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9月亮相濟南

中國文化傳媒網訊(記者 王婭玲)8月21日,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9月13日至17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本屆非遺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以“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為主題,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著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非遺走近大眾,貼近生活。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介紹,文化和旅遊部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取得很好成效,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政策,非遺保護已經成為全民參與、惠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本屆非遺博覽會將集中展現我國非遺保護制度設計不斷完善、機制不斷健全、隊伍不斷壯大、傳承實踐日益活躍、社會認同不斷增強等階段性發展成果。

本屆非遺博覽會創新展覽方式,在主展館的設置上,打破原來以省為劃分的常規佈局,改為按照傳統工藝項目類別佈置展覽,分為織繡印染、陶冶燒造等八大主題,通過展板和視頻等形式展現近年來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習培訓計劃、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扶貧等重大非遺保護成果,便於觀眾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選擇展區,提高參觀效率,提升參觀體驗。在非遺傳承人展示區域,觀眾還可以在傳承人指導下創作自己的作品,創造“可帶走”的非遺記憶。

為全方位展示非遺保護成果,本屆非遺博覽會除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的展覽展示外,還舉辦展演、比賽、論壇等配套活動,設置分會場,深入城市社區、鄉村、景區等地開展展示體驗活動,將博覽會送到群眾身邊。其中,展演板塊將在部分廣場、公園展示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比賽板塊屆時將為人們帶來一場高質量的傳統工藝比賽,來自全國各地200餘位傳統工藝傳承人和從業者在展會期間進行創作展示;論壇板塊將組織專家、學者、傳承人代表參加“振興傳統工藝與精準扶貧”“傳統表演藝術傳承發展”兩大論壇,交流經驗、分享案例,研討相關領域中的難點問題。此外,本屆博覽會還將使用互聯網和音視頻技術,設立非遺博覽會官網,推動參展單位和傳承人與電商平臺開展合作,實現線上線下同時舉辦。

自2010年以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每兩年舉辦一屆,是國內非遺領域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節會之一,已成為展示我國近年來非遺保護成果、宣傳正確的非遺保護理念、引領非遺保護工作方向的重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