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中國”與“中華”一詞的由來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國”與“中華”一詞的由來

“中國”的由來

“中國”一詞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出現得很早,運用也很普遍。在古代,“中國”一詞的意思之一,是指帝王所處的都城。《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是勸西周厲王放寬一點對人民的壓榨,先從愛惜京都的人民做起,進而安撫四方之民。這裡,“中國”指京都,“四方”指京都的諸侯。“中國 ”的另一古義是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即遠古華夏族所居住的地方。地處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人稱周、魯、齊、晉等國所處的黃河流域為“中國”。這一含義的“中國”與“ 中原”的詞義相同。《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楚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馬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這些都說明:上古之所謂“中國”者,即指後世之“中原”也。但又有不同於“中原”的地方,即地域不及後世中原之廣,而相當於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一帶。

為什麼我們的古人把這一帶地區稱做“中國”呢?這一帶地區的四周分佈著夷、狄、戎、蠻諸族及其所建國,而將這一帶包圍在中間,故稱這一帶地區及國家為 “中國”。後來儘管“中國”的地理範圍隨著歷朝歷代的統一和衰落有所變化,但這一名稱還是流傳了下來。

“中國”與“中華”一詞的由來

“中華”的由來

“中華”始出於《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若使遊步於中華。”這中華主要指曹魏統治下的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華字古同花字,美麗而有光彩,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原人們,自認為是“冕服章採”的文明地區,自稱中華,以後逐漸擴大為全中國的別名。

另一個說法是:寶雞天台山有一座巍入雲霄、氣勢雄偉壯觀的奇峰,人稱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蓮花頂”。每當日落日出之時,這裡霞光輝映,霧海翻騰,石蓮遊浮,蔚為壯觀。人們稱譽此峰此景為“三味生奇花”。相傳,中國國名“中華”即由此而來。

傳說,炎帝神農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練出了一身好武藝。一次,他約請天下部落首領,匯聚天台山比武論藝,還邀請了天帝仲裁。由於炎帝神農武藝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攜炎帝為人間帝王,便有意發下一道口諭:“誰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使茫茫大海之中長出石蓮,我便封誰為人間帝王,統管天下大事。”

炎帝神農果然在一夜間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懷中抱著一座石蓮。天帝一見,萬分驚喜,當即封炎帝神農為“赤帝”。隨後,天帝沿著天柱峰登上了蓮花頂,騰雲駕霧,昇天而去。

炎帝神農作為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屬火,所以號稱“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們擁戴。後來,炎帝神農為了驅瘟除病,造福人類,親自嘗百草,制百藥,終於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卻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於蓮花峰下。

炎帝神農的子孫後代,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為緣由,把天台上蓮花峰稱為“中華”(古代“華”與“花”相同)。世人的紀念炎帝神農的功德,便沿用此稱,把中國叫做“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