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這是盆景創作者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在縮龍成寸的盆景世界中,集大成製作的最高的境界當然是希望能將自然的奇觀納入其中,以有限寓無限!

清明假期,想必大家有空的一定會去親近一下自然,對於喜歡盆景的盆友,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多觀察自然,體會自然你總會有所悟的。今日不做技巧交流,和大家分享分於自然界中的不同植物形態。也希望藉此契機,對喜歡盆景的盆友們能有一些靈感作為創作參考依照!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位於中國臺灣省中部的玉山,是我國的十大名山之一,靜寂的山嶺,藍色的天空,雲捲雲舒,空曠的世界下挺立著一棵千年的老樹,也孤單,也豪情!他就是挺立千年的臺灣玉山圓柏。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老圓柏枝幹彎曲,但看起來又是那麼的自然。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挺直的樹幹,尾端由於風力的作用,向一邊傾斜,這棵圓柏在一大片矮小的樹林之中屹立長成,不得不好奇,怎麼就這麼挺立這一棵呢?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這是另一株聳立的大樹,斑駁的主幹稍稍的傾斜像一旁,樹幹上的刻痕也是來自大自然的力量,在它身上刻畫切割出來的。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這種你無法想象的力量將樹生生扭曲,整個樹身就如同與大風搏鬥之後的改變,堅強的生命力與不屈的抗爭力,從樹頂翠綠的枝條上展現出來。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樹幹自然的分化,粗壯的幹身,無需過多言語也能看出它所訴說的漫長年歲吧!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沒有看到全貌,不知樹身的全盤長相,但從這樹幹頂部沖天的氣勢,也可以看出它所呈現出的一個勇者氣度。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兩棵樹幹相互糾纏,沒有特別的設計佈局,但它自然生生的就塑造出了一種協調美。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相依偎的圓柏,看似“雜亂”卻又非常巧妙,這樣的設計在盆景裡應該很難。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是烈風暴雨的摧殘,還是冰雪的壓頂,讓樹木扭曲變形峰迴路轉?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石灰岩上或冰雪中的樹幹,就那樣靜靜佇立,是生是死,我也無從知曉其中的答案。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樹與樹,是根在爭取更多的養分嗎?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多幹式”的樹梢,相互之間表現出一種“爭讓”的態勢——顧好自己的生長,也顧好“他人”的生長。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鼎立天地間的樹木,有直立也有彎曲,大自然也能在一定的規律中產生變化。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然而這種多幹的老樹形態,在盆景中應該很難表現。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森羅萬象”,天然的“舍利幹”是惡劣的生長環境與經歷無數的天災鉅變而形成的。努力的生長,才成就了這非凡的奇蹟。我們在創作的時候是否也可以嘗試,“順應自然”,感受植株春夏秋冬的四季的變化,瞭解它的枯與榮。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再看上面這兩張,從不同方位角度下拍攝的圓柏群,自有各自的味道。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是圓柏的樹幹嗎?這張照片與其它的照片是有些不同的,樹與樹之間相互組合排列,錯落有致。從單株拆解的角度來欣賞,它們也自有個別的味道;聳立千百年的大樹在自然界中不在少數,然而在盆景的微觀世界裡,我們卻不太容易表現出它們的味道。

關於自然界的樹,暫且就表到這。盆景的姿態變化還有很多,諸如風飄、懸崖、臨水等等……藉由這組玉山圓柏的一些愚見拋磚引玉,希望盆友們也有各自更好的看法與見解,歡迎留言交流!


國畫中的樹木和盆景

再看我們的傳統國畫,盆景源於中國,自古文人墨客對美的意境追求就不曾停止,在我國留存下來的古老國畫中,在水墨山水畫裡,也有很多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地方。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劉松年——鬥茶圖(南宋,臺北故宮博物館)

很多的盆景範例也可以從中找尋出來——嶺南盆景之所以備受推崇,我認為他們也是從這些書畫中找到很多的創作原理、靈感,並很好的應用到了盆景創作中。上面這張圖是南宋畫家劉松年(公元1190-1230年,浙江錢塘人)的鬥茶圖,圖上方畫的就是一棵古松樹,其中“斷乾折枝”的創作手法,在現代的盆景創作中是很典型的應用。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南宋,臺北故宮博物館)

這是南宋畫家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我們從這幅圖畫中可以看到有好多的盆景和樹木的範例——上方位置:橫生的枝幹變化曲折有度;左上方位置:寥寥幾株竹子映趣成林;挺直且富有變化,圖畫下方的位置:石上植栽輕巧有趣。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劉松年——瑤池獻壽(臺北故宮博物館)

也是劉松年的作品,對山石樹木的處理手法非常獨到。松樹、山石的對比,剛柔相濟。再看這些巨石上的松樹,曲幹、飄枝、垂枝,等構成流動性很強的造型,這些都可以作為盆景創作時學習的典範,很容易變成目光的焦點之一!

盆景如何師法自然?不妨從於自然!探尋中國山水畫作裡的盆景美!

寒樹的姿態:枯枝落葉也悽然,畫面呈現出的一種靜態的美,主幹曲折變化有致,每個枝條簡潔、幹練有致,不花哨,簡單直接,構成了畫面的主題。


盆景要怎麼才能做的好?之前聽一位老盆友的說——他比較講究而已,玩盆景不見得你要花很大的價錢,但一定要花很多的時間在實踐與設計上,相信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你也能得出你的“自然之法”。

感謝盆友們對集匠坊的支持與關注,歡迎各位盆友收藏交流分享經驗。一些學習方法理念上的不同也歡迎您留言交流,只有碰撞才有新的火花,集匠坊與您共同學習進步!

祝大家節日愉快!


(後注:本文圖片選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