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估值底是個善意謊言

紅刊財經 玄鐵

在深滬股市近30年曆史上,“估值底”三個字從來都是善意的謊言,與其說是盼人進場“抱團取暖”,不如說是怕場內人“砸鍋拆臺”。每一輪大熊市最終見底,都是在強力的政策底線探明之後,才有增量資金在“最後的恐慌下跌”中扎堆入場。揣測本輪熊市的大底,或是政策底和估值底疊加形成的價值體系重估底。

估值底是個善意謊言

市場情緒難以測底

要預測A股估值水平的極限,先得看市場情緒的歷史巔峰和谷底。不巧的是,A股的“市場先生”多在躁狂和抑鬱中大幅搖擺。

何為躁狂?2007年10月16日,滬綜指摸高6124點,整體市盈率達72倍。當時主流觀點已看高至8000點甚至萬點大關。何為抑鬱?十年之後,滬綜指仍在2700點關口徘徊,整體市盈率跌破14倍,看空者直指2500點甚至2000點大關。

強者強到通吃,弱者弱到爆倉。這就是“市場先生”的極致表演。當下,A股十年大熊市,慘到大股東股權質押頻現爆倉,大背景竟是美股史詩級的十年大牛市。本週,納指繼續改寫歷史新高,年內漲幅達13%,十年裡累計上漲5.2倍。

緣何滬綜指估值跌跌不休,不僅大幅低於美股的24倍,甚至遠遠不如新興市場國家的印度股市(23倍)和巴西股市(19倍)?答案是A股制度熊市(全流通負利+嚴監管去殼化)使然。全流通負利導致大小非擴容和套現與日俱增,嚴監管導致殼資源定價每況愈下,前者導致增量流通籌碼增加,股市供需失衡,後者令退市成本降低,A股估值中樞持續探底。

至於與宏觀經濟強相關的上市公司盈利面,以及與貨幣調控強相關的股市資金面,與A股的關聯度實為弱相關。君不見,中國GDP今年上半年增速為6.8%,笑傲全球。宏觀經濟穩中向優,連續12個季度在6.7%至6.9%的中高速區間運行,背景是滬綜指摔個大跟頭,卻從5178點跌至2691點。同樣是資本品,一二線城市樓市在“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等各種限令中逆風上行,估值早就爆表,買家仍如過江之鯽。

先有政策底才見估值底

北上深樓市估值(房價收入比)早已是宇宙第一行列,股市估值卻是全球窪地。為何遍地的黃金不見買家來搶?因為未倒逼出政策大底。

從歷史經驗來看,12倍到14倍市盈率常見A股大底。以熊市大底的數據來看,滬綜指在2005年998點時對應的是14倍市盈率,在2008年1664點為12倍,在2013年1849點為14倍。但是,從絕對估值上看不出市場的蕭條情況。目前,銀行板塊總市值逾6萬億元,約佔滬市總市值的二成,其5.45倍動態市盈率大幅拉低了市場的整體估值。

更吸引買家入場的,是旗幟鮮明的救市政策底。1994年的325.89點見底,是因為三項救市措施出臺。2005年的998點成大底,是因股改紅利在前。2008年大熊市中,證監會一再出手救市,等到國家推出“四萬億振興計劃”之後,熊市仍慣性下滑至1664點才見底。

可見,一輪大熊市的預期一旦形成,若無強大的政策救市措施配合,很難因為估值創歷史紀錄就見底。

泡沫破滅,底才是重估底

客觀來說,A股未到最慘之時。恆生AH股溢價指數目前為118點,同股同權AH股中的A股估值要比H股整體溢價18%,與2014年7月24日的88.72點(歷史最慘時點)相比,估值相對提升了30個百分點。

當下,100只AH股估值溢價的中位數是44.7%,只有海螺水泥、鞍鋼、中國平安和濰柴動力4家公司的A股估值低於H股。這意味著至少港股要比A股便宜得多。即便如此,香港國企指數年內亦下跌逾一成,顯然估值低並非上漲的充分條件。

從A股國際化提速的角度看,綠色動力和洛陽玻璃最新的A股估值畸高,較H股分別溢價567%和463%,這種估值溝壑不被監管層樂見。無論是重組受限和退市擴容導致殼資源貶值,還是獨角獸快速上市帶來的註冊制變相實施,政策意圖皆指向A股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績差股估值中樞下行的另一面是藍籌溢價。

典型事例是,*金亞披露亮麗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上半年盈利3600萬元-4100萬元。這並未阻止其股價跌穿一元。從2015年180億元市值跌到本週的3.31億元,*金亞訴說的是問題股邁向退市股的慘境。

關鍵問題是,在地雷股頻頻現形的當下,究竟還有多少隻*金亞式熊股尚未現形呢?仰望納指史詩級的大牛市時,別忘記納斯達克每年有8%的退市率。賺指數不賺錢的買家在美股中比比皆是。這一天正在A股市場慢慢變成現實。

更要警惕的是,互聯網金融和債市正進入風險集中爆發期,將加劇股市的風險厭惡度。據中金公司預測,3年後P2P網貸平臺還能夠正常運轉的平臺不超過200家,僅為目前運營平臺數量的10%左右。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18日的違約債券達28只,涉及債券餘額289.27億元,對應15家發行主體。

融資信用的重估,將加劇股市估值體系的重估。只有在諸多金融結構性泡沫破滅之後,才知道多數A股股票的重估底在何方。小散戶不妨銘記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的提醒:“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文中涉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