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20的研製有多難?爲什麼?

深深的海洋30505607


假設轟20屬於隱形轟炸機,下圖是2018年5月8日,中航工業為慶祝西飛成立60週年的一個宣傳片結尾,從圖上看飛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轟20本身屬於高度機密,沒有任何資料可參考,那麼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到B2轟炸機身上,我們可以用B2類比一下。B2轟炸機1989年7月首飛,1997年4月服役,也就是說到現在已經首飛快30年了,在這30年裡面還沒有誰拿出和B2對等的作品,就算俄羅斯的PAK-DA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所以你們說難不難。

首先是這個飛翼佈局,飛翼佈局沒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翼身融合。由於沒有垂尾結構,所以需要巨大的機翼來對機身機頭配平。在這飛翼研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風洞試驗,得出的數據再進行分析,根據分析出的結果在優化外形,這個過程就十分漫長,要一點點試,而且這個試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先進設備,無論是時間和資金都不能缺。

美國研究B2轟炸機的時候可不是三五年完成的,他的生產商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飛翼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末,1940年試飛了N1M飛翼驗證機,1942年12月27日試飛了XB35飛翼轟炸機的驗證機N9M,1946年6月25日試飛了最大起飛重量超過70噸的XB35飛翼重型轟炸機,之後美國又根據XB35研製了噴氣式的YB49飛翼轟炸機,而B2轟炸機的尺寸和YB49就已經很接近了。但是由於早期飛控比較落後,飛翼機的操縱和穩定性是個大麻煩,所以飛翼機一直無法實用化,直到計算機和電傳的出現才解決操縱的問題,所以B2的成功一定程度要感謝計算機的發展。下圖自上到下就是N1M、XB35、最後一張是YB49和B2的對比。

然後就是隱身問題,這個隱身可不僅僅是把外形做成隱身就能隱身了,外形只是隱身方案的一部分。整個B2表面附有雷達吸波材料,這種吸波材料的配方屬於高度機密,他本身含有將雷達波轉換成熱能的成分,而且特定波長的雷達波照射到塗層後反射的雷達波會發生干涉然後抵消。不過,吸波材料應該是不成問題,因為殲20已經服役,但是肯定要根據機型做出適當改進。

下圖是B2發動機進氣排氣佈局,可以看到B2的發動機進氣排氣都是呈現s型,發動機埋入飛翼內部,這樣被雷達直接照射到發動機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且為發動機排氣進行專門降溫處理,降低整機的紅外特徵。

再就是發動機,光有好的隱身和氣動外形沒有好的發動機也不行。B2用的是4臺GE F118-GE-100發動機,推力8618公斤。至於國內,隨著大推力ws18或者無加力版ws15渦扇發動機的成熟,這個也會同步解決。

還有飛控,B2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飛控和電傳的出現,因為早期的飛翼機控制問題遲遲得不到結局,飛機穩定性和可操縱性很差。關於B2的飛控引用以下資料,

B-2 的機翼後緣安裝了 8 個動作器遠程終端,通過四餘度數字式數據總線接收 GE 飛行控制計算機的指令。遠程終端將數字指令翻譯成模擬信號,使動作器控制翼面偏轉到相應角度,遠程終端還負責控制所有必要的反饋迴路。在 B-2 風擋前的機翼前緣安裝有 6 組大氣數據傳感器,向線傳系統提供大氣數據,該系統根據氣壓數值來確定飛機的迎角和側滑量。

還有就是錢的問題,這是個不太好迴避的問題,B2的研製費用超過200億美金,美國一共採購了21架B2轟炸機,飛機本身費用12億美金,平攤了研發費用最終採購價為24億美金,中間還牽扯大量科研設備,這不是一筆小數目。還有是材料、加工工藝等等要解決的問題,要是工藝解決不了那麼給你圖紙也無法生產。

所以,隱形轟炸機的研製可不是一個小工程,他涉及到幾乎所有工業門類,涉及到的圖紙數目可能達到百萬級。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完整航空工業的國家不超過5個,中國很榮幸是其中之一。所以,對於中國的所謂的這個轟20轟炸機,我們要慢慢等待。


雛菊西瓜Peterpan


研製B2類似的隱身轟炸機的難度並不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難,美國搞B2從1977年立項,1987年首飛,到1997年正式服役,前後20年,並不代表中國也要花這麼長時間,畢竟美國已經把彎路都走過了。

中國搞出原子彈到氫彈還只用了兩年呢,後發國家有後發優勢。

圖為中國星影無人機

首先是飛翼佈局,實際上飛翼佈局的難點主要是飛控,因為沒有常見的操作舵面,所以飛翼佈局需要非常強大的飛控軟件設計能力,而這可以說是我們與美國差距最小的地方。就像J10中距鴨翼佈局,由於飛控設計強大,是三代機中唯一沒有在試飛中有重大事故的,而我國已經有了多款各種類型的飛翼佈局無人機,我國對於飛翼佈局的研究,也是相當先進的。

實際上,J20的鴨翼+邊條翼升力體佈局,未來還會加入矢量發動機,這個飛控設計的難度遠在飛翼佈局之上,J20我們都成功了,飛翼佈局的飛控設計,為什麼不能成功。

圖B2的發動機F118
其次動力上,中美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動力上,而B2所使用的F118發動機實際上就是在F110不加後燃器的基礎上改進的,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可靠的ws10b發動機,所以在動力上我們也有。

而像其他的問題,比如隱身塗料,B2用的還是第一代隱身塗料,這才導致B2只能長期存放在恆溫機庫裡,全球就兩個,這極大的限制了B2的作戰效率,但是我們從J20就解決了第三代隱身塗料,中國的隱身轟炸機可維護性就比B2有了質變。

正因為後發優勢,我國的隱身轟炸機的性能只能比B2更好,不說隱身塗料,再說電子戰能力,由於現代電子技術的進步,美國下一代隱身轟炸機B21將能轟炸與電子戰能力結合。



其實,我認為在技術上,在資金上,中國搞隱身轟炸機都沒有任何難度,真正的難度還是在於延續了幾十年的國土防空戰略,國土防禦戰略的影響,畢竟國土防空就是要攻弱守強,注重國境內的作戰,忽略國境外的作戰,注重對空作戰,忽略對地攻擊。

而像戰略轟炸機這種,是絕對制空權理論下的最強攻擊武器,與我們傳統的戰略是有天壤之別的。

劉玉堤將軍臨死前寫下的“大大發展轟炸機”

中航工業給西飛六十週年的宣傳片的最後,一個隱身轟炸機就在眼前了,其實,也預示著中國空軍要從過去的國土防空戰略向攻防兼備戰略轉變了,不但要能守,還要能攻。


木榮雨北


這個地球上能造原子彈的國家,能造核潛艇的國家不少,但能造戰略轟炸機的卻很少,

轟20,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惟二有能力建造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你說難不難。另一個能造的當然是美國。以前能造新一代大型戰略轟炸機的是蘇聯,不是現在的俄羅斯。現在的俄羅斯能幹的活兒只有翻新逆火,重開圖160海盜旗生產線。

中國造轟20的辦法是比較實際的,一步一步來,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做鋪墊。中間的步驟一個不能跳。真以為國家幹大項目是想到哪幹到哪?那是嚴格論證了一萬遍,按照先後順序來的,先搞航母,再建運20,再從北斗1搞到北斗3,而且殲20必須先搞定,不然拿啥去護航?以上問題都解決後,才會建造轟20。

圖一:隱身技術也是循序漸進,中國不搞定殲20,就不會大搞轟20。

造戰略轟炸機,最難的是國家意志。這玩意是大工程,不比造航母簡單。需要集中全國的科研力量去搞。造戰略武器,往往有兩個作用,一是嚇唬人的,二是能打仗的。航母比戰略轟炸機亮相的機會更多,更容易嚇唬人。很多國家在選擇時,都會選擇航母,而不是戰略轟炸機。搞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對力量,其實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這一項,是最不受待見的,也是最容易被陸基的導彈井和海基的核潛艇代替。

第二難的就是經濟實力。每年軍費不達到2000億美元這個量級,搞不起。戰略轟炸機的研發貴,購買單價更貴。想用200億美元拿下戰略轟炸機的同學們,洗洗睡吧。B-2總共花了440億美元,總共只造了21架,單價高達21億美元,這可是上個世紀的幣值。用買一架B-2的錢,能買一艘小鷹級8萬噸航母,還帶找零。能買大半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中國003航母不會比小鷹級更貴。一艘航母能裝幾十架飛機,而一個B-2就只能是一個B-2,讓你選的話你糾結不?

圖二:轟20的噸位可能在150噸-200噸之間,不光能打核戰爭,還能發射中國版隱身戰斧打常規戰爭。

當年的440億,換算成現在的幣值到1000億美元問題不大。新一代的B-21戰略轟炸機,美國空軍號稱能用800億拿下,這就是明著欺負元老院。美軍現在搞新武器,超預算的多的很,從F-22到F-35,不超支的很少。不超支怎麼才能孝敬好軍火商爸爸?怎麼才能抽抽油水。空軍的將領們退役後還指望當個軍火商的顧問掙錢呢。我們要假裝美軍兩袖清風,只超支50%,那也至少是1200億美元。後續幾十年的維持翻修成本我們暫時不算。

第三難的是建造難度。首先你得能搞定大飛機的研發建造,不管是客機也好,不管是軍用運輸機也好,你必須至少能搞定一頭。不會造大飛機,直接上手戰略轟炸機,那是越級挑戰,歷史上沒有什麼成功的先例。200噸左右的大飛機,這個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會造。

圖三:一艘戰略轟炸機,能換一艘航母,這是艱難的選擇。

第四難的就是設計難度。你花了一艘航母的錢,就必須得設計一型能打仗的戰略轟炸機吧,而不是擺樣子吧。圖160那個時代,用變後掠翼解決突防問題,B-2那個時代,用隱身飛翼解決突防問題。

你想打別人的心臟,不能當人家的防空系統不存在吧。戰略轟炸機就是迎著對面的刺刀上的,如果沒本事突防,戰略意義就大打折扣。隱身不好弄,飛翼更不好弄。

第五難的就是武器設計。這是2018年,不是1918年,你造個戰略轟炸機,別說就只能用來扔鐵炸彈,你肯定得有兩個殺手鐧武器,肯定得裝備遠程導彈。能精確打擊的遠程導彈本身就很難, 於是你在轟炸機開工之前,不得不建一套覆蓋全球的北斗3。這個地球上有幾個能建GPS和北斗3的國家呢?


厲兵


研製有多難?美國集國之力,自1975年立項,到1997年入役,研製22年共購買22架,每架22億美元,整個項目連研製加購買共花費445億美元,對於當時財大氣粗的美國,錢不是問題,不能部署使用才頭痛,只能常年累月呆在恆溫的機庫中,不然就要“露餡”,維護起來特別費勁,每飛行小時即要132小時維護,就是清洗一下,也會耗去10萬,不過這都不是事兒,有錢人嘛,載彈量小,速度慢,就大有問題,好不容易突防進去,幹不了多少活兒,幹完活要撤還跑不快,這就大有問題,無疑是找死,因此精明的美國空軍看出了B-2的問題,不把它當做一代轟炸機主力,只將它放在機庫裡搞維護,就是這樣才有點威懾意義,號稱世上最隱身的飛機嘛,這麼大的轟炸機,其RCS值,據說只有0.001平米,好不厲害。不過,大約也只能呆在造價不菲的昂貴機庫中,B-2的命哪,也就這樣了。不能說它完全沒有用,也不能說捨不得用,當了緊還是要用的,只是得靠作戰對象,比如對沒有發現隱身能力的國家,用一用,極具威懾力,之對具備反隱身能力的大國,那是萬萬不敢冒險的,你想呀,手裡剩下的玩意不多,就像唯一的一點布絲兒,再被扯下來,那就剩不下什麼啦。B-2造成這樣,美國心有不甘,是以準備打造一款能用得起的B-2,這便是B-21,這二年吵吵得正凶,但終不敢使用B-3的編號,現有技術實力跨不了代,可稱為B-2斯基。科技實力逆天的美國,打造第四代轟炸機,從研製到使用,這都多少年了,還在為四代糾結著,你說吧,難不難呢?以此見之我們的轟-20,可以想像得是,不會有多容易。

難在沒造過。這麼大的機體,71噸的空重,滿彈滿油170多噸,低可探測值卻這麼一點,想想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莫說B-2這種四代機,就是B-52、B-1這種一代和三代轟炸機,我們也沒有造過呀,手頭只有一款中程轟炸機,還是前蘇聯援助的產物,使用這麼多年,一再改進升級,換了發動機以後打造出“戰神”,名稱轟-6K,空重37噸,最大起飛重量75噸,最大載彈量12噸,跟人家在作戰性能上根本沒法比,人講一款老掉了牙的裝備,中國還在使用,沒有用的捨不得扔掉,只能先用著。轟炸機設計非容易,只有大國才能有的裝備,尤其遠程轟炸機更是國之重器,也是利器,實現了核常兼備,威風著實了得,動輒上萬公里的航程,撲下身去一擊,就是幾十噸的炸彈,如果攜帶巡航導彈,以其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強的優勢,可以對方防區外發起攻擊,打擊力相當之強,長腿加長臂,這便是遠程轟炸機的本事。從來沒造好,要想弄好了它,是得費點功夫。

重點在隱身。形體有似一隻碩大的鷹,隱身能力卻像一隻小鳥,這個厲害了,在氣動外形,多使用反雷達波設計,對接處採用鋸齒狀結構,光聲電都要達到可控的數值以內,美國B-2,還要不停地給它涮上一層厚厚的隱身塗層,總在不停要涮,不然隱身能力就要大為降低,即便這樣,也只在正面與下面強一些,要在背面和後面看,比如衛星,比如身後出現了戰鬥機,就差強人意,還不是全隱身的,或說高度隱身的,總在涮塗料也不是一個事兒,部署不具靈活性。中國如何?至少咱們不能這麼幹,總是不停涮塗料是不成的,耽誤事兒,雖說轟炸機沒有造過這麼大個的,但運輸機是造過的,在機體結構方面可以作為參考;雖說隱身轟炸機也沒造過,但造過殲-20,在隱身能力上也可以借鑑的。所以,應該說我們如今具備了打造一款遠程隱身轟炸機的能力,只是需要時間好好打磨,要造就造好。

發動機成了。解決了大問題,這是一件可喜的事。過去我們打造各型空軍裝備,難就難在“心臟”,沒有一顆強有力的心,什麼事也幹不成,現在有了“太行”,使用多年之後,驗證了其可靠性,雖說不比B-2所用4臺F118-GE-100,但它這個也在F110發動機發展而來,我來說一說數據吧,僅供大家參考,單臺推力8.6噸,風扇直徑970mm,旁通比0.87:1,低涵道比的發動機,需要較小的進氣與排氣系統,有利隱身設計,其它也就沒什麼,我們直接使用“太行”行,改造一下也可以,這事不能急,我們反正是有時間。雖然,B-2設計不怎地,但是其強大的航電系統,以為仍需要我們借鑑演習,這裡頭的事還多著呢。轟炸機是項極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傾國之力,集國之智。凡事都有一個難,不難,我們造它幹什麼。


魂舞大漠


中國空軍目前唯一的轟炸機就是轟-6及其改進系列,這個是基於前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圖-16中型轟炸機仿製而來吧,現在無論是轟-6K還是所謂的轟-6N上還是跳不出圖-16設計的框框,在怎麼改,也無法與B-2隱身轟炸機相媲美。

按照中國轟炸機研製的習慣,轟-20應該是有西飛研製,轟-6也是西飛製造的,轟-20應該是以西飛為主導研發製造。根據西飛之前公佈的視頻結尾處披露來看,這應該是飛翼結構的轟炸機,而飛翼式隱身轟炸機現在也就只有美軍的B-2了。

B-2轟炸機首飛到現在已經將近30年,依舊是最為先進的轟炸機,其技術是美軍獨有的,如果中國轟炸機一下子從轟-6K跳躍到B-2級別,難度肯定很大,但是也不是不能克服,從2017年9月空軍司令馬曉天證實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打擊轟炸機,到西飛公佈的圖片來看,中國就是在發展B-2式隱身轟炸機。

B-2隱身轟炸機的技術,中國也儲備有不少,隱身設計可以從殲-20上得到積累,相信可以設計出殲-20、FC-31等隱身戰機的中國設計人員,在隱身轟炸機的設計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那就難在飛控系統和和動力上。

像B-2這種無尾垂、也無平衡尾翼的氣動控制是非常難的,B-2向左向右全靠9塊大型的操縱翼面來控制,偏航控制也是依靠6副翼面來操控,而不是像傳統的戰鬥機轟炸機,依靠尾翼、機翼來控制,使用飛控的設計要十分複雜,一不小心就會機毀人亡。

同時發動機也是中國轟炸機的心病。B-2使用的4臺F118渦扇發動機,每臺額定靜推力8,618千克,中國目前還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發動機,WS-20太大,無法塞進機身內,如果降低設計需求的話,以WS-18、WS-10B可以滿足動力上的要求,就是在壽命、可靠性和油耗上於F118有差距。


巴爾幹尖刀


首先這個轟20是存在的項目,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轟20是飛翼結構,這個基本通過中航宣傳片基本確定的。飛翼結構就是沒有尾翼和垂直翼面,也是第六代戰鬥機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思路。飛翼結構的飛行控制系統更多的依賴計算機對翼面副翼的控制,採用深埋式s狀發動機模式,進氣口在機翼上面,按照大型轟炸機設置要求,轟20採用2套1組左右對稱渦扇10改型有加力發動機,考慮到隱身和截面以及超音速突防要求,尾噴口採用了紅外抑制功能,轟20的前翼角要比b2銳利很多,在翼面結合體的尾部有放寬的後掠組合翼,轟20的平面圖和b2和b21都不是一樣的,更加科幻。類似於放大的6代機。隱身塗層屬於免維護塗層,因為技術要求高,所以當然研製過程很難了。轟20屬於超音速突防的隱身轟炸機。作戰目標北美。武器配套隱身巡航高超音速核彈頭導彈,作戰方式其中一架改裝為夥伴加油機,以三架一個隊列超音速突防到阿拉斯加附近,即可發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回撤加油點。基本覆蓋整個北美,是對美對等威懾的利劍,比殲20作用大的多。🚗😀😀😀


呱呱語錄


難也不難。

關鍵看中國軍方怎麼想,我們要設想一下,在中國空軍有了轟-20以後,這些轟-20的作戰目標到底是誰?

中國這些年轟炸機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實際上不是因為技術積累不夠而是因為——真的不知道用轟炸機去炸誰。所以就導致了我們的轟六戰神轟炸機以後可能真得出道WXYZ這些型號上。

例如這張圖片

仔細看看吧,這就是轟-6改變了氣動外形加了翼身融合的樣子,頂多是傳說中的轟六W。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不出無名之師,如果軍方搞不清楚具體要用“轟-20”這類的新轟炸機去炸誰那麼新轟炸機就是一個遙遙無期。


大家可以小興奮一下的就是其實中國做一架大型轟炸機並不難

,建造一型大型轟炸機的所有技術儲備我們都有的。如果有真正的需求,那麼我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設計建造生產裝備服役一型新的轟炸機。

至於是不是飛翼佈局,是不是隱身,或者是不是高超音速其實都是懸而未決的事情。造這玩意真心的是看空軍的需求。

這塊佈下面到底是什麼,目前其實誰也說不好,即便能說的人其實也絕對不敢說。

W君唯一能告訴大家的就是健康飲食多鍛鍊,不要熬夜早睡覺,過馬路注意安全,開車不喝酒,早晚你能看到中國的新轟炸機的。


軍武數據庫


非常難,主要有3大難點,飛翼佈局、隱身設計、發動機。正是因為這三大難點的存在,才導致世界上目前只有B2一種隱身戰略轟炸機,我國的轟20和俄羅斯的PAK-DA雖然也都採用了類似的設計,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製造下線,不過也都快了。

圖為殲20護航轟20設想圖,圖中可見轟20的飛翼式佈局。


三大難點的第一個難點在於飛翼佈局。這種佈局非常有利於隱身,而且有利於在飛機比較重的情況下提高飛行速度,降低油耗。但是整個飛機只有兩個可操控翼面,可操控翼面越少,飛機隱身越佳,但是可操控翼面越少,飛機機動能力越差。這也是為什麼只有轟炸機採用飛翼佈局的原因,因為轟炸機根本不需要太強的機動性,戰鬥機就不行了。

中航宣傳片裡出現的新型大型飛翼式飛機,還配以下一個的標語,軍事專家一致認為這就是轟20,可見其明顯的飛翼式佈局輪廓。


翼面少,缺少尾舵和垂直尾翼,這樣的飛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調整就只能利用兩個翼面的變化來實現了,這無疑是對飛機設計的巨大挑戰。需要從小一些的無人機和模型開始,逐步吃透和掌握飛翼佈局飛機的飛行特點,然後通過大量的風洞試驗來取得詳細的氣流數據。拿B2來說,在垂直方向改變的時候,甚至需要用到翼尖的變化來輔助,這樣的細微操作決定了這個飛機能不能飛起來,注意是能不能飛起來,因為這個佈局的飛機相當笨拙,一不小心要墜毀的。

圖中可見B2轟炸機的發動機是揹負在飛機上部的,其發動機需要依靠機體托起,並採用S型彎道式進氣排氣設備。


其次,隱身設計。隱身轟炸機的難點當然包括隱身設計了。本身,飛翼佈局就帶來了很好的隱身特徵,如果還能輔助以菱形機頭、平行的機翼邊緣、揹負式進氣道和S型彎道式進氣排氣設備,再輔以先進的隱身塗料,那麼這個飛機的隱身就會特別棒了。但是以上任何一項技術都是對技術的考驗,都沒有那麼簡單。除了在第五代戰鬥機上也大量應用的平行機翼邊緣、菱形機頭、隱身塗料外,轟炸機還需要一個有難度的技術:S型進氣排氣設備。

西飛剛在不久前交付了我國首套S型彎道式進氣排氣設備給飛機制造廠,這意味著首架轟20轟炸機已經開始製造,也意味著我國已經吃透了這一技術,圖中紅色部分為發動機,可見他埋藏在機體內部,進氣排氣道都是彎道式的,這樣有利於隱身。


現代飛機都是噴氣式發動機,需要在飛機上開口子來保障進氣,也需要開口子來保障排氣,但是不論是進氣還是排氣都是紅外信號很明顯的,因為溫度很高,飛機發動機的渦輪盤、排氣尾噴都是溫度高達上千度的地方,如果這些地方的熱量處理不好,那麼飛機很容易被紅外探測設備鎖定,這也是目前破解隱身飛機的一大有效手段,也是殲20和F35都裝備光電/紅外探測、跟蹤系統的原因,就是為了破隱身。

圖為軍迷製作的我國新型轟炸機設想圖,不過圖中的飛機顯然太科幻了。


那麼如果採用了揹負式的進氣道,發動機又在哪裡呢?答案是被埋在機身的內部了,這樣就需要用到S型的彎道式進氣排氣設備,這樣一來,對於飛機的結構強度和整個結構都要採取調整了,畢竟要把飛機在挖出彈倉的情況下,相當於還得托起沉重的發動機,另外進氣和排氣的效率也需要考慮,畢竟採用了S型彎道後,進氣排氣量都會有影響,影響發動機性能,也讓飛機內部溫度很高,需要環控設備來控制溫度。

這個轟20的設想圖則要實際很多,他大概就是一個B2的國產版本。


這樣就又需要採用燃油熱沉技術了。也就是用傳遞熱量更加有效的燃油來取代水去冷卻發動機,這種燃油熱沉技術是五代機的必備技術,也是他們自己能夠吃下自己的熱量的原因,當然,這也是隱身轟炸機必須要做到的,這樣才能保障降低內部溫度,同時保障紅外信號降低。燃油熱忱技術需要用到智能化的控制系統,這又需要單獨開發一系列的機械、管線、軟件、顯示設備。

圖為殲20和轟20齊飛設想圖,圖中近處為殲20,遠處就是轟20。


最後,做完這些後,你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這是一個轟炸機,而且是戰略轟炸機,一般都是由4臺發動機作為動力,那麼這架飛機的動力需求是要比一般飛機高的,他要比戰鬥機飛的更遠,所以他要更省油,但是他還得比運輸機飛的更快,因為他是需要突破防空線的,那麼他的發動機就不能是大涵道比,也不能戰鬥機那樣的小涵道比,這樣就涉及到研發中等涵道比發動機的需要。好在我國已經仿製成功俄羅斯的D30KP-2發動機,這就是一種推力為14噸級的中涵道比發動機。

轟20還有過一個超音速的方案,這個方案在珠海航展上展示過,和圖中的樣子基本一致,不過已經被淘汰掉了。


那麼,轟20既然已經突破了那麼多技術障礙,也知道他的研發難度了,那麼就讓我們靜靜的一起期待他的誕生吧!


海事先鋒


難,也簡單。

首先第一個難題:飛翼佈局。飛翼佈局不像是常規飛機的那種有垂尾的佈局方式,在空中飛行時,操縱起來更加困難,而且空中態勢複雜多變,如果飛機的技術水平不過關,則是非常危險的。目前來說,美國的B2轟炸機就採用了這種飛翼式佈局,我們可以借鑑經驗,但是想要獲取其中的秘密,恐怕不太現實,估計得用一些非正常手段了。

第二個難題:氣動佈局。這個問題隊伍中國來說,恐怕不是問題了,中國的戰鬥機例如殲20,就是因為發動機劣勢而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氣動佈局,雖然犧牲了部分隱身性,但現在看來是明智的。

第三個難題:載彈量。既然給轟20的定義是戰略轟炸機,那麼總不可能只有區區幾噸十幾噸的載彈量就可以的,至少要20噸以上才能及格。這就要求了除了轟炸機有足夠的內部空間來裝載這些彈藥外,也必須給轟20配備新式的航空炸彈,這種炸彈不僅要求外觀上體積足夠小,而且內部的威力也要足夠大而且性能穩定、使用起來安全。

第四個難題:載燃油量。想達到像B2那樣一萬公里以上的航程,就必須有足夠的載燃油量。否則就不可能實現。空中加油的確可以保障航程,但是!難道說哪一天中美大戰,轟20在轟炸美國的路上還得帶上一架加油機然後在太平洋美軍基地的附近大搖大擺的加油?不可能的!所以飛機的燃油量必須足夠多。

第五個難題:發動機。這個問題一直是中國空軍的心病,至少纏繞中國20年以上甚至更久。之前提到的載彈量和空中攜帶的燃油量,再加上飛機本身的體積以及內部的各個部件,總重量加起來起碼上百噸。這就要求了發動機必須有足夠大的推力,才能使戰機升空作戰,否則,百無一用。再就是發動機的質量,不能說飛上一個小時得花24個小時維修;飛機正在飛著,突然間發動機故障,迫降成功還好,如果迫降失敗,想必轟20肯定像美國的B2一樣是個吞金巨獸,如果出現問題,成本就是幾十輛勞斯萊斯,墜毀一架,恐怕馬雲馬化騰的總資產加起來也賠不起。再就是發動機壽命,必須在5000小時以上,能達到8000小時更好。

第六個問題:航電系統,這個對於中國來說,估計問題不大,中國的航電系統一直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有些領域甚至超越美國,因此,轟20的航電系統確實不是問題。包括氣動佈局,也不是多大問題。

不論如何,轟20一定是一款非常先進的轟炸機,希望我們的科研人員不負眾望,早日讓轟20跟大家見面!加油!






回憶是一幅不掉色的畫


首先,中國對於大型軍用飛機的研發經驗是比較少的,轟炸機更是數十年來都是基於轟-6K改改改而來的,運-20這樣的200噸級軍民通用型大型運輸機的研製,也是為轟-20的研製獲得了更多的經驗,特別是轟-20這樣的大型作戰飛機普遍都是電傳操縱的,氣動佈局上是靜不安定的隨控佈局,而運-20在機體結構、電傳操縱系統等方面的經驗,可以為轟-20提供幫助。

(國產轟炸機一直以來都是在轟-6身上縫縫補補,沒跳出這個框框)

但是這還只是最基礎的,轟-20如果是非常注重隱形的話,很大概率會效法美國的B-2“幽靈”和B-21“突襲者”一樣採用大型飛翼佈局,這種氣動佈局中國之前沒有接觸過,對其氣動佈局優劣點的掌握恐怕需要時間,比如飛翼佈局隱形性能特別好,升阻比高、結構重量輕,但是偏航性能差,需要用自動飛控系統糾正航向偏差,而且由於飛翼佈局飛機沒有垂尾,轉向需要用減速板來完成,而減速板-方向舵的獨特設計,也是諾斯羅普公司的專利。

(B-2的減速板,兼有方向舵的效果,這是中國之前任何一種國產飛機都沒有的設計)

這是氣動佈局方面的,另一方面是發動機。如果是B-2這樣的亞音速飛翼佈局轟炸機,那麼就需要研製一種無加力的推比8一級甚至更高的發動機,如果以渦扇-10B為基礎,減去加力燃燒室,類似於B-2上的F-118,可能進度還快一點,如果是類似B-21上的F-135無加力版,就要渦扇-15儘快成熟後再衍生,需要的時間更久。

(B-2的F118發動機深藏在埋入式S形進氣道里,噴管也進行了隱形設計)

當然還有子系統,比如B-2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是有兩部的,分別在前機身左前方和右前方,機上的電子戰系統也是很先進的,這些都需要用時間、金錢和人力去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