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年紀輕輕,為什麼要給努爾哈赤殉葬?

顏煥原


後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帶著沒能進軍中原的遺憾於盛京病逝,由於努爾哈赤去世的突然,所以其生前並沒有留下關於繼承人的遺囑,因此,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皇位的繼承一時間變得波譎雲詭。但是最終後金的汗位卻花落皇太極之手,人們還沒來得及歡呼皇太極即位之時,便傳出了努爾哈赤留有遺詔命大妃阿巴亥殉葬的消息,一時間人們紛紛愕然。最終阿巴亥在四大貝勒的注視下懸樑自盡了。明眼人都不難看出,實際上所謂的努爾哈赤遺詔是否存在都很難說,所謂的大妃阿巴亥殉葬實際上是出自皇太極的意思,那麼為何皇太極要求大妃阿巴亥殉葬呢?

首先,阿巴亥的死斷絕了其子多爾袞即位的可能:

儘管大妃阿巴亥並非努爾哈赤的原配妻子,但是她確是努爾哈赤晚年最為寵愛的女人,這個女人在努爾哈赤的晚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阿巴亥還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的多爾袞和多鐸兄弟更是深受晚年努爾哈赤的寵愛,努爾哈赤晚年曾經一度向將其作為即繼承人來培養,更有傳言說努爾哈赤在晚年一度想將其立為儲君。雖然努爾哈赤的這一意願沒有落實,但是阿巴亥母子對於皇太極的順利即位仍然有著巨大的威脅,所以皇太極逼迫阿巴亥殉葬實際上就是為了剷除阻擋自己順利即位的一切威脅。而逼死了阿巴亥,則使得年幼的多爾袞兄弟失去了依靠了支持,也使多爾袞的即位成為不可能。

其次,阿巴亥的死讓禮親王代善沒有二即位的可能:

除了多爾袞兄弟之外,皇太極的即位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巨大的對手,這個人就是在努爾哈赤長子褚英死後成為了事實上的是長子的大貝勒代善。褚英死後,努爾哈赤曾經一度將代善作為繼承人來培養,不僅每次出征都將其帶在身邊,還多次讓其作為主帥領兵出征,這其實都是在歷練代善,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代善的形象和聲譽收到了巨大的影響,這時什麼事情呢?其實就是代善和作為其繼母的大妃阿巴亥傳出了緋聞。

據說是因為阿巴亥眼見努爾哈赤已經年老,擔心努爾哈赤死後自己無所倚仗,因此將自己的身家寄託在極有可能日後成為大汗的代善身上。具體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說當時的阿巴亥親子做了食物送給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接受了食物但是沒有吃,而但代善接到食物後便吃了。另外據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更有甚者說阿巴亥曾在宮中舉行聚會時,和代善眉來眼去。這件事情讓努爾哈赤非常惱火,努爾哈赤經過調查後發現事情基本屬實,但是出於家醜不可外揚的目的,努爾哈赤在事情發生後不就便寬恕了阿巴亥。關於這件事情,後來的一些史學家也曾經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們都認為這一事件的告發者極有可能是受到了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此舉意在以達到排擠代善,打擊阿巴亥的目的,事實上,皇太極的這一招數也確實取得了一箭雙鵰的效果。

因為努爾哈赤死前沒有留下關於繼承人的遺詔,因此在努爾哈赤死後極有可能出現阿巴亥以努爾哈赤遺孀的身份擁立代善為繼承人的局面,為防止出現這樣不利於皇太極的情勢,阿巴亥的死成為了必然。

第三,阿巴亥的死為皇太極掌權掃清了障礙:

如果阿巴亥不死,即便是皇太極順利即位,但是仍然要尊奉阿巴亥為王大妃(相當於皇太后)因為阿巴亥是皇太極的嫡母,憑藉這樣的特殊身份,阿巴亥如果不認可皇太極的即位,那將是極其危險的,阿巴亥極有可能在皇太極即位後與其發生權力衝突,而阿巴亥是否會在皇太極即位後聯合其他勢力擁立自己的兒子多爾袞或者代善,也將是一個未知數。所以為了以絕後患,皇太極必須以殉葬的說辭強迫阿巴亥去死。

阿巴亥的死使得皇太極的即位失去了最大的威脅,同時還打擊了代善,並且絕了多爾袞即位的可能,因此實在不能不說是一招高棋。


歷史課課代表


阿巴亥,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也是第四任大妃,地位相當於皇后。1601年,年僅12歲的阿巴亥在叔叔布佔泰的安排下嫁給了43歲的大叔級丈夫努爾哈赤。機靈聰敏的阿巴亥很快就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愛,陸續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之後,因明朝大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後金後方吃緊,開始回師瀋陽,在回瀋陽的路上因背瘡突發而死。滿洲人素有殉葬的風俗,一般是自己的小妾而且沒有幼子。但是奇怪的是阿巴亥當時不但是大妃,而且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幼子多爾袞和多鐸。為何會被選中殉葬?

一切都來源於努爾哈赤死後的皇位爭奪戰!

努爾哈赤到底有沒有留下遺詔,指定陪葬人

為什麼是阿巴亥?據現在的史料記載,是以皇太極為首的諸貝勒借努爾哈赤遺命,來逼迫阿巴亥殉葬。《武皇帝實錄》記載:

帝后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至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吾終必令殉之。

這段文字為後人所記載,顯然有失偏頗。努爾哈赤已死,紅口白牙,無憑無證,怎麼能證明努爾哈赤有這樣的遺言呢?

而且,在努爾哈赤臨死前曾緊急召阿巴亥到清河湯泉療養地,和阿巴亥有一番密談,此時努爾哈赤已經病危,肯定是交代後事,不出所料的話應該是立阿巴亥為皇太后,立多爾袞為繼承人。因此不可能指定阿巴亥殉葬。

所以在《武皇帝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為國事,子孫早有明訓,臨終遂不言。

也就是說,關於後事問題,努爾哈赤已經早有安排,所以他臨死的時候並沒有留下什麼遺言。

為什麼皇太極一定要阿巴亥死?為什麼是殉葬?

努爾哈赤死後,圍繞著汗位的繼承問題,幾大貝勒之間展開了一番爭奪,當時最有實力競爭的當屬四大貝勒,也就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但是大貝勒代善因為和阿巴亥有緋聞,被努爾哈赤處罰過,加上他性格忠厚,無意爭奪汗位,於是就積極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並非正統,他與皇太極關係很好,於是也積極擁立皇太極。三貝勒莽古爾泰,曾經弒殺親母,也被努爾哈赤處罰過,不可能被八旗所擁立。所以他也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

那麼,現在皇太極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不!

在他身邊還有一個潛在的威脅,那就是阿巴亥母子四人。滿清以八旗立國,努爾哈赤有令,八旗地位平等,共同面南而坐。而當時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各掌一旗,三旗人馬加上阿巴亥大妃的身份,足以推翻皇太極的汗位。這一點不僅令皇太極畏懼,連其他貝勒也是有所畏懼的。所以,以皇太極的謀略,阿巴亥是必須得死,她死後,她的兩個幼子就好控制了。

但是,怎麼讓阿巴亥死,這是個問題,殉葬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於是皇太極聯合代善、阿敏等王公貝勒,假借努爾哈赤遺囑逼迫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完美的解決帶了潛在的威脅,成功的登上了大汗的位置,並在十年後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皇太極的佈局能力,二貝勒阿敏被努爾哈赤懲罰的時候,皇太極主動出來為阿敏求情,獲得了阿敏的好感,成功的拿到了阿敏的一票。提前收買了努爾哈赤的兩個庶妃德因澤和阿濟根,讓她們編造阿巴亥和代善的緋聞,一舉打擊了代善和阿巴亥兩個競爭對手。

努爾哈赤死前和阿巴亥的密談到底是什麼內容,現在不可得而知。如果真的是讓多爾袞繼位,那麼阿巴亥為什麼不說?

不說是正確的選擇,在當時的情況下,皇太極已經聯合了眾貝勒,形成壓倒性的優勢,而自己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還未成年,即便是自己說了,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會給多爾袞招來殺身之禍。以皇太極的性格,如果得知努爾哈赤有這樣的遺言,那麼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除掉多爾袞。

但是阿巴亥不說,就保全了多爾袞。多爾袞也沒有辜負母親,跟隨皇太極屢立戰功,帶領大軍入主中原,當上了攝政王,成為無冕之王,也算是對得起母親阿巴亥的一死了。


歷史百小生


阿巴亥是一位年輕貌美、溫柔體貼的女人,然而她的命運卻很悲慘。阿巴亥的婚姻身不由已,連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年僅37歲的她,為什麼要跟隨努爾哈赤而去?

事件的背景

阿巴亥,生於1590年,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7歲失去了父親,由叔父布佔泰收養。1601年,叔叔布佔泰為了求得一時的安定,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許配給43歲的努爾哈赤。

阿巴亥憑藉傾國傾城的容貌和聰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在13歲的時候就從後宮中脫穎而出晉升為大福晉。短短几年,阿巴亥就為努爾哈赤生育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

然而,天公不作美。公元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在回盛京的途中病逝。隨後,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就說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按照清朝的殉葬制度,嫡妻以及有子女的小老婆不必殉葬。那麼,為什麼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呢?

阿巴亥和代善相好,讓努爾哈赤頭頂一片綠草原

按照滿清遊牧民族的習俗,父親死後,由兒子繼承家產和庶母。努爾哈赤準備把阿巴亥賜給自己的二兒子代善,阿巴亥也知道只有抓住代善這根救命稻草才能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阿巴亥和代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暗通款曲。

卻不料這件事被皇太極知道了,直接小報告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一聽,火冒三丈,直接廢除了代善的繼承權。阿巴亥在此事件中也被拋棄,與自己的三個兒子在小黑屋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努爾哈赤就接回阿巴亥母子,並且恢復其名分。

因此,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爾哈赤遺詔,很有可能是皇太極聯合其他貝勒矯詔。原因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書,無論是《滿洲實錄》還是《太祖實錄》都記載:

“上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訂告誡,臨崩不復言及。”

意思是說努爾哈赤臨終前並沒有留下遺言,這騰空出現的遺詔讓人難以置信。

第二,滿清對於妃子殉死是有規定的:殉夫的都是級別比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當時有多爾袞和多鐸兩個幼子需要照顧。這兩點都不符合殉死的條件。

第三,努爾哈赤生前寵愛阿巴亥,對於她跟代善好上都能寬大處理。而臨終前,努爾哈赤完全沒理由讓毫無過失還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慮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那麼,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為什麼要矯詔,要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很疼愛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特別是“聰穎異常”的多爾袞,還將八旗中的三旗交給他們掌管。一旦他們長大成大,勢必成為一方諸侯。

兄弟三人聯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阿巴亥當靠山,那將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皇太極等人形成威脅。所以必須抓住時機,在多爾袞兄弟羽翼未豐時,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爾哈赤臨終前,特地召見阿巴亥,和她走完生命的最後五天。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將汗位傳給了多爾袞,由代善輔政。如果紀錄屬實,那這個決策很有可能就是努爾哈赤與阿巴亥共同商議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爾哈赤臨終前發生的事以及說過的話,阿巴亥都是見證人。她有最終解釋權,能夠影響到未來的繼承人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她自然成了皇太極奪取汗位的最大障礙,必須除掉。

第三,皇太極認為母親的死,跟阿巴亥有很大關係,因此心中痛恨她

皇太極的的生母孟古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輕貌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然而,當比她年輕十五歲又風姿綽約的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一切都變了。

努爾哈赤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阿巴亥,孟古也只能獨守空房。所有的羨慕、嫉妒、仇恨湧上心頭,讓性格內向的孟古鬱鬱寡歡,以至積憂成疾,兩年後就去世了,阿巴亥順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孟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年僅11歲,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打擊很大。因此,他會認為母親的去世與阿巴亥有直接關係,就此埋下仇恨的種子。加上謀奪汗位的需要,新仇舊恨加在一起,皇太極肯定不會心軟。


憶史官


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女人

努爾哈赤一生有四位大妃(相當於皇后),其中三位都先他而逝,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孟古姐姐(也有人說孟古姐姐並沒有成為大妃,這樣算就是三位大妃),而第四位大妃,卻是為他殉葬的。她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

阿巴亥無疑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女人。她是我們前面“葉赫老女”中和東哥定了兩次婚的烏拉部布佔泰的侄女。

布佔泰在“九部之戰”中被努爾哈赤俘虜,不過努爾哈赤對他還是很優待的,不但沒有殺,還先後把自己家族裡的三位女子都嫁給了他,包括努爾哈赤自己的女兒穆庫什。

為了討好努爾哈赤,布佔泰也把自己哥哥滿泰的女兒阿巴亥嫁給了努爾哈赤,那一年,阿巴亥才十二歲。

這位烏拉部的小姑娘可不簡單,很快就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愛,並且連生三個兒子——第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這個過程中,孟古姐姐因病去世,阿巴亥後來居上,超越其他宮妃成為大妃。

到此,阿巴亥一直是幸運的。在她侍奉努爾哈赤那些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後金,發佈“七大恨”,公開討伐明朝,可謂蒸蒸日上。

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年紀雖小,卻因為是“嫡出”,早早地就被封為“貝勒”,在“四小貝勒”中佔了三個。假以時日,這三個孩子中會不會出一個“汗王”,也不一定啊。可是突然間,阿巴亥的大妃位被努爾哈赤給“擼”掉了,而且還把她趕出了宮廷,另外居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與“兒子”有染的阿巴亥

原來,是有庶妃(相當於後來的貴人、常在之類的低級宮嬪)告發大妃,說她與大貝勒有染!

大貝勒叫代善,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子。努爾哈赤和他的原配夫人佟佳氏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儲英,因獲罪而被賜死。次子代善,此時在諸子中居長,也是當時的“四大貝勒”之首。

努爾哈赤晚年,子侄中有“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三貝勒莽古爾泰(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孟古姐姐的兒子,第八子,後來的清太宗)。

代善居長,軍功多而又老成持重,努爾哈赤自然分外倚重他。可是,代善怎麼會和“小媽”阿巴亥有染呢?

要說這事情還是努爾哈赤自己惹出來的。當時滿族有“收繼婚”的習俗,也就是說,當現任首領(或者是某一家貴族的家長)去世後,繼任的首領可以娶前任首領的妻子為妻,即所謂“收繼”。

努爾哈赤當時已經六十多歲,感覺自己時日不多,而大妃阿巴亥正值妙齡(三十歲左右),她的幾個孩子也小,覺得應該給她們今後的生活找個依靠,所以有一次和代善提出,要把阿巴亥母子託付給他。

當然,努爾哈赤這麼說,不僅是把大妃母子託付給代善,還隱含著想傳位給代善的意思。

這對代善和阿巴亥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可惜的是努爾哈赤的話說得太早了點,反而讓當事人心癢起來。

據說後來,阿巴亥趁著努爾哈赤出征,而代善留守的機會,曾經給代善和皇太極都送過好吃的(對於這些好吃的,代善吃了,皇太極卻沒動)。然後,有人看見大妃在大貝勒面前濃妝豔抹,眉來眼去。更有甚者,有人看見大妃半夜裡往大貝勒家跑……

以上都是告密的庶妃德因澤說的。努爾哈赤當然大怒——我還沒死呢!不過,為了保持體面,他並沒有以這個罪過處罰阿巴亥(那也太丟人了),而是找了另外一個理由——說阿巴亥本性貪婪,私藏財物,所以取消大妃名號,趕出宮去另住。

此事的真相如何,已經無從知曉了。但是,結果是清楚的——有了這麼一段桃色新聞,代善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徹底沒有了。

那麼剩下的三個貝勒,阿敏是侄子,莽古爾泰人如其名,過於粗魯,有勇無謀,所以——四貝勒皇太極的繼位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有人推測,德因澤告的狀,是皇太極授意的。

這一招挺毒,不過阿巴亥的魅力真的很大,被逐一年之後,努爾哈赤就把她召回,恢復了大妃名號。到努爾哈赤臨終之前,他首先招來的也是阿巴亥,是阿巴亥陪伴他走到了生命最後一刻。

被弓弦勒死的大妃子

努爾哈赤賓天,皇太極在眾貝勒的推舉下繼承了漢位。這其中代善的功勞不小,是他帶頭要擁立皇太極的。或許是因為自己於漢位無望,想找個強有力的靠山吧。

這件事發生在努爾哈赤賓天、眾皇子趕來的那一天。可是接下來的這一天,卻宣佈了努爾哈赤的一道遺命——命大妃阿巴亥殉葬。

滿族早期雖有殉葬的習俗,一般是讓奴僕殉葬,大妃殉葬,卻是清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努爾哈赤真的那樣記恨阿巴亥的出軌,非得讓她陪著一起死嗎?難道他不顧及那三個年幼的兒子,沒有了孃親的照看,前路兇險嗎?

也有人說,努爾哈赤讓阿巴亥殉葬,是為了給繼位的皇太極掃清障礙——這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皇太極不是軟弱的建文帝,非得讓老祖父朱元璋殺盡功臣掃平道路,相反,皇太極此時已經足夠強大,想除掉阿巴亥——他可以自己來。

是的,關於阿巴亥殉葬的另一種說法是,皇太極和其他三大貝勒假傳遺命,逼阿巴亥殉葬。不要忘記,阿巴亥是最後和努爾哈赤待在一起的人,她手中是否會有其他的遺詔——比如,讓多爾袞繼位?即使沒有什麼遺詔,阿濟格三兄弟,如果有這位能幹額孃的支持,後患會有多大?所以,要除掉阿巴亥的,應該就是皇太極,而且這次,他辦到了。

在努爾哈赤去世後一天,大妃阿巴亥殉葬了。臨死前,她哭著要求四大貝勒照顧好她的孩子們,得到肯定的答覆,才自殺身亡(也有更恐怖的傳說——是用弓弦勒死的)。

其實,還有兩個殉葬者,就是前面告發阿巴亥的庶妃德因澤以及另一位和她交好的庶妃阿濟根。——唉,滅口滅得真乾淨。

阿巴亥死了。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後來為皇太極衝鋒陷陣,都立下赫赫戰功。再後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成了攝政王,帶領清軍入關,一時間權傾朝野。

為了給自己“殉葬”的“額娘”一個交代,阿巴亥被追封為孝烈武皇后。不過,這次死後的追封時間也很短暫。多爾袞因病在永平去世,成年後的順治帝因為對多爾袞的仇恨,剝奪了阿巴亥的皇后追封,連牌位也移出了太廟。


邊讀邊看話歷史


阿巴亥殉葬是被皇太極逼迫,還是因為努爾哈赤的遺命?阿巴亥的三個親兒子為啥沒有站出來保護她呢?

這要從阿巴亥的生平說起,傳說阿巴亥小時候不僅貌美,而且善“機變”,阿巴亥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十三歲被被封為大福晉,這對一個沒有子女和資歷的少女來說,就不僅僅是努爾哈赤的寵愛了,也說明她非常的善“機變”,懂得討好努爾哈赤,使其相信她能做好大福晉,其後生了三子,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但努爾哈赤比阿巴亥大31歲,後金有收婚習俗,“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 就是說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他的後母收做妻子。努爾哈赤因喜愛阿巴亥,就為她考慮,跟她說:“我死後,你可以嫁給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二子,大貝勒,阿巴亥聽者有心,也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年幼的三子,就私下裡跟代善多交往。

代善是努爾哈赤指定的汗位繼承人,皇太極為了汗位,就指使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告發: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大福晉裝扮豔麗,穿金戴珠,半夜出宮去大貝勒府幽會。努爾哈赤大怒,但這件事牽扯到大福晉和大貝勒,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和汗位繼承人,思考再三之後,努爾哈赤決定壓下此事,就對眾人解釋說:“我說過,死後要將大福晉及其三子託大貝勒照顧,所以大福晉交往於大貝勒”。

努爾哈赤親自出馬平息了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會有任何異議或者懷疑了,但是後面事情的發展就不是努爾哈赤所能料想到的了,這個計策非常惡毒,就是不能辯解,越說越讓努爾哈赤憤怒,其他人看到了,就在一旁煽風點火,努爾哈赤雖然同意讓阿巴亥嫁給代善,但那是他死了以後,還沒死呢,阿巴亥就跟大貝勒代善私下幽會,深情款款,這就太過分了,於是一怒之下,就派人去阿濟格喝阿巴亥的孃家搜出金銀珠寶,然後以此為由,將大福晉休棄。

此後,努爾哈赤提升了庶妃德因澤和阿濟根的地位,但兩人根本替代不了阿巴亥擔不起大福晉的責任,於是努爾哈赤佔領遼陽之後,不得不召回休棄了一年的阿巴亥,將其重新立為大福晉。由此可見,努爾哈赤依舊信任阿巴亥,需要她為自己的事業助陣。

此次復出,阿巴亥一改從前,帶領後宮眾菲接觸政務,走向前臺,比如出席東京城的奠基典禮,奔赴廣寧前線慰問,隨大汗為墾地開邊出行等,這時的她也就更遭到皇太極等貝勒的忌憚,但努爾哈赤還沒死,大福晉的地位不可動搖。

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就乘船從太子河順流而下,到渾河,命人去請大福晉阿巴亥,阿巴亥乘船相迎,然後一起到璦雞堡時,帝崩。阿巴亥沒有了靠山,孤苦無助,痛哭不已。趁努爾哈赤屍骨未寒,皇太極就抓住時機,聯合眾貝勒,衝進後宮,傳達遺旨,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

其一是努爾哈赤的遺命,史書記載:“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阿巴亥是國母,權力很大,參與朝政,且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恐後來人無法制約她,讓她以大福晉的地位作亂,所以努爾哈赤留下遺囑給眾貝勒:我死後,一定要讓她殉葬。這其中包括她的三個兒子也接受了這樣的遺命。

其二,政治需要,對於正在爭奪汗位的皇太極來說,處死阿巴亥不但可以打擊代善,讓他失去爭奪汗位的一大助力,而且可以對付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倘若阿巴亥和其三子聯合,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阿巴亥。

其三,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實力都不太強,再加上皇太極以父汗的遺命做為要挾,他們不敢不從。

所以,說皇太極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倒不如說,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其三子沒有救母,也是遵從父命以及當時的實力有限,假設努爾哈赤再晚死十年,多爾袞就有能力跟皇太極抗衡,阿巴亥可能就不用陪葬了。大家以為呢?


朱君看史


皇太極讓阿巴亥給努爾哈赤殉葬是為了滅口,為了給自己今後的統治消除隱患!


努爾哈赤撒手人寰後,皇太極在眾貝勒的推舉下(有威逼因素)繼承了汗位。曾是皇位準繼承人的代善對皇太極上位蹶功至偉,他是擁立皇太極登基的始作俑者。

他因早前與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事洩後,被努爾哈赤否決了儲位繼承人,他在自知繼位無望時,就轉身尋找靠山。於是,在擁立皇太極當皇帝的事情上他活躍,也最積極!

努爾哈赤殯天、眾貝勒、皇子趕到第二天,皇太極卻宣佈了努爾哈赤的一道遺命:命大妃阿巴亥殉葬。

滿族起源於後金,早期有讓奴僕殉葬的陋習。大妃殉葬,在清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尤其是,阿巴亥還生育了三位皇子。按道理,無論如何,人殉也輪不到阿巴亥頭上。

有史料表明:努爾哈赤是記恨阿巴亥的出軌讓她殉葬的!我覺得可信度不大,因為,滿族無漢人的貞操觀念,有父死子繼後母的傳統。又阿巴亥後來還是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溺,而她最小的兒子尚幼,還需要阿巴亥來照料!估計努爾哈赤生前要阿巴亥殉葬的記載是皇太極等人令史官杜撰的。


皇太極為什麼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

1.主事是為了滅口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彌留之際待在他身邊的人,努爾哈赤是遺囑她自己最清楚!如果努爾哈赤真的要求陋巴亥為自己殉葬,阿巴亥也不會直接告訴皇太極的,除非她是二百五!

她手中保不定有努爾哈赤真正的遺命!比喻:讓多爾袞繼位、大妃聽政;比喻:降低品格有汙點的代善身份、剝奪其軍權;比喻:讓能征慣戰的皇太極遠離政治中心等等!

努爾哈赤是英明果斷的人,他是絕不會置身後的政局於不顧的!自己打下江山不易,不可能就繼承人他問題連隻言片語都沒留下!


2.為根除潛在的隱患。

縱使沒什麼遺詔,阿濟格三兄弟在這位人緣較好、對政治非常感興趣、長䄂善舞的額孃的配合支持下,也會給皇太極執政留下隱患!從利益上講,以葬葬的方式除掉阿巴亥的,就是足智多謀的皇太極!作為要統一中國的政治家,他要求阿巴亥殉葬,在當時的背景下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努爾哈赤去世後的二十四小時不到的時間,大妃阿巴亥就殉葬了。臨死前,她淚流滿面,要求四大貝勒照顧好她的孩子!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自殺身亡。之前告發阿巴亥與代善有染的庶妃德因澤以及另一位與之交好的庶妃阿濟根,也一起殉藏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為努爾哈赤殉葬的大妃是誰? 她就是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後,阿巴亥被立為大妃。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諡號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年僅12歲,她一共為努爾哈赤生了3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阿巴亥年輕貌美,因此努爾哈赤對她十分寵愛。在一次晚宴的時候,努爾哈赤看著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想著自己終會一天天地老去,不得不考慮起自己百年之後將阿巴亥託付給何人的問題。



後金有兒子在父親死後娶繼母、父妾的習俗,因此努爾哈赤有讓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後,十分高興,而年輕的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死後在後金複雜的政權中找到自己的靠山。但是由於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發了大妃事件。

德因澤首先告發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雖然接受了食物但沒吃,而代善接受之後就高興地吃了;她還告發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不久德因澤又告發阿巴亥在舉行聚會時,故意精心打扮並與代善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經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後,認為情況基本屬實,可是由於家醜不可外揚,於是以私藏金銀的罪名將阿巴亥“離棄。


但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認為,德因澤之所以告發阿巴亥,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的目的是在於排擠代善,而德因澤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打擊阿巴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命阿巴亥前往。但不幸的是,還沒等到阿巴亥趕來,努爾哈赤就病故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便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當時只有37歲,諡號孝烈武皇后。


天天開心歷史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年紀確實不是很大,而且她當時今生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的地位都不低。本來她應該有一番大作為,卻在努爾哈赤死後,被迫給努爾哈赤殉葬,早早的就被清理出了滿清早期的政治舞臺。



據說阿巴亥被迫殉葬,是因為死去的大汗努爾哈赤有遺囑,但這個遺囑誰也沒有見過,恐怕是當時權力最大的四大貝勒他們聯合弄出來的一個東西。事實上在滿清雖然有這種殉葬制度,但殉葬的制度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沒有幼子需要撫養。而阿巴亥當時有三個兒子,年紀都不大,都需要她去撫養,所以努爾哈赤不可能像那樣殉葬的命令。



只能說明阿巴亥作為老汗王的正妻,在後金當時的影響力非常的大,大到了讓四大貝勒都感到非常忌憚的地步。而且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當時至少擁有兩黃旗,而且理論上還將擁有鑲白旗。這樣她手下的勢力至少包括三旗,而滿清總共就八旗,所以阿巴亥所擁有的實力,在後金當時絕對是排首位,能夠令四大貝勒都感到非常的不安。



對於這樣一個權勢和地位都非常強大的人,四大貝勤自然是想方設法把她給弄掉,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趕快死去,而後金的殉葬制度正是他們一個非常有利的藉口。阿巴亥開始應該是不知情,而在正式會議上這些人搞了突然襲擊,令阿巴亥飲恨自盡。她殉葬肯定不是努爾哈赤的意思,否則的話阿巴亥不可能還有那個閒心去參加大會。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滿清政權締造者努爾哈赤的“大妃”,名分、地位相當於漢族政權的皇后。

阿巴亥年僅12歲時,便嫁給了幾乎相當於爺爺輩的43歲努爾哈赤,兩人做了26年夫妻。在此期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連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兒子,直到寧遠之役時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重創,傷重身亡。

清朝的官方史書記錄,是努爾哈赤臨終前留下遺言,讓大妃阿巴亥為他殉葬。以“國母”的尊崇身份,作為努爾哈赤的殉葬,這裡頭本身就透著幾分不尋常。

史書一般都是按照勝利者的意思書寫,按照此邏輯,關於努爾哈赤指定由阿巴亥為其殉葬的說法,基本是得到了皇太極認可。或者說是皇太極定下論調,努爾哈赤有讓阿巴亥殉葬的意願。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努爾哈赤授意讓阿巴亥殉葬?還是皇太極逼著阿巴亥為老汗王殉葬?

努爾哈赤能跟阿巴亥一生就是三個兒子,而且還將她扶上了大妃的寶座,表明兩人之間有著頗深的感情。

但這份感情也曾面臨過嚴重的挑戰!

據說努爾哈赤生前,曾囑託次子代善在自己死後,代為照顧阿巴亥、多爾袞、多鐸母子。自從長子褚英被努爾哈赤幽禁而死後,代善實際上已經是最大的兒子。

滿清源自於遼東白山黑水間的女真部落,人倫習俗與中原漢人大為不同,繼承者甚至可以接收除生母外父親的其她妻子!努爾哈赤指定由“長子”代善照顧阿巴亥母子,極易被外界解讀為要傳位給他。

實際上有段時間內,代善的確有很大的希望成為汗位的繼承人。只不過努爾哈赤對代善的好感,隨著他與後母阿巴亥的緋聞,立馬變得蕩然無存。

但就據此認定努爾哈赤為了自己的名聲,指定讓阿巴亥去殉葬,理由聽起來也有些單薄,畢竟他倆還有三個年幼的兒子,母親殉葬了誰去照顧他們呢?

至於說是努爾哈赤想把汗位傳給多爾袞,由於擔心40歲不到的阿巴亥日後干政,出現母壯子弱政治局面的講法,那就更站不住腳了。

滿清初期,為了提高軍政效率,努爾哈赤大量任用宗室親貴,八旗旗主大多是愛新覺羅家本族的人,當時最有權勢的應屬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大貝勒”,手底下都各自統領著精銳兵馬。

努爾哈赤死時,已經是68歲的年齡。如果心存傳位給14歲的多爾袞的打算,那麼早就應該著手削弱四大貝勒的權勢,為多爾袞的繼位佈局強幹弱枝了,但當時幾乎找不到任何努爾哈赤集權的舉動。

而且努爾哈赤是傷重而死,整個過程較為突然,使得他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繼位人問題上多做考慮。

甚至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猜想,努爾哈赤估計到死,都沒有明確由誰當繼位人,皇太極的勝出,極有可能是四大貝勒利益妥協的結果。如果四大貝勒合成一股勢力,那麼當時能對這股勢力對立的,就只剩下努爾哈赤的大妃、“太后”阿巴亥了。

努爾哈赤推行“貴族共治”,阿巴亥頂著個“太后”的尊貴身份,又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兒子,如不出意外,將來必定要分去滿清政權的一大塊權力蛋糕。

但這個蛋糕,早在四大貝勒共推皇太極當汗王時,就已經分好了。

皇太極執政前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的權勢地位,甚至達到了可以和皇太極“共議國政、各置官屬”。四大貝勒對外,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肯定不會願意看到跟他們分權的人出現。

如此,大妃阿巴亥,就成為了四大貝勒必須要除去寫政治隱患。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正是新汗王皇太極!

阿巴亥的死法,有說是被四大貝勒逼著懸樑自盡,也有說是被阿敏用弓弦勒死。不管具體真相如何,硬逼著一個38歲正當盛年的女人,撇下三個年幼的孩子去死,都是極為地不人道。


劇透歷史


1626年八月初七,清太祖努爾哈赤逝世,享年65歲。隨後諸貝勒皆言:努爾哈赤遺命,要求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先“支吾不從”,諸貝勒以“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為由施壓,無奈被逼自盡,時年37歲。實則為君主,未妥善安排身後事,引發的一起血案。

努爾哈赤的煩惱

努爾哈赤面臨了,半個世紀之後,其曾孫康熙也面臨的接班人問題。是時,太子代善指責次子碩託,說其是叛逃明朝,一再請求將其賜死。查明真相後,實則代善因聽信繼妻讒言所致,加上代善居功恃傲,眾貝勒都畏懼,努爾哈赤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如此,便要考慮新太子人選:



  1. 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的侄子,首先排除;
  2. 三貝勒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性格粗暴,為博歡心,手刃其母,嚴重影響威望。帶兵打仗尚可,恐怕不是治理國政的料;
  3. 四貝勒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雖軍功卓著,但自負甚高,非嫡福晉所出;
  4. 寵愛的阿巴亥所生三子,最大的阿濟格15歲,多爾袞8歲、多鐸6歲。無論立誰,未建立寸功的他們,都不能令人信服,恐怕也震懾不住哥哥。

努爾哈赤是有私心的,偏愛阿巴亥母子。言“爾等八子為八王,若八王同議,可無失矣”,制定出八旗旗主“共治國政”聯邦制,也有一部分出於此考慮。汗位由旗主公推,平衡各旗勢力,防止一旗勢力過大,碾壓平衡。並將兩黃旗交予阿巴亥母子,為其保駕護航。故在阿巴亥陪伴的最後4天,努爾哈赤未做出其他安排。

代善推舉皇太極

以代善的資歷,以及坐擁兩紅旗的實力,本應是新汗的有力爭奪者,但他出乎意料推舉了皇太極,原因有二:

  1. 明朝問題棘手。努爾哈赤兵敗在寧遠,本人遭火炮所傷,患毒疽不治而亡。後金軍隊勢如破竹之勢受挫,士氣低下。此消彼長之下,明朝守將袁崇煥修復工事,趕製兵械,大有收復失地之勢。
  2. 代善本人,太子之位被廢黜,威望受損。其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為能征善戰,是代善處理軍政大事重要幫手。與皇太極關係密切,兩人極力勸說代善推舉皇太極。

如此,老大都發話了,莽古爾泰、阿敏等人屬旗並未有損失,相反推舉皇太極,不僅削弱兩黃旗,自己還有擁戴之功,都不說什麼了。至於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雖說有實力最強的兩黃旗,但資歷尚淺,話語權不足,加上代善的兩紅旗、皇太極的正白旗,擁有三旗,實力勝於雄辯。

逼死大妃阿巴亥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未當選新汗也就算了,還沒緩過神,母親阿巴亥又遭諸貝勒逼著自盡,說是努爾哈赤的遺命。何以至此?

  1. 多爾袞兄弟勢力崛起過快。阿濟格、多鐸各領一旗,當時努爾哈赤還打算,賜一旗於多爾袞,這是“子憑母貴”的結果。但讓眾位年長的,為後金出生入死,才有一丁點牛錄的各位哥哥,情何以堪?
  2. 阿巴亥是狽,多爾袞兄弟是狼崽,尚小。一旦長大,後面又有阿巴亥的運籌帷幄。坐擁勢力最強的兩黃旗,假以時日,捲土重來,相信諸貝勒是非常擔心的,先下手為強。


後記:

一大幫大老爺們出主意的出主意,默許的默許,編出努爾哈赤遺命,逼死了阿巴亥,這位努爾哈赤的未亡人。母親一死,多爾袞兄弟便不足為懼了。可憐了這孤兒寡母的。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