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项羽:从“西楚霸王”到“自刎乌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人物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他是楚国名将之后,被后人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可见他的英勇,超高的军事才能。但是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悲壮的历史人物,从自称“西楚霸王”到“自刎乌江”只活了短暂的三十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翻开他短暂的一生,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全凭他的性格使然,这样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项羽早年人生经历,年少轻狂

项羽自幼父母早亡,跟着他的叔父项梁学习写字、练剑、学习兵法。项梁教他学习写字,他觉得枯躁无味,不想学。教他练剑,他觉得太简单了,也不想学。他的叔父项梁,觉得这孩子太难教了,不知教什么?冥思许久,项梁教他学习兵法,可是项羽觉得也很简单,不加思索,不肯深入学习,但项羽对军事有很高的天赋。


项羽:从“西楚霸王”到“自刎乌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人物


有一次,秦始皇乘船出巡视察工作,项羽与项梁在人群中看热闹,看到了秦始皇。项羽冷不丁冒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意思就是说: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取代他,这时他的叔叔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并训斥他:你不能这样说,会惹来杀身之祸。这句话可以看出项羽不知天高地厚,年少轻狂。

青少年项羽:彪悍勇敢、刚愎自用

项羽从小跟随他的叔叔南征北战,耳濡目染,自己也学会了打仗。这时的秦朝,在秦二世的统治下,苛捐杂税,导致农民民不聊生,纷纷起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这时,项梁叔侄俩按捺不住了,他们也想发动起义。可是他们没有兵马,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将设计陷害会稽太守殷通,收缴他的兵权。项羽在这时表现他的彪悍勇敢,直接将殷通的脑袋砍了下来,拿着他的首级,来到会稽太守府上,吓得那些官员瑟瑟发抖,纷纷投降,就这样,他们有了创业第一桶金。

后面经过几年发展之后,队伍不断壮大。可以与秦朝相抗衡,如果他们要起兵反秦,必须是名正言顺起义,不然很难统领天下。这时他们找到楚怀王之孙態心立为“义帝”,起兵反秦。项梁在战中牺牲,他的叔父死后,项羽掌管兵权,自称“西楚霸王”。


项羽:从“西楚霸王”到“自刎乌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人物


巨鹿之战,大败秦国。项羽带领他的军队,攻打咸阳,表现出超高的军事才能。利用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鼓舞了士气,一鼓作气,突破秦国的包围,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这巨鹿之战,使项羽一战成名,在军中享有很高威望,被称为“上将军”。

项羽长得很高大,力气惊人。据史书记载:

长八尺余,人能打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也惮籍矣,”一代袅雄已然出道。

项羽只能算是匹夫之勇,政治头脑远低于刘邦。

项羽妇人之仁,放虎归山,给他留下隐患

大家应该都知道鸿门宴的的故事。项羽从之前绑架刘邦的老爹及老婆,从而达成和平谈判,两人平分天下。刘邦是何许人也,怎能跟他平分天下,但现在的刘邦只能选择隐忍,因为自知实力不够。范增也曾提醒过项羽:应堤防刘邦,刘邦有狼子野心。可是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甚至在后面刘邦利用离间计,项羽认为范增私通敌人,无端猜忌,而导致范增愤然离去,使项羽成为光杆司令,这也导致项羽自刎乌江的重要原因。

刘邦自知项羽对他有防备之心,刘邦登门拜访项羽,项羽也设宴款待。而范增在宴会上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而项羽不为所动,犹豫不决。范增看不下去了,派门客项庄舞剑,示意杀掉刘邦,这里有个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及张良的掩护下,顺利脱险,这给项羽留下隐患。项羽的妇人之仁,给刘邦喘息的机会,直接导致后面灭亡的原因。


项羽:从“西楚霸王”到“自刎乌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人物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自刎乌江

刘邦被顺利脱险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刘邦充分利用韩信将军,攻克齐、燕、赵国,只有项羽的楚国没有被攻克。韩信深谙项羽的用兵之道,也曾经对刘邦说过:项羽致命弱点:一、妇人之仁,二、匹夫之勇、三、刚愎自用,无端猜忌,残忍好杀。

韩信抓住他的弱点,在垓下之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设下埋伏,等着项羽自投罗网,而导致项羽四面楚歌,被逼至乌江边。项羽自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一代袅雄就此倒下,何其悲壮!而刘邦成为楚汉之争最后赢家,成就了一番霸业。


项羽:从“西楚霸王”到“自刎乌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人物


纵观项羽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的年少轻狂,到青年的狂傲自大、刚愎自用的妇人之仁,直至死前宁死不屈,放不下面子的坚贞不屈,这种性格使刘邦有可乘之机,一举夺得天下。而项羽成为史上最悲壮人物,如果项羽在乌江边选择忍辱偷生,而不是这样的悲壮的死去,或许会东山再起,历史将会改写。你们对此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