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提起寇準這個名字,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舞臺上有他的戲,評書裡有他的名,民間傳說裡,他更不次於那個黑臉的包公,成為剛正不阿的為官代表形象。

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寇準畫像

歷史上真實的寇準,的確是個很有作為的封建官員,他剛正不阿,敢於直言犯上。他留傳後世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以史實為依據的,並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

作為明星級歷史人物,寇準在政治上光輝耀眼,他在文學上的才華,卻並不醒目,甚至被後人所忽視。其實,這對寇準有些不公。假如取下寇準頭上的政治光環的話,作為詩詞大咖,寇準也是當之無愧的。

寇準以寫詩見長,但偶爾也寫詞,這在以詞著稱的宋代,寇準當然不會落伍。這首《踏莎行》,雖然是偶爾為之的作品,但出手不凡,足可以與當時的填詞大家相媲美,後人多有稱讚。

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紅英落盡青梅小

《踏莎行》

春色將闌,鶯聲慚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消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詞的首句,寇準便把這首詞定位在暮春時節。春將盡,這在情感上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傷感的情緒。暮春,總不如初春那樣令人興致盎然。因為初春時節,人們看到什麼景緻都會有新鮮感,看久了,這種新鮮感也便過去了。“鶯聲漸老”,此句特別傳神,承接前句的色彩老化感,此句說鳥兒的叫聲也老了,聽起來不再新鮮。這個“老”字,體現出作者的煉字功夫。把通感這一修辭方式運用的非常高妙。變聽覺為視覺,讀來味道很濃,耐人尋味。

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青梅小”,使暮春的感覺更加形象和具體化,梅花已落,結出了小小的梅子。一種對初春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

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廳堂裡的人安靜下來,獨對濛濛細雨,梅花雖然己落並結子,但她的餘香還在,屏風半掩,為的是還能聞到她的舍香啊!詞句表達的是作者的空虛寂寞之情,屏風半掩,而不是全掩,說明詞的主人還不想把暮春景緻全都擋在屋外,屏風半掩,想看時還能看到,梅花的餘香,還依然存在,暮春畢竟還是春,不能辜負喲。

詞的上半片,是有關春的景物描繪和作者的傷懷行為,下半片,則合盤托出主人公緣何對暮春如此感冒。原來,傷春是虛寫,採用興的手法,先說彼物,再說此物,籍物言情,才是作者的真實目的。

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菱花塵滿慵將照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這就是主人公的感傷暮春的原因所在。原來的密秘約定,現在卻是沉沉無消息;離別之情,也已經杳杳不見了蹤影。這就難怪主人公要傷春了。

菱花塵滿慵將照”,菱花是鏡子,塵滿是指鏡子多日不擦,己落滿灰塵。慵將照,是說懶得去照鏡子。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前面已經說清楚了。這一句,是對傷春之情的強化和具體化。

倚樓無語欲消魂,長空黯淡連芳草”,該說的話,前面都已經說了,這一刻,我倚在樓頭什麼都不說了,只是望著黯淡的天空和芳草與天空相連的遠方。

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寇準畫像

寇準的這首詞,表面上一看,似乎是一首閨怨詞,但實際上卻不是。寇準是個非常自信而又自負的人,按照他的性格,該寫出豪放風格的詞來。但畢竟他的詞作還不具備能開拓一代新的詞風的能力。這首詞,總體上還應屬婉約派的詞風。這是因為,寇準所生活的時代,婉約派還佔據主導地位,被認為是正宗,他自然脫離不開這個窠臼。

寇準的這首《踏莎行》,明裡似乎在寫閨怨,實際上,他是在抒發自己的一種政治上失意的情懷。他雖然在19歲時便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可是相當於宰相的職務呀,也算是位極人臣了。景德元年(1004)遼軍大舉南侵,寇準力主抵抗,並促使真宗御駕親征,與大遼定立了澶州之盟,穩定了局勢。

讀完《踏莎行》一詞,才知道寇準不僅為官形象好,還是個詩詞大咖

寇準墓

寇準的才能,受到以王欽若為首的諸大臣的嫉妒,向皇帝進讒言,寇準的宰相之職被罷免。晚年,寇準再次被啟用為相,又因丁謂的陷害再次被罷相,被貶到雷州,直到病死雷州。

寇準的這首詞,就是寫於被罷相的這一時間內,雖被罷相,但他心存不甘,總對朝庭報有幻想,盼望再次能被啟用。因此,才以閨怨詞的形式,抒發出自己的苦悶之情。宋代的範雍在《忠愍公詩序》中有這樣幾句話,點明瞭寇準寫這首詞的真實想法:“《踏莎行》蓋亦借寫傷春怨別之閨情,抒暮年遷謫流落不歸之意”,這個評語,真是點中了要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