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幕府统治终结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何活到了1913年?

1868年,由于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步步退让,最终激起了原本就对其不满的武士们的极大愤怒。

之后,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反对幕府统治的日本武士们在萨摩等藩的带领下,向幕府发起了进攻。

就在这年的1月,双方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展开激战,结果倒幕派大胜,幕府军溃不成军。

大败之余,正在大坂指挥作战的德川庆喜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就丧失了战斗意志。

仅过了一天,德川庆喜即抛下素有“金城汤池”之称的大阪和军队,同老中板仓胜静、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桑名藩主松平定敬等乘旗舰“开阳”号逃回江户。

主帅既逃,大坂城中的残余幕府军也随即哄然而散。

幕府统治终结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何活到了1913年?

京畿之战胜利后,倒幕派一不做二不休,随即发布“征讨庆喜令”,宣布撤掉德川庆喜的一切职务,没收其领地为朝廷领地,同时剥夺会津、桑名等佐幕派的领地和官职。

为获得欧美各国的承认,明治政府又派使者向各国公使面交国书,其主要申明:从今以后,天皇亲裁内外政事,过去“大君”(将军)缔结的条约,现以天皇的名义继承。

对此,各国在保持表面中立的同时,分别支持萨、长藩与幕府的英、法两国却在暗中角力(目的是出售军火和寻求在日本的影响力)。

3月后,倒幕派组建了号称5万兵马的东征军,栖川宫炽仁亲王被任命为东征大总督,西乡隆盛等人为参谋。

出征前,天皇亲自授予锦旗、节刀,祝东征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之后,东征军果然进展神速,“佐幕双璧”之一的桑名藩不战而降,德川氏发祥地骏河也很快落入倒幕军之手。

4月底,东征军陆续包围江户。

幕府统治终结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何活到了1913年?

在此情势下,幕府内部也分裂为主战、主和两派,在幕府重臣胜海舟的力劝之下,德川庆喜最终决定开城纳降,东征军兵不血刃,和平接收江户。

至此,倒幕战争大局已定,延续265年的德川幕府就此覆亡(清廷统治时间为268年,极接近)。

至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则前往水户、静冈幽居,仍给领地 70万石(后改封德川家达)。

经此失败,德川庆喜不再过问政治,最后于1913年以77岁高龄去世(也是德川幕府中寿命最长的将军)。

幕府统治覆亡后,日本的内战并未结束。

江户开城时,原幕府步兵奉行大鸟圭介率两千精兵逃往另一佐幕强藩会津藩,而其藩主松平容保也不甘心失败,他逃回领地后整军备武,改革兵制,准备和倒幕军决一死战。

这时,东北诸藩如陆奥、出羽、越后藩等不希望卷入战火,也不想接受新政府,后来干脆成立了“反萨同盟”,宣布要“清君侧”并扫除“伪官军”。

幕府统治终结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何活到了1913年?

德川庆喜

由此,倒幕军继续进军东北,一路上势如破竹,最后连最顽固的松平容保也不得不开城投降。

东北战争正在紧张进行之时,原幕府海军总裁榎本武扬、幕府老中板仓胜静等幕府遗臣率“开阳”等八艘残余军舰及仙台藩兵4000余人从品川湾逃脱,驶向虾夷(北海道)宣布独立,倒幕军直至1869年6月才将其残余势力一一扫除。

从起兵到最后胜利,倒幕战争共历时一年半,由于1868年为戊辰年,这次的战争在日本史上也被称为“戊辰战争”。

通过这场内战,倒幕派最终消灭了持续近700年的“幕藩体制”,这为日本的实质性统一及走向近代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后,论功行赏,近水楼台先得月,萨摩藩、长州藩出身的武士们掌握了明治政府的实权,这些野心勃勃的“尊攘派志士”们,又将把日本带向何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