄海,再做一个大平原。


陈铃水


黄土高原不能变成绿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羊。大片大片的放羊什么草长不起来,什么树也长不起来,全被羊啃光了。如果黄土高原想改变模样,必须禁牧,不然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