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銀行靠檔計息存款為什麼被叫停?

同學財經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理財,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首先我們的銀行存款主要說三類,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存款方面活期存款利息比較低,而定期存款比較高,而且靈活存取。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而不是低息的活期存款。

2 靠檔計息就是你在銀行存了一個定期,比如3年期定存,然後存了一個月突然需要用錢,你就可以提前取出,這個時候的利息是按照當日利息結算,如果你到期再取用就是按照到期約定的結算利息。現在叫停掛擋計息就是把提前支取的利息變為活期利息計算,這樣的提前支取的利息就很低不划算。但是對於穩定存款結構有好處。依然是可以靈活支取的定存,只是利息變了,鼓勵大家存滿期,存款前做好資金的安排,整體上更有利於資金存款的穩定性。

綜上:叫停存款掛擋計息是銀行穩定存款結構和資金穩定性的操作,這也意味著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存款期限規劃。更好的安排資金。利息計算有變化,但是不改變定期存款的安全和靈活性。


路人蟻


根據媒體報道,近期很多銀行反映,接到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立即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部分地區要求在2020年底之前,壓降靠檔計息定存產品餘額至0,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計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


什麼是靠檔計息存款?


所謂的靠檔計息存款,指的是“智能存款”,該類存款不設具體存期,利率按照你支取時候靠的最近一檔的利率計算。我們來打個比方:



以上是眾邦銀行的一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現在好像下架了),該產品存滿7天利率是4%,存滿3個月利率是4.4%,存滿6個月利率是4.5%,存滿12個月利率是4.6%,存滿24個月利率是4.8%,存滿36個月利率是4.9%,存滿60個月利率是5%。


假如你存了一年半,也就是18個月,靠的最近的一個檔是12個月,要按照4.6%計息,期限按照18個月來計算。


靠檔計息存款為什麼會被叫停?


現在還不確定監管會否“一刀切”,叫停全部靠檔計息存款,不過確實有銀行接到整治通知。


監管之所以會約束銀行發行靠檔計息存款,目的是從資金端來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從而達到降低貸款利率、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從而促進實體經濟增長。


從上面智能存款我們可以看出來,這類存款其實類似於活期存款,因為它不設具體的存款期限,客戶可以隨時取出,而且拿到的利率很高,銀行資金成本非常高,從而導致貸款端利率也很高,企業融資成本就會居高不下。由於銀行要隨時應對客戶的支取需求,智能存款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但發行智能存款的以民營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為主,這些銀行攬儲的難度很大,如果不發行這類智能存款,他們還會發行其它高息存款,比如期限短、利率高的“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存款收益權可以轉讓。即使只能發行普通定期存款,那利率也必然不會低,銀行還可能會進行貼息。


總之,小型銀行資金成本難以下降,否則很難吸收到存款,尤其是民營銀行,連實體網點都沒有,只能通過互聯網渠道代銷,吸引客戶的注意。


從投資者個人角度來說,如果已經買了這類存款,然後被叫停了不用擔心,因為過去的存款仍然會繼續生效。


小斯筆記


今天來聊聊銀行的靠檔計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瞭解之後您就明白為什麼需要調整(叫停)了。

銀行的靠檔計息簡單理解就是存款利率按照離哪個期限近就給哪個期限的利息。

舉個例子,比如您存一年的定期存款,銀行給您的利率是2%,那麼哪怕您存到第359天,但急需把錢取出來,那麼利率就不能按2%算了,也得按活期利率給你,好像活期利率才百分之零點幾,所以您的利息就損失了。

但如果您存是靠檔計息的產品,就損失小很多,還是以上文為例,第359天您取出來,這樣對然不到一年,但是滿半年了(靠半年檔),那就按照半年利率給您,比如利率1%,您看,既滿足您支取需求,又降低了損失,所以對老百姓來說,這種產品比較很好。

既然產品這麼好,銀行和老百姓都比較喜歡,為什麼監管還是要叫停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一、老百姓為什麼喜歡靠檔計息

我們知道,中國的儲蓄率一直是比較高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儲蓄率45%,全球排名首位,說明我們老百姓還是要對未來不確定的風險做足準備,或者說大部分人是風險規避者,所以也不願常識風險稍微大一些的投資標的。

同時在疊加目前P2P被叫停的因素,老百姓存錢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就選擇銀行了。

二、銀行的選擇

受同業競爭激烈、指標壓力等方面的影響,銀行攬存競爭已經白熱化了,尤其是中小銀行,受存貸比限制,必須得加大攬存力度,所以都會推出新的產品,為了迎合老百姓的需求,靠檔計息就此誕生了,當然了,靠檔計息相比於傳統的定期存款來說銀行承擔的成本要高一些,但也是沒有辦法,畢竟有壓力麼。

因為沒有存款,就放不出去貸款!沒有貸款,怎麼賺錢,畢竟銀行也是企業,也得養家餬口啊

所以銀行也願意推出這種產品。

三、監管的顧慮

監管要站在宏觀角度看問題,要有大局觀,政策制度要符合國家戰略,所以監管的初衷也是對的,只是大家彼此互相不太理解。監管的初衷是什麼呢。

  1. 流動性風險,我們知道,銀行怕“擠兌”,當然了很久以來我們國家就沒有發生擠兌風險,但是不代表不防範,而又這種靠檔計息的存款可以隨意支取,那就有潛在的風險,因為隨意支取付出的成本降低了嘛,所以從化解風險角度來看,監管需要對這種產品進行調整。
  2. 我們國家目前正在積極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這個靠檔計息的產品把存款利率提高,這就提高了成本,那放貸的成本自然而然的也會提高,所以這與我們目前的政策相違背了

所以對這種產品叫停然後進行調整是必然的。

所以從普通老百姓、銀行、監管各自的初衷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會有靠檔計息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明白為什麼要叫停了,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

如果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給您分享更多財經知識。


洺瑄


臨近年關,各家銀行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吸收存款,可是誰也沒想到,在年底衝刺的環節,很多銀行都收到了來自人民銀行的《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存款靠檔計息有關要求》。這份文件一出,最難受的就是城商行、農商行以及民營銀行。

這些銀行是發行靠檔計息類產品的主力軍。他們的攬儲壓力相比網點遍佈全國,客戶資源豐厚的全國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來說要大的多。正是有這樣的攬儲壓力,這些銀行才設計出很多靠檔計息類的產品,不僅如此,靠的檔位也比一般的定期存款高了很多。

據我瞭解,很多民營銀行和小型城商行,只要能存夠半年,利率可以達到2%-3%不等。半年期的人行基準利率為1.3%,基準利率至少上浮53%,最高能上浮130%。以前,我還可以將其貼出,供大家選擇,現在是敏感期,還是不說哪家銀行了。即使現在去找,很多銀行也撤掉了相關的產品,以及靠檔計息的描述語句。

我覺得靠檔計息類產品被叫停,問題沒有出在靠檔計息的規則上,而是出在了這個“檔”上。

靠檔計息類產品剛剛誕生的時候,樸實無華。存夠半年,就按半年的掛牌利率,存夠一年就按一年的掛牌利率。這其實對於銀行的資金成本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佔用客戶多久的資金,給付多久的利息也說得過去。

可是隨著智能存款概念的推進,靠檔計息類產品開始變味了。每一個檔位的利率已經不再是普通存款的利率了,而是大幅提高。提高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大額存單最高上浮55%,這個人民銀行能容忍的最高比例。

人民銀行作為商業銀行的監管機構,它的政策都是為了使銀行能夠更加良性、可持續的發展。靠檔計息的叫停也是如此。如果放任商業銀行如此瘋狂的提高利率,勢必會增加銀行的資金成本。銀行是趨利的機構,這邊高價吸收了銀行存款,那邊肯定會發放高利率的貸款來獲得利潤。

發放高利率的貸款是人民銀行不願意看到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1. 對於銀行自身的發展更是不利。能夠承受高利率的貸款,客戶的資質相對來說是沒有那麼優質。商業銀行的貸款都發放給了這些資質不好的企業,對於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2. 對於人民銀行貫徹國家支持小微企業政策不利。我國處在經濟轉型期,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是國家大政方針。商業銀行是國家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的關鍵環節。
  3. 以現在的國際經濟環境,利率下行是必然的。因為利率下行能有效刺激經濟發展。商業銀行又大肆提升存款利率,這豈不是在和國際經濟走勢對著幹嗎?不順大勢,遲早會被大勢吞沒。
可以說,各家銀行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這些銀行已經喪失理性,不顧資金成本的急劇增高,只為在12月31日前將資產規模再衝上一個臺階。在這樣一個瘋狂的時間節點上,人民銀行一盆冷水潑出,也許能夠讓商業銀行迴歸理性,找到真正可持續的攬儲道路。

銀行研究僧


並沒有完全取消,只不過要求進行調整、壓縮規模罷了!而個人感覺,此時調整銀行靠檔計息類存款,主要針對的應該還是智能存款產品。對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的影響並不會太大、很是有限!

智能存款、規模過快增長,帶來一定的監管風險

想當年,智能存款利率最高可是要達到6%的,雖然現如今利率有所降低,但也有5.4%左右。

但相比於其他的存款類產品,資金同樣安全,支持提前支取、靠檔計息,且利率要高出一大截的!

因此,智能存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極大關注,已經成為中、小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攬存的利器!而隨著投資者對於智能存款(靠檔計息類存款)的追捧,目前市場中類似的存款產品產品有很多,從民營銀行、到城商行、農商行,甚至部分國有大銀行、也跟風推出了靠檔計息類產品!

短時間內,智能存款產品數量的激增、規模的暴漲,必然會帶來很多監管方面的問題!此前,這一類的產品,就曾被監管多次點名、進行窗口指導!

此次,又進一步提出明確的指示,要求各大金融機構,壓縮靠檔計息存款規模,且要求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計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

中小銀行、民營銀行,所服務的更多是小微企業。而靠檔計息類的存款過多,必然會增加銀行存款端成本,其放貸的利率也會有所提高,這與降低貸款利率,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基本原則相違背。自然會受到監管。

靠檔計息類存款規模過快增長,必然會帶來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尤其是對於本規模較小、抵禦風險能力弱的民營銀行來說!從化解銀行“潛在”風險的角度來說,對此類存款進行規模控制,也是必然的!


A老黑說股


銀行的靠檔計算利息主要存在於大額存單和智能存款兩者當中,舉個例子大額存單的期限一般是3年和5年,如果你的大額存單期限是3年,可以在不到3年期限,2年的時候你突然需要用錢,就必須得把大額存單裡面的錢取出來,按照普通的定期存款,你存款的期限是3年,而你提前取出來了全部會按照活期的利率給你計算,這樣會損失很多的利息,而大額存單和智能存款有個特殊的地方,你原來的存款期限是3年,現在過了2年3個月要取出來,銀行會按照2年期的利息給你計算,這樣相對活期存款利息損失就少了很多。

銀監會原來制定靈活的存款利率是為了扶持中小銀行,從而為企業融資擴展更大的渠道,不過這個事情幹了幾年才發現,銀行提高存款利率的時候,會把這部分成本增加到企業身上,這樣企業的貸款利率增加了,無疑增加了融資負擔,也極大的影響了全社會的成本。

現在突然叫停這個事情一是考慮到市場的流動性問題,二是有點矯枉過正,未來會對存款利率是不是會有新的調整,這個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春意萌生


最近兩年時間掛檔機器計息的智能存款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特別是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發佈之後,還有最近兩年p2p大面積整頓的情況下智能存款就成為了很多理財用戶青睞的對象。

這些智能存款的推出對於銀行和理財用戶來說其實是雙贏的,對銀行來說這些智能存款一方面是利率比較高,有些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5年期的利率可以給到5.4%以上,另一方面是流動性比較強,很多銀行智能存款都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掛檔計息,而且掛檔的利息要比銀行活期利率高出很多。



我們以北京某個銀行一款智能存款為例。該產品起存金額是100元,可提前支取,不同期限提前支取掛檔計息如下:靠檔計息,7天以內0.35%、7天(包括7天)到6個月4%、6個月(包括6個月)到1年4.1%、1年(包括1年)到2年4.3%、2年(包括2年)到3年的4.6、3年(包括3年)到5年4.7%、滿5年4.71%。

可以看出這些智能存款不僅利率比較高,而且提前支取的收益率同樣非常高,所以這些智能存款非常受廣大客戶的歡迎,特別是對於年輕朋友來說,很多人都可以直接通過一些第三方理財機構購買這些智能存款,因此這對智能存款已經成為了很多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利器。

然而智能存款自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存在很多爭議,而且也是處於一種灰色的地帶,因此監管部門曾多次對智能存款做過一些政策指示,比如2018年年末的時候,當時監管部門也要求各大銀行對智能存款進行整頓,然後很多銀行都開始停止發行新的智能存款;到了2019年5月份,監管部門又進一步發佈監管公告,很多銀行又開始停止發行智能存款,並收縮智能存款的規模。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銀行在年底都面臨嚴格的存款考核,各大銀行都非常缺錢管,在這個時候智能存款已經成為了很多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手段,然而就在這時候監管部門再一次出來對智能存款進行指導。

2019年12月份很多銀行都收到了《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存款靠檔計息有關要求》的通知,隨後各大銀行都積極採取措施落實相關要求,並提出了過渡期的方案,不少銀行都開始停止新增智能存款,並主動提出縮減智能存款的規模。

對於監管部門的這個文件,很多銀行其實都是措手不及的,因為現在正好是年底,各大銀行都非常缺存款,尤其對於那些中小銀行來說吸收存款難度非常大,如果智能存款被停掉了,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至於為什麼監管部門突然要叫停智能存款的發行,這裡面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從整體來說,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智能存款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我們都知道銀行是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來賺取利差的,而通常情況下,銀行的貸款週期相對來說一般都比較長,正常情況下都是在6個月以上,大多數都是在一年期以上,所以資金的回收週期相對來說是比較長的,但是現在各大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都是隨存隨取,可以隨時支取出來,而且給到的利息並不低。

因此當很多客戶需要錢的時候,他們不會像定期存款那樣考慮提前支取可能存在的損失,畢竟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計算,而現在很多銀行的智能存款提前支取都可以獲得4%以上的利率,這就大大提高了用戶提前支取的可能性。



而當貸款資金沒有到期,一旦出現大量用戶提前支取的極端情況,銀行就沒有足夠多的資金來應付客戶的提現,一旦銀行出現提現難,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到時會有更多的用戶擔心銀行沒錢而選擇提前支取,這對銀行來說潛在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第二、智能存款的推出攪亂了存款市場的競爭,讓很多大銀行不爽。

智能存款對那些中小銀行和存款客戶來說,本來是一件好事情,銀行和客戶各取所需。但是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類似的智能存款,而且有些小銀行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智能存款給的利率越給越高,提前支取利率也是越給越高。各大銀行之間的智能存款已經形成了一種惡性競爭,如果任由這種競爭繼續下去,那麼對於存款市場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特別對那些大銀行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以低息吸收用戶的存款,現在突然面臨很多小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那些大銀行的普通存款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這樣就迫使他們進一步提高存款利率,這樣就會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所以很多大銀行肯定是不允許小銀行這麼幹的。

第三、監管部門可能認為智能存款的存在導致利率不斷提升,這進一步提升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銀行的利潤空間主要靠吸收存款跟發放貸款的利差,一旦存款端的收益上升了,那麼貸款利率肯定會相應的提升的。



而在當前總體經濟環境不太理想,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如果銀行的貸款利率提升了,對應的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也會跟著提升,這會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的負擔,不利於整個經濟的發展。

不過從整體來說,智能存款的誕生其實是市場化利率的一種體現,而且智能存款的存在對於企業中小微企業來說,實際上是有一定意義的。雖然叫停智能存款,從表面上來看可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但在實際當中我看未必見得。

目前真正願意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主要是一些中小銀行,如果這些中小銀行在跟大銀行競爭存款的過程當中沒有吸收到更多的存款,那麼他們就沒有足夠多的資金髮放給中小企業,一旦資金緊缺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反而會進一步上升,同時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沒法從銀行貸到款。

雖然叫停智能存款可能從整體上降低市場的存款利率,但真正從中獲益的主要是那些大銀行,而大銀行的主要客戶對象是那些大客戶,叫停智能存款之後,這些大銀行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而這些存款大部分都會流向那些大型企業,這樣一來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反而會變得更加困難。

所以我覺得對於智能存款不能一刀切,智能存款之所以能夠存在,我相信這是一種市場的自發行為,如果過度干預這種市場行為,最終不論對於金融市場還是對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來說都不一定是一個好消息。


貸款教授


近日,已經有多家銀行收到了人行的窗口指導,後,要求各家銀行對自家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進行整改。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靠檔計息的存款兼具安全性和流動性,是目前市面上難得的好產品,監管層為什麼執意要叫停此類產品呢?

一、降低貸款成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及融資貴的問題

目前,民營銀行是該類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的主力軍,以微眾銀行為例,該銀行旗下智能存款產品按靠檔計息計算,存期分為了7天,2年、3年、5年,利率也是分為1.2%、2%、3.15%、4.125%不等,最高可達4.5%,該產品目前已經停止買入。

我們知道,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是息息相關的,銀行拿到存款所付出的成本越高,那麼其貸款出去的利率也會相應增長,因此過高的靠檔存款產品利率在一定程度了助長了企業貸款利率的提升。目前,社會上都在反映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國家也在想盡一切辦法降利率,促融資。人民銀行作為金融領域的領頭羊,對於該問題的解決自然是義不容辭。細化下來,要求商業銀行整改靠檔計息的高利率存款產品就是其中的具體舉措之一。

二、降低銀行經營的流動性風險

最近,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的公開場合表示:中國要儘量避免快遞地進入到負利率時代。換而言之,我國進入負利率時代只是時間問題。

那麼什麼是負利率呢?舉個例子,假設我們在銀行利率是-5%,意味著,10000元存銀行一年,我們還要支付給銀行手續費500元!不要以為負利率是危言聳聽,2012年7月,丹麥進入負利率時代;2014年6月,歐元進入負利率時代;2015年1月,瑞士進入負利率時代;2015年2月,瑞典進入負利率時代;2016年2月,日本再次進入負利率時代。這樣看來,高利率的靠檔計息產品與國家利率下行的大趨勢背道而馳,“高息攬儲,低利息放款”對於銀行來說簡直就是自殺,這其中的流動性風險自然是不言而喻,也是央行下決心叫停靠檔計息產品的根本原因。


當然,我們同時也應注意到,這類靠檔計息產品的主要發行銀行是民營銀行、小型城商行等,這些小銀行於國有大型銀行相比,在攬儲方面無任何優勢,主要是靠這些高利率存款產品吸收資金,壓力非常大。譬如民營銀行,線上經營無任何實體網點,公信力非常弱,此類靠檔高息類產品的整改叫停,將會對其造成較大沖擊,因此在叫停靠檔計息產品時間事情上,還需要在細節上予以完善,務必平穩過渡。


欣奇理財師


什麼是靠檔計息?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了解什麼是靠檔計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通過一個小小的例子來解讀。

案例:小明2018年年末收到了年終獎10萬元,將其存入銀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2019年春節前,小明打算買輛小轎車,需要提用到這10萬元的現金,此時距離存入時已經過去14個月的時間了,如果按照以往的定期存款計息規則,此時小明支取這筆10萬元的定期,只能獲得14個月的活期利息。但如果小明的存款有靠檔計息的功能呢?此時但的他支取這筆資金,會按照1年期的定期利率計息(離14個月最近的一個定期期限為1年期的),這就是所謂的靠檔計息。

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靠檔計息功能,對於儲戶而言,只有利沒有弊,變相的等於提高了定存的流動性,那麼靠檔計息為什麼會被叫停呢?

真實情況

如果說對於銀行相對有所關注的,就知道靠檔計息並沒有被叫停,目前有發行大額存單的銀行裡,任何一款大額存單,都仍然保有靠檔計息的功能。


靠檔計息沒被叫停,只是被調整,調整的主要是民營銀行的高息產品,大額存單本來是大額存單所具備的一個功能,但目前不少銀行推出了所謂的智能存款產品,這些存款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任何時間提取支取都有一個高息的利率,比如一年期的產品,任何時刻支取都可以獲得3%,存滿到期支取的話,可以獲得4%的利率;二是類似於大額存單的分期計息,分期的期限更細緻,利率也更高。

在民營銀行推出這類產品後,不少地方小銀行也紛紛跟進,這類產品的利率明顯高於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本身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且銀行的攬儲利率較高,肯定要把資金成本轉移,最終會加重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這類銀行的放貸對象主要是中小微企業以及個人),這與國家最近幾年推行的降低貸款利率、解決小微及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是相背離的。因此2019年12月27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有關要求》,按照該通知,對靠檔計息相關的產品問題等進行了統一的調整部署,但是給出了過渡期限。

總結

綜上所述,靠檔計息的功能被沒有被叫停,只不過時進行調整規範而已,此次調整,對大銀行而言,基本沒有影響,但對於依靠高息攬儲的民營銀行及部分小銀行,則資金壓力會有一定的上升。


鯉行者


靠檔計息是指儲戶在銀行買入定期理財產品的時候,如果提前支取,銀行會根據儲戶存入理財產品的實際時間以靠近的定期存款檔計算定期利息,剩餘的按照活期利率來計算利息,這種可以讓儲戶的理財收益最大化,也是定期理財產品吸引儲戶的一個亮點。

靠檔計息主要是滿足了儲戶的流動性需求,理解起來很簡單,某儲戶一筆定期存款為3年的,如果在第2年提前支取,則支取的利息按照滿2年這一檔期的利率來對付利息,剩餘期限按照活期利率計息。

靠檔計息對於儲戶來說是一件好事,不過對於銀行來說卻不是,只是增加了銀行的攬收存款,靠檔計息對於銀行來說,是增加了銀行負債端成本,這也是央行叫停辦理關於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業務的原因,對於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央行要求一律按照活期利率計息。

靠檔計息類的產品不符合規則,這次監管叫停靠檔計息主要是為了降低負債端成本,疏通貨幣傳導,有利於實際經濟的發展。

最後,自從央行向各大銀行發佈《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存款靠檔計息有關要求》的通知後,受到影響最大應該是民營銀行,靠檔計息是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的亮點之一,現在沒有靠檔計息,需要繼續去優化產品才能增加市場的競爭力。

不管如何,監管下來是為了穩定整個金融市場,確保銀行的正常經營,同時也是保障儲戶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